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着人生第一笔通过自身“努力”赚取的八块多巨款,诛皎没有立刻返回诛家村。
他的脚步,转向了镇上唯一的一家书店——一间门面不大,挂着“新华书店”木质招牌的铺子。
这并非他一时兴起。
而是谋划已久的关键一步。
他脑海中承载着未来数十年的发展轨迹、科技知识和商业模式,但这些超前的认知,绝不能凭空出现。
一个只读过几年村小、终日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村少年,突然展现出惊人的远见和知识,无异于稚子怀金行于闹市,必将引来灭顶之灾。
他需要一个“壳”,一个合理的知识来源,来解释他未来可能提出的建议、做出的“发明”或是展现出的独特眼光。
书籍,就是这个时代最合适、最不容置疑的“壳”。
推开书店的玻璃门(这在这个年代的小镇已属高档),一股油墨和纸张特有的清香扑面而来。
书店内部光线明亮,书架是深色的木头打造,上面分门别类地摆放着各类书籍,数量不算很多,但在这个文化普及率不高的年代,已显得颇为壮观。
几个穿着中山装或学生装的顾客在安静地翻阅,气氛肃穆。
一位戴着眼镜、面容清癯的中年男店员坐在柜台后,看到诛皎这个穿着打补丁粗布衣的少年进来,眼中掠过一丝诧异,但并未流露出轻视,只是微微点头示意。
诛皎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些许感慨(前世他拥有自己的图书馆,如今却要为一本书籍精打细算),开始仔细浏览书架上的书目。
他的目标明确。
首先,是农业类书籍。
《农作物栽培技术》、《土壤与肥料》、《病虫害防治图鉴》……他挑选了几本封面泛黄但内容扎实的旧版农业书籍。
这些书能为他未来推广“优化种”、提出科学种植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接着,是基础工业和技术类。
《民兵军事训练手册》(内含基础机械、火药原理)、《农村小型水力利用》、《初级机械原理》……他甚至找到了一本极其基础的《无线电入门》。
这些书籍,将为他未来可能涉及的简单机械改良、工具制作,乃至更远一些的设想,铺垫知识基础。
然后,是医药卫生类。
《赤脚医生手册》(虽是七十年代才普及,但此时已有类似基础的农村医疗读物)、《常见中草药图鉴》、《家庭卫生保健》。
这既能巩固他“略通医术”的人设,也能为改善村民健康条件提供参考。
最后,他还挑选了一本《新华字典》和一套《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前者是基础工具,后者则是这个时代的“必修课”,既能了解当下思想潮流,也是必要的“护身符”。
他抱着挑选好的十几本书,走到柜台前。
店员看着他挑选的书籍,眼中惊讶之色更浓。
一个农村少年,不买连环画,不看小说,选的竟是这些实用甚至有些艰深的技术类书籍?
“小同志,这些书……你都要?”店员忍不住确认道,同时开始翻看书后的定价计算。
“嗯,都要。”诛皎点头,语气平静。
《民兵军事训练手册》,三角二分。
《农作物栽培技术》,两角八分。
《农村小型水力利用》,四角五分。
《初级机械原理》,六角……
《赤脚医生手册》,三角……
《新华字典》,八角……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一元二角……
店员噼里啪啦地打着算盘,最终报出一个数字:“一共是五元六角七分。”
周围几个看书的顾客也投来了惊讶的目光。
五块多钱!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这几乎是一笔巨款,足够买上百斤粮食!
这少年竟然眼睛都不眨地用来买书?
诛皎面色不变,从内兜里小心地取出那叠钱,数出五元六角七分,递了过去。
动作沉稳,没有丝毫心疼或不舍。
店员接过钱,仔细清点后,看向诛皎的眼神已经带上了几分尊重。
在这个崇尚知识、但又普遍贫穷的年代,能如此舍得在书籍上投入的年轻人,无论出身如何,都值得高看一眼。
他将书籍用牛皮纸仔细包好,用纸绳捆扎结实,递还给诛皎。
“小同志,很好学啊。”店员难得地露出了一个笑容。
“谢谢同志,就是想多学点东西。”诛皎接过沉甸甸的书包,谦逊地笑了笑。
他没有再多言,背着这一摞承载着未来“合理性”的书籍,转身离开了书店。
阳光洒在捆扎整齐的牛皮纸包上,仿佛为其镀上了一层知识的光辉。
回去的路上,诛皎的脚步比来时更加沉稳。
这摞书,不仅仅是他用第一桶金换来的物品,更是他为自己披上的第一层“知识外衣”。
从此以后,他偶尔流露出的“远见”或“巧思”,都可以推脱到这些书籍上。
“我是在书上看到的。”
“书上说,这样可以增产。”
“根据《机械原理》,这个部件可以这样改进……”
有了这层掩护,他才能更安全、更顺畅地将桃园空间带来的优势,以及前世记忆中的精华,一点点转化为这个时代能够接受并产生价值的东西。
他不会一下子拿出惊世骇俗的东西,那无异于自寻死路。
他会从最贴近农村、最实用的点滴改进开始,比如更合理的种植方法,比如改良的农具,比如预防疾病的土方……
循序渐进,润物无声。
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是此刻他背上这沉甸甸的书籍。
回到村里时,已是傍晚。
看到他背回一大包书,村民们都好奇地围了上来。
“小皎,你这是买的啥?这么一大包?”
“书?你买这么多书干啥?能当饭吃啊?”
“哎呦,这得花多少钱呐……”
面对村民七嘴八舌的询问和些许不解,诛皎早已想好说辞。
他憨厚地笑了笑,拍了拍书包:“没花几个钱,都是旧书。我就想着,多认点字,学点种地、看病的手艺,以后说不定能用上。”
他特意强调了“种地”、“看病”这些贴近村民生活的字眼。
果然,村民们听了,虽然还是觉得有些浪费,但抵触情绪小了许多。
“多学点东西也好……”
“是啊,小皎是有出息的,跟咱们不一样……”
诛父诛母看到儿子买了这么多书,初始也是心疼钱,但听了解释,又看到儿子眼神里的认真和渴望,终究还是没有多说什么。
诛皎将书籍小心地放在自己房间唯一的木箱里。
他知道,从今夜开始,他除了在空间里劳作,又多了一项重要的任务——真正地、仔细地阅读这些书籍。
不是为了获取新知(很多内容他早已掌握),而是为了熟悉这个时代的表述方式,将脑海里的知识,用符合这个时代认知的语言“翻译”和“包装”起来。
灯光如豆,少年伏案。
窗外是1950年的夏夜虫鸣,窗内是跨越时空的智慧,正在悄然融合。
购书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掩盖先知。
更是为了,让那份先知,能真正扎根于这片土地,开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最绚烂的花。
喜欢重生1950神秘桃园空间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重生1950神秘桃园空间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