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三月三十日清晨,北京城外的永定河畔,雾气尚未散尽。北伐大军的先头部队已抵达河畔,士兵们手持燧发枪,列成整齐的方阵,目光紧盯着不远处的北京城门——西门大开,城楼上不见一名大顺军士兵,只有几面残破的“大顺”旗帜在风中无力飘动,城内隐约传来火光与混乱的哭喊声。
“将军,城门大开,恐有埋伏!”副将张勇勒住马缰绳,凑近李虎身边低声提醒。李虎抬手举起单筒望远镜,镜片中清晰映出城内的景象:街道上散落着杂物,几处房屋仍在燃烧,浓烟滚滚,却看不到半个大顺军的身影。他沉吟片刻,想起昨日斥候传回的消息——李自成已率大顺军连夜西撤,只留下少量散兵在城内劫掠。
“不是埋伏,是李自成跑了。”李虎放下望远镜,语气坚定,“传我命令,前军五千人,由你率领,即刻进城清理残留散兵,务必肃清城内隐患;中军一万五千人,分为两队,一队去皇宫扑救火灾,保护文物典籍,另一队直奔明十三陵,严防有人破坏皇陵;后军携带粮草与药品,随我进城,负责开仓放粮、安抚百姓!”
“末将遵命!”张勇高声应诺,拨转马头,率领前军士兵朝着西门疾驰而去。
城门处,几名留守的大顺军散兵正背着抢来的包裹,准备出城逃窜。看到北伐军的身影,他们顿时慌了神,扔下包裹就想跑,却被张勇的士兵当场擒获。“老实点!敢动一下,刀就砍了你们!”一名士兵用燧发枪指着散兵的后背,厉声呵斥。散兵们吓得浑身发抖,纷纷跪地投降。
前军士兵进城后,迅速分散到各条街道,逐户排查残留的大顺军。在正阳门附近的一家客栈里,十余名大顺军散兵正围着一个酒坛喝酒,地上还堆着抢来的绸缎与银锭。听到门外的脚步声,为首的散兵头头拔出弯刀,喝道:“谁?!”
“北伐军!放下武器,投降不杀!”士兵们踹开客栈大门,燧发枪整齐地对准屋内的散兵。散兵们看着黑洞洞的枪口,瞬间没了底气,纷纷扔下武器,双手抱头蹲在地上。不到一个时辰,城内的大顺军散兵便被肃清,共抓获两百余人,缴获了大量被劫掠的财物。
与此同时,中军士兵已赶到皇宫。太和殿的火势仍在蔓延,屋顶的琉璃瓦在火中噼啪作响,殿内的木质梁柱已被烧得焦黑。“快!用水桶传水!一定要保住中和殿与保和殿!”带队的校尉高声下令,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从附近的水井打水,有的则用随身携带的水壶灭火,还有的冒险冲进殿内,抢救幸存的书画与典籍。
一名年轻的士兵抱着一卷《永乐大典》从太和殿内冲出来,衣服已被火星烧出几个破洞。“校尉!这卷书还完好!”他兴奋地喊道。校尉接过书卷,小心翼翼地递给身后的文官,眼中满是欣慰:“好样的!这些都是大明的宝贝,绝不能让它们毁在火里!”
另一队中军士兵则直奔明十三陵。当他们抵达长陵时,发现几名盗墓贼正试图撬开朱棣的陵寝大门。“住手!”士兵们大喝一声,盗墓贼吓得魂飞魄散,转身就想跑,却被士兵们当场抓获。带队的将领看着完好无损的陵寝大门,松了口气:“幸好来得及时,否则先帝的陵寝就要遭难了。”他当即下令,在十三陵各陵寝外设立岗哨,严禁任何人靠近。
此时,李虎已率领后军进城。街道两旁的百姓们起初还紧闭门窗,透过门缝偷偷观察,看到北伐军士兵纪律严明,不仅不抢东西,还帮着灭火、清理街道,才渐渐放下戒备。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到李虎面前,跪地磕头:“将军,你们可算来了!大顺军这些日子把我们害苦了!”
李虎连忙下马扶起老人,声音温和:“老人家快起来!我们是北伐军,是来收复北京、为百姓解难的。大顺军已经跑了,以后不会再有人欺负你们了。”他回头对身后的士兵喊道:“把带来的粮食分下去,每户先发十斤米、两斤面,让百姓们先填饱肚子!”
士兵们立刻打开粮车,开始分发粮食。百姓们看到粮食,纷纷围了上来,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一名年轻的妇人抱着孩子,接过士兵递来的粮食,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多谢将军!多谢士兵们!我们已经三天没吃饱饭了!”
