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周”进入第四天。经历了前三天的体能摧残和无声杀戮技能的初步磨砺,队员们的身体和精神都处于一种奇特的状态——极度的疲惫中夹杂着对新技能的兴奋,以及对接下来未知训练的隐隐不安。当哨声响起时,他们条件反射般地弹起,列队速度明显比前一天快了些,眼神中也多了几分沉稳。
训练场上,等待他们的不是武器或障碍,而是几张拼起来的木桌,上面铺着干净的白布(难得之物),摆放着各种奇怪的物品:绷带、布条、竹片、烧开过的水、以及一些草药和简易的医疗器械。沈月兰和她的两名医疗队助手,穿着洗得发白的护士服,神情严肃地站在桌后。
林枫站在队伍前,开门见山:“前两天,我教你们怎么杀人。今天,沈医生教你们怎么救人,或者说,怎么在战场上让自己和战友活下来。”
这个转折让队员们有些意外,但随即了然。作为深入敌后的尖刀,他们不可能随时有医疗队跟随,掌握战场急救技能,是生存的必备条件。沈月兰走上前,她的声音温和却清晰,与林枫的冷峻形成了鲜明对比。
“同志们,在战场上,最快的死亡往往不是因为敌人的子弹,而是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沈月兰的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而专注的脸,“今天,我们学习最基本的几种战场伤情处理。”
她首先讲解的是止血。她拿起一根布条,演示了如何用压迫法止住动脉出血,如何利用身边任何可用的材料——腰带、树枝、甚至枪刺——制作简易止血带,并强调了止血带使用的时间和注意事项,防止肢体坏死。
“每个人,互相练习!”沈月兰下令。队员们立刻两人一组,笨拙却又认真地开始模仿。赵虎力气大,给王小川绑止血带时差点把他勒晕过去,引来一阵善意的哄笑,在沈月兰的纠正下才掌握好力度。
接着是骨折固定。沈月兰用竹片和布条演示了如何为手臂和腿部骨折进行临时固定。“固定不是为了治好,是为了在转移伤员时,避免断骨二次损伤,造成更严重的伤害。”黑娃默默地拿起竹片,比划着,学得格外认真。
下午的训练进入了更严峻的模拟环节。林枫让队员们再次进行战术演练,但这次,沈月兰的医疗队会随机指定“伤员”,并模拟出不同的伤情:腿部中弹无法行走、手臂受伤失血、甚至“昏迷”。
当尖锐的哨声表示出现“伤员”时,小队必须立刻做出反应:一部分人继续警戒或压制“敌人”,另一部分人则要迅速对“伤员”进行战场急救,然后设法将其转移到安全地带。
第一次模拟,场面一片混乱。听到“伤员”信号,赵虎下意识地就想冲过去救人,差点暴露整个小队的位置;负责救护的队员手忙脚乱,止血带绑得乱七八糟,搬运伤员时更是磕磕绊绊,引得扮演“敌人”的老兵们连连“开枪”示警。
“停!”林枫冷着脸打断,“你们是去送死吗?警戒的人干什么吃的?救护的人,冷静!先判断环境是否安全,再判断伤情!动作要快,更要准!”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复盘。队员们开始理解战场急救的真谛:它不仅仅是技术,更是战术的一部分。他们学会了利用地形掩护进行救护,学会了用最简单的沟通方式协调警戒和救援,学会了在巨大的压力下保持冷静。
沈月兰穿梭其间,耐心地纠正每一个技术动作,讲解不同伤情的优先处理顺序。她的专业和冷静,仿佛有一种稳定人心的力量。
当最后一次模拟训练结束,队员们成功地将一名“重伤员”从复杂地形中安全转移出来后,所有人都累得几乎虚脱,但眼神中却充满了成就感。他们不仅学会了包扎和固定,更学会了一种在枪林弹雨中保护战友的意识和流程。
训练结束后,沈月兰没有立刻离开,她看着这些满身汗水和泥土的年轻战士,轻声说:“记住,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杀敌。而保护好战友,就是保护你们自己。你们是一个整体,缺了谁,‘惊蛰’都不再完整。”
这番话,说到了每个人的心坎里。几天的同甘共苦,尤其是这次急救训练,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了“生死与共”的含义。
林枫看着沈月兰和队员们交流的背影,心中微微触动。这个外表柔弱的女子,用她的方式,为这支铁血小队注入了不可或缺的温情和韧性。
战场急救训练,提升了小队的生存能力和团队凝聚力。然而,最残酷的考验即将到来。林枫计划在训练的最后阶段,设置一场高度拟真的综合考核,将之前所有训练内容融为一体,模拟真实敌后任务中的极端情况。这支初具雏形的“惊蛰”,能否在接近实战的压力下,将所学技能融会贯通?他们之间建立的信任,能否经受住生死关头的终极检验?
(第二卷 第八章 完)
喜欢铁血时代:我的1940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铁血时代:我的1940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