分区军事会议上的蓝图尚在脑海萦绕,紧急消息却像一盆冰水当头浇下。林枫快马加鞭,心急如焚地赶回黑龙沟。尚未进沟,远远便看见一股黑烟从工坊区升起,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火药和焦糊味。他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
事故现场一片狼藉,一座用于试验的小工棚被炸得四分五裂,残骸散落一地。沈月兰正带着医疗队紧张地救治伤员,一名年轻工人伤势过重,已不幸牺牲,另有三人被烧伤或炸伤。压抑的哭泣声和痛苦的呻吟交织在一起,气氛沉重得令人窒息。王猛脸色铁青,正指挥人员清理现场,调查原因。
初步调查结果很快出来:一名急于求成的年轻工人,在未经林枫许可和缺乏足够安全知识的情况下,私自尝试提高黑火药威力的新配方,混合过程中操作不当,引发了剧烈爆炸。
这场血的事故,给热火朝天的黑龙沟泼了一盆冷水,也给了林枫当头一棒。他沉浸在技术突破和宏观规划的兴奋中,却忽略了对安全规程的严格执行和对基层工人的系统培训。追求产量和创新的压力,让一些年轻人心浮气躁,酿成了惨剧。
牺牲工人的追悼会上,林枫站在队伍最前面,心情无比沉重。他没有推卸责任,在全体人员面前做了深刻的检讨:\"这次事故,主要责任在我。是我没有制定并严格执行严密的安全规程,是我没有把技术培训落到实处,是我只盯着进度,忽略了安全生产是生命线!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技术革新不能冒进,安全生产重于泰山!\"
王猛也沉痛发言,强调了纪律的重要性。会后,基地的工作并没有停止,但节奏明显放缓。林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会同孙石匠等老师傅,制定了极其详细、近乎苛刻的安全操作规程,从火药原料的储存、配比、研磨,到锻造、淬火的每一个环节,都明确了操作规范和责任人。同时,他加强了技术培训,特别是安全知识的教育,要求所有工人必须通过考核才能上岗。
就在黑龙沟舔舐伤口、整顿内部的时候,外部局势骤然紧张起来。日军策划已久的\"铁壁合围\"大扫荡,终于拉开了血腥的序幕。大批日伪军从多个方向,采取\"梳篦战术\",向根据地腹地步步紧逼。分区主力部队被迫灵活转移,与敌周旋,寻找战机。各地游击队和民兵则依托地形,不断袭扰敌军,战斗异常激烈。
黑龙沟由于位置隐蔽,暂时未被敌人主力盯上,但气氛已然绷紧。兵工厂的生产重点,立刻转向了为周边游击区提供紧急弹药支援。然而,坏消息不断传来:多个外围村庄遭敌血洗,交通线被切断,之前派往敌占区收集原料的小队也损失惨重,原料供应几乎中断。黑龙沟仿佛成了一座孤岛,库存的原料在快速消耗。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天,分区司令部传来一道紧急命令:一股日军精锐部队,约一个加强中队,正沿着山涧小道,向黑龙沟侧翼迂回,其目标很可能是寻找并摧毁我后方补给点,包括兵工厂!司令部要求黑龙沟基地立即做好战斗准备,并命令附近活动的区小队和民兵向黑龙沟靠拢,协同防御。
真正的考验,终于降临到了黑龙沟家门口。
王猛立刻召开紧急作战会议。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一个加强中队的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绝非以往的小股敌人可比。死守硬拼无疑是死路一条。
\"不能让他们靠近沟口!\"王猛一拳砸在地图上,\"必须利用地形,节节阻击,拖延时间,消耗敌人!\"
林枫指着地图上进入黑龙沟的必经之路——一段长约两里的险要峡谷\"一线天\",提出了关键建议:\"排长,这里是我们最好的阻击阵地。峡谷狭窄,敌人兵力展不开。我们应该提前在峡谷两侧高地埋伏,埋设大量地雷和诡雷,用精准火力杀伤敌人。同时,把我们的'没良心炮'布置在峡谷出口的高地上,等敌人被阻击、队形混乱时,给他们来个狠的!\"
\"好!就这么打!\"王猛下定决心,\"林枫,你负责指挥所有技术兵器,包括'没良心炮'和弹药补给。赵虎,带你的一排和'惊蛰'小队,提前进入'一线天'设伏!其他人员,协助构筑工事,转移重要设备和物资,做好万一的准备!\"
命令下达,黑龙沟这台战争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但这一次,不再是生产,而是为了生存而战。每个人都清楚,这将是一场关系到基地存亡的恶战。
当赵虎带着战士们的身影消失在通往\"一线天\"的密林中,当林枫指挥着人们将沉重的\"没良心炮\"组件抬上高地时,一种悲壮而决绝的气氛弥漫在黑龙沟。他们亲手打造的武器,即将在自家门口,接受最残酷的实战检验。战役的胜负,不仅关乎生死,更将决定这片孕育着希望的土地,能否在血与火中存续下去。
(第三卷 第十章 完)
喜欢铁血时代:我的1940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铁血时代:我的1940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