李虎看着百姓们的模样,心中一阵酸楚。他转身对身边的文官说道:“立刻张贴告示,宣布废除大顺政权的所有苛捐杂税,以后百姓们只需缴纳正常的田赋,其他杂费一律免除。另外,派人去统计被烧毁的房屋,官府会拨款帮助百姓重建家园。”
文官连忙点头,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告示,让士兵们张贴在城内的各个角落。告示上的字迹苍劲有力,每一句话都说到了百姓们的心坎里。百姓们围在告示前,听识字的人念完,纷纷欢呼起来,有的甚至焚香跪拜,感谢北伐军的恩情。
在崇文门外的一条小巷里,李虎看到几名士兵正在帮着一户百姓修补被烧毁的屋顶。士兵们爬上屋顶,递瓦的递瓦,抹灰的抹灰,动作熟练。户主是一对年轻的夫妻,他们端着茶水递给士兵,感激地说:“辛苦各位士兵了,喝口水歇歇吧。”
“不用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一名士兵接过茶水,笑着说道,“等把屋顶修好,你们就能回家住了。”
李虎走上前,看着正在忙碌的士兵与百姓,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要想真正赢得百姓的信任,不仅要打跑敌人,还要让百姓们过上安稳的日子。他转身对身边的将领说道:“让士兵们加快速度,争取在三日内把城内被烧毁的房屋都修补好。另外,再调一批药材过来,设立临时医馆,为受伤的百姓治病。”
“末将遵命!”将领躬身应道。
当日傍晚,北京城内的秩序已基本恢复。街道上的杂物被清理干净,燃烧的房屋已被扑灭,百姓们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升起了炊烟。李虎来到皇宫外,看着仍在忙碌的士兵们,问道:“皇宫的火势控制住了吗?”
“回将军,太和殿的火势已经扑灭,但殿内受损严重;中和殿与保和殿保住了,只是屋顶有些地方被烧坏,很快就能修好。”带队的校尉禀报。
李虎点了点头,走进中和殿。殿内的陈设虽有些凌乱,但大部分文物典籍都完好无损。他看着殿内的龙椅,心中感慨万千——几个月前,崇祯帝还坐在这里处理朝政,如今却已殉国,而他,终于率领北伐军收复了北京,完成了先帝的遗愿。
“将军,明十三陵那边传来消息,各陵寝都完好无损,岗哨已经设立完毕。”一名斥候前来禀报。
“好!”李虎的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明日清晨,我要亲自去祭拜崇祯先帝,让先帝知道,我们已经收复了北京,很快就能为他报仇雪恨!”
次日清晨,李虎率领文武百官来到煤山。崇祯帝自缢的那棵歪脖树下,早已被百姓们清理干净,还摆上了香案与祭品。李虎走到香案前,整理好衣冠,跪地磕头:“先帝在上,臣李虎率领北伐军,已收复北京,大顺军已西逃,臣定会率军追击,斩杀李自成,为先帝报仇,为大明雪耻!”
文武百官与士兵们也纷纷跪地磕头,声音洪亮:“为先帝报仇!为大明雪耻!”
百姓们听到声音,也纷纷赶来,跪在煤山下,朝着歪脖树的方向磕头。一时间,煤山上哭声一片,却又充满了希望——百姓们知道,有北伐军在,北京不会再陷入混乱,他们的日子也会慢慢好起来。
祭拜完毕后,李虎回到城内,继续处理政务。他下令,将大顺军劫掠的财物全部没收,一部分用于帮助百姓重建家园,一部分充实军饷;同时,设立“北京善后局”,由文官负责处理百姓的诉求,解决百姓的困难。
在善后局的门口,百姓们排起了长队,有的来申请重建房屋的拨款,有的来领取救济粮,还有的来举报大顺军的残余势力。文官们耐心地接待每一位百姓,认真记录他们的诉求,确保每一件事都能得到妥善处理。
一名曾经在大顺军手下当差的小吏,也来到善后局,主动交出了自己在大顺军时期搜刮的钱财,请求宽恕。李虎得知后,说道:“只要他真心悔改,不再作恶,就饶他一次。让他把钱财分给百姓,也算弥补他之前的过错。”
小吏感激涕零,连忙将钱财分给了身边的百姓,还主动帮忙维持善后局的秩序。
几日后,北京城内的秩序已完全恢复。街道上重新变得热闹起来,商铺陆续开门营业,孩子们在巷口追逐嬉戏,百姓们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李虎站在正阳门的城楼上,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光复北京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还要率军追击李自成,剿灭大顺军,为崇祯先帝报仇,为大明收复更多的失地。
“将军,济南传来消息,监国大人不日将抵达北京。”一名斥候前来禀报。
李虎的眼中闪过一丝喜悦:“好!监国大人来了,我们就更有底气了!传令下去,做好迎接监国大人的准备,同时加快追击大顺军的准备工作,等监国大人抵达后,我们就立刻出发!”
“末将遵命!”斥候躬身应道。
城楼下,百姓们仍在为北伐军欢呼,声音传遍了整个北京。阳光洒在城楼上,照亮了李虎的脸庞,也照亮了这座历经战火却重新焕发生机的帝都——北京,终于回到了大明的怀抱,回到了百姓的手中。
喜欢明末龙旗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明末龙旗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