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仓储区弥漫着铁锈、尘土和霉菌混合的腐败气息。林森藏好铅盒后,并未立即离开。他坐在布满灰尘的驾驶室里,车窗紧闭,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声响,只有自己粗重的呼吸和擂鼓般的心跳在耳边轰鸣。截断路标,如同拔掉了引信,但炸弹本身依然存在,而他已经暴露在投放炸弹的势力视野中。
被动等待是下策。他必须主动理解水淼留下的这个“信标”到底意味着什么,才能预测下一步可能发生什么,从而掌握一丝主动权。那个放射性碎片本身不可能携带复杂信息,它更像是一个触发器,或者一个指向更具体信息的“地址”。
他的思绪回到了“2357”这个数字。它最初指向镇纸的编号,后来又成为水淼秘密盒子的密码。它是否还有第三重含义?一个与这种特殊通信方式相关的含义?
林森拿出手机,断开一切网络连接,打开一个离线笔记应用。他开始罗列所有已知线索:
信标特性:特定放射性同位素,持续微弱信号,可能用于“单向广播”。
潜在接收方:可能与“星环科技”(追踪高风险项目)或“IAIo”(调查学术不端)有关。
水淼的意图:可能超越复仇,意在揭露陈明远背后更深的秘密。
关键数字:2357。
他将“2357”与放射性同位素、单向通信这些关键词进行关联思考。在极限应急通信中,有时会使用预定义的代码或坐标。2357…… 如果是坐标呢?他尝试将其视为经纬度的简写,但数字过短,且不符合常见格式。
如果是某种索引或编号呢?他想起了水淼浏览过的那个关于“极限环境通信”的学术存档库。那个库的访问需要特定权限,里面的资料或许有独特的编码方式。
天色微亮时,林森离开了仓储区。他没有回市局,也没有回家,而是去了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地方——市局档案室深处,一个存放着已淘汰技术资料和过期内部刊物的角落。这里尘封着互联网时代之前的记忆,有时反而能找到被数字化洪流忽略的细节。
他寻找的是多年前内部发行的技术通讯,特别是关于特殊案件物证处理和安全通讯的旧版指南。经过几个小时的翻找,在一本纸张泛黄、封面破损的《特殊环境证据保全技术摘要》(1998年版)中,他找到了一段让他心跳加速的文字。
该摘要提到了一种冷战时期曾被某些情报部门短暂使用过的、极其冷门的“死投”通讯方式:发送方在特定地点放置一个可持续发射微弱特征信号的信标(当时设想使用某些长半衰期同位素),信号本身不携带信息,但其存在的“事实”以及信标的“唯一识别特征”(如植入物的特定编码),就是传递给接收方的信息。接收方通过监测到该特征信号,并结合预先共享的密码本,才能解读出真正的指令或情报存放点。
文中举例说明,识别特征可能是一组数字,对应密码本中的特定页、行、字。而密码本,往往是某本常见的、但版本特定的公开书籍。
“唯一识别特征”…… “2357”!
水淼采用的,正是这种古老而隐秘的方式!那个放射性信标本身,就是在宣告:“信息已按预定方案投放。” 而解读信息的关键,在于“2357”所对应的密码本!
密码本是什么?它一定是一本水淼和接收方都容易获取,但版本又足够特定,以避免混淆的书。会是她书房里的某本书吗?林森立刻否定了这个想法,水淼不会把密码本放在可能被搜查的地方。那一定是一本更常见、但版本号固定的书,比如……某种广泛使用的专业手册或标准典籍?
林森猛地想起,在水淼的办公室和公寓书房里,都看到过同一本书——最新版的《法医毒理学分析与物证鉴定国家标准》(Gb\/t 系列)。这是每个法医的案头工具书,版本更新会带来内容差异,是理想的密码本载体!
他必须拿到水淼使用的那一版!办公室的那本可能已经被封存或检查过,公寓的那本,在他上次潜入时并未特别注意。现在水淼被捕,她的公寓肯定已被正式查封,但或许还没有进行彻底的二次勘察。
这是一个巨大的风险。闯入已被警方查封的现场,罪加一等。但他没有选择。
当天晚上,利用对内部流程的熟悉和夜幕的掩护,林森再次潜入了水淼的公寓。查封贴条依旧完好。他使用更精密的工具,小心翼翼地从阳台滑动门进入,没有破坏任何封条。
公寓和他上次离开时几乎一样,冰冷、整洁。他径直走向书房,在书架上找到了那本深蓝色封皮的《法医毒理学分析与物证鉴定国家标准》。他看了一眼出版年份和版次,确认无误。
他深吸一口气,翻开了书。按照“死投”通讯的典型模式,“2357”可能代表第23页,第5行,第7个字(或词)。他快速翻到第23页,找到第5行,默数着字数…… 第7个字,是一个“氙”(xenon)。
“氙”?一种惰性气体。这是什么意思?一个化学元素?是某种代号,还是指示?
他不甘心,尝试其他解读方式:2357 = 23章57页?但这本书的章节划分不符合。或者,2-35-7,第二部分,第35页,第7行?他尝试了多种组合,得到的词汇或数字都毫无意义,像是乱码。
难道密码本不是这本书?或者,解读方式更复杂?林森感到一阵焦躁。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多留在这里一刻,危险就增加一分。
就在他准备放弃,将书放回原处时,他的指尖无意中拂过书脊内侧一个不易察觉的微小凸起。他心中一动,仔细触摸,发现那是一个几乎与书脊粘合为一体的、米粒大小的微型金属片,材质……似乎与那放射性碎片有几分相似!
他小心翼翼地用刀尖将其撬下。金属片一面光滑,另一面却有着极其细微的、需要放大镜才能看清的刻痕——那不是数字,而是一组更复杂的、类似雪花或晶格结构的图案!
这根本不是简单的数字密码!水淼用了双层加密!第一层,“2357”和标准教科书,可能是一个误导性的烟幕弹,或者只是整个密码系统的一部分。真正的关键,是这片隐藏的、带有独特图案的金属片!它可能是一种物理密钥,需要与信标信号结合,或者需要特定的设备才能读取其中蕴含的信息!
水淼的心思之缜密、布局之深远,再次超出了林森的想象。她预料到会有人(比如他)能追查到“死投”通讯的模式,甚至预料到会找到这本标准书,从而设下了又一个障碍。
林森将微型金属片紧紧攥在手心,感受到那冰冷的触感。他原本以为接近了核心,却发现只是推开了一扇门,门后是更幽深的迷宫。水淼到底想通过这个信标和这个物理密钥,传递什么样的惊天秘密?
他不敢久留,将书放回原处,清理掉所有痕迹,悄然离开了公寓。手握着这枚新的钥匙,他却比之前更加迷茫和不安。破解的尝试,反而引出了更深的谜团。
下一个目的地是哪里?如何才能解读这晶格图案的含义?而此刻,那些因信号消失而躁动的搜寻者,是否已经将目光锁定在了他的身上?
夜色中,林森的身影显得格外孤独和沉重。
喜欢水木残局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水木残局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