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把淘来的旧书和笔记一一摊开在炕上。泛黄的书页散发出淡淡的油墨香,夹杂着些许霉味,在这方小天地里弥漫开来,反倒让人莫名觉得踏实。
“从今天起,咱们轮流做饭,省下时间复习。”
周明远拿起那本《数学手册》,轻轻拍了拍封面:
“我数学还行,要是有不懂的,随时可以来问我。”
赵红梅扬了扬手中的历史笔记:
“我负责把这本抄下来,大家分着看。历史这块我比较在行。”
苏婉宁看着他们,再看看炕上摊开的书本,那颗沧桑的心在年轻的身体里,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同伴的温暖。
上辈子,她总是一个人苦苦挣扎。而这一世,她终于不再孤军奋战。
“物理我有些底子,英语也还行。”
苏婉宁拿起那本《高中物理习题集》和缺页不全的英语词典。
“我来整理重点单词和常用公式,再把解题思路理清楚,咱们一起记。”
苏婉宁小心翼翼地翻开那本《高中物理习题集》,一笔一画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钢笔尖在纸上划出的沙沙声,在安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就像她人生新篇章凑起的第一个音符。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煤油灯熄灭的时间一天比一天晚。
苏婉宁、周明远和赵红梅三个人挤在布帘隔开的小角落里,守候着这块小天地。
白天干活累得直不起腰,可一到晚上,他们就凑在煤油灯下埋头苦读,常常不知不觉就熬到了半夜。
苏婉宁前世的人生阅历让她能静下心来学习,复习起来自然事半功倍。她的基础也很扎实,尤其是英语和物理。
这主要得益于她的家庭背景——
她的姥姥是三十年代国立江南大学国文系的高材生,太姥爷更是留学归来的物理学家。受姥姥的影响,苏婉宁从小就很爱学习。
她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很快就制定出了一套复习方案。
学物理时,苏婉宁总结出“三步法”:先吃透题目意思,再一步步推导公式,最后找同类题举一反三。
她特意把重要的物理公式工工整整抄在硬纸板上,一张塞枕头底下,一张藏炕缝里,早晚都能看上几眼。
英语学习更是见缝插针。她把缺页的词典里不认识的单词,一个个抄在烟盒纸背面,随身带着。干农活歇息的时候,就掏出来背——
田埂边、水井旁、大树下,总能看到她低头苦读的样子。
周明远在数学上天赋惊人。
那本缺页的《数学手册》,他不仅凭着记忆补全了缺失的公式推导,还在草稿纸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辅助线。
更难得的是,他讲题时思路特别清晰,再复杂的题经他一分析,都会变得简单易懂。
赵红梅则是三个人里最刻苦的。她基础差些,常常盯着一道历史题愁眉不展,可从来不肯轻易放弃。
夜深人静,等大家都睡熟了,她还蹲在地上,用烧黑的树枝一笔一画默写历史大事年表,直到手指发麻写不动了,才搓着手钻进被窝。
这三人互相鼓励,也互相打掩护。
每当有人推门进来,赵红梅就麻利地把书本塞进炕洞,顺手抓起针线假装缝补;
张队长突击检查宿舍时,周明远不慌不忙地把习题册夹在红宝书里,一本正经地朗诵语录;
最机灵的要数苏婉宁,她把写满单词的烟盒纸折成小方块,巧妙地藏在发辫里,谁也看不出来
可再小心也难免会有疏忽。
这天深夜,苏婉宁正咬着铅笔头解一道力学题,忽然听见布帘外传来踢踢踏踏的脚步声。
“哎哟,这大半夜的,某些人还挺用功啊?”
李娟阴阳怪气的声音隔着布帘传来,紧接着是几个女知青的窃笑。
周明远眼疾手快,“噗”地吹灭了煤油灯。黑暗中,三人紧贴着墙壁,连呼吸都放轻了。
“装什么装?”
李娟故意用脚踢了踢布帘。
“白天干活偷懒,晚上倒精神了。怎么着,想当大学生啊?”
“就是!”
另一个女声帮腔。
“也不看看自己什么成份。我听说去年隔壁大队有个知青偷偷看书,被举报了,现在还在挑大粪呢!”
布帘被猛地掀开一道缝,月光漏进来,照在三人苍白的脸上。赵红梅死死攥着苏婉宁的手,掌心全是冷汗。
“哟,这不是咱们的'文化人'吗?”
李娟探头进来,眼睛滴溜溜转。
“大半夜不睡觉,在这儿......”
她突然顿住,狐疑地打量着空荡荡的桌面。
周明远不动声色地把课本塞进裤腰,咧嘴一笑:
“李同志查岗呢?我们就是睡不着,聊聊明天上工的事,你要一起吗?”
李娟撇撇嘴:“少来这套!我警告你们,再让我逮着......”
她话没说完,外面突然传来张队长的咳嗽声,几个女知青赶紧散了。
帘后的三人松了口气,可后背早已沁出一层冷汗。幸亏刚才反应快,及时灭了灯,才没让那些书本和资料被发现。
等脚步声彻底消失,赵红梅腿一软直接坐到地上,声音里都带着上了一丝哭腔:
“课本差点就......”
“没事。”
苏婉宁从炕洞里摸出藏好的书,纸张上还带着余温。
“看样子从明天开始,咱们得换个更隐蔽的地方了。”
周明远望着窗外的月亮,突然压低声音说:
“猪圈后头那个放农具的棚子,你们觉得怎么样?”
那地方苏婉宁知道,是大队堆放破旧农具的地方,由知青梁斌负责看管。前面挨着猪圈,大夏天臭气熏天,除了他没人会去。
赵红梅眼睛一亮:
“那地方确实隐蔽。”
说干就干。
趁着夜深人静,三人轻手轻脚地摸到了农具棚。刚搬开几把破锄头准备腾地方,棚子外面就传来一声轻咳。
三人吓得僵在原地,只见一个瘦高的身影站在月光下。
是梁斌!
那个从京都来的知青!
听说家里以前是干部,后来出了变故才下了乡。他见多识广,平时话不多,却总在关键时刻能出主意。
梁斌的目光在三人脸上扫了一圈,最后落在苏婉宁手里露出的课本一角上。
“带上我。”
他声音很轻,却异常坚定。
“我帮你们打掩护。我可以把你们的书藏在我的工具箱里。”
就这样,三人的队伍变成了四人。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梁斌,居然是个深藏不露的学霸。
特别是语文和政治,他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重点,让复习事半功倍。
夜深了,四个人挤在农具棚里。
苏婉宁却有点心不在焉,她盯着手中的书页,眼睛却半天都没动一下——李娟那几句话像根刺似的,扎得她心里。
她和宋满仓的事,到现在还没彻底解决。
这些日子,宋满仓看她的眼神越来越不对劲……
喜欢征途与山河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征途与山河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