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战协定签署后,关岛基地的战争机器开始降速。人员轮换,部门裁撤,一种战后特有的萧条与松弛感弥漫开来。
陈晓的“特别战略顾问”合同随战争结束自然到期。
哈里森准将亲自找他谈话,试图挽留。在基地一间小会议室里,哈里森语气诚恳:
“陈,战争结束了,但冷战还在继续。你的才华,你对东方思维的深刻理解,对我们至关重要。cIA那边也有意向,希望能吸纳你进入分析部门,待遇和级别都可以谈。留下来,你会有更大的舞台。”
陈晓看着这位曾经对他充满警惕、后来又极度依赖他的美军将领,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混合着疲惫与释然的笑容。
“准将先生,感谢您和cIA的好意,”他声音有些沙哑,“但这几年,我太累了。从上海到香港,再到关岛,我一直在漩涡里打转。分析、预测、算计……每一个字都可能关系到成千上万人的生死。我就像一根绷得太久的弦,快要断了。”
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和心口:“这里,还有这里,都需要休息。我渴望过一种不需要每天解读谎言、揣测意图的平凡生活。看看报纸,喝喝咖啡,为自己而不是为国家或者阵营活着。”
他的理由无懈可击,充满了“人性化”的脆弱感。一个经历了太多机密与压力的情报人员,选择激流勇退,合情合理。
哈里森凝视了他片刻,似乎想从他眼中找出伪装的痕迹,却只看到一片深不见底的疲惫——不仅是对过去,更是对被捆绑在国家机器上的未来的厌倦。
哈里森最终只能叹了口气,拍了拍陈晓的肩膀:“我理解。说实话,有时候我也羡慕这种选择。”
有了哈里森的特批,陈晓的退役手续办理得异常顺利。或许是因为他“卓越”的贡献,或许是因为美国人觉得一个选择“平凡生活”、已失去锐气的分析师威胁性大减,他不仅获得了一笔丰厚的退役金,还意外得到了合法的美国永久居民身份。
当然,自由是有代价的。在身份文件的备注栏里,有一行不起眼的小字:在获得完全公民身份前,未经许可不得离开美国及其托管地领土。
内心吐槽:呵,还是信不过我。不过这笼子总算大了点,从关岛换成了整个美国。
当他脱下那身没有军衔的顾问制服,换上便装,拎着简单行李走出关岛基地大门时,恍如隔世。阳光刺眼,海风带着自由的味道。
他回头看了一眼那森严的大门和飘扬的星条旗。这里埋葬了“高桥晓”,埋葬了“夜莺”,也暂时埋葬了“陈顾问”。
下一个身份,会是什么?
他踏上了前往美国本土的运输机。当飞机在旧金山机场降落,他随着人流走出航站楼,真正踏上美国的土地时,一种奇异的疏离感包裹了他。这里是美国的心脏,却也是他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可能是一辈子的容身之所。
姐姐早已到了解放区,现在的新中国应该是安全的。
但他暂时回不去了。不是因为距离,而是因为时间。他清楚地知道,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那片土地上将会发生什么。
如今,新中国已没什么人能证明他曾经作为“夜莺”的捐赠,没人能理解他那些年在梅机关的“功绩”!更别提他那复杂到能写一本小说的履历——国民党特务(军统)、日本特务(梅机关)、美国特务(oSS顾问)……这要是赶上不久将来的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盛宴”,他就是妥妥的“三料特务”,简直是时代洪流里的最佳反面教材,枪毙三回都算从轻发落!
他可不想去碰那个运气。
那么,留在美国,就成了唯一,也是最优的选择。
……
他站在旧金山一处租住公寓的窗前,看着楼下车水马龙,霓虹初上。自由的味道,混杂着汽车尾气和都市的喧嚣,扑面而来。
虽然暂时摆脱了身份的枷锁,但他内心却并未真正平静。
他再也不想做别人的棋子,他要做棋手。不是在政治的棋盘上,而是在经济的疆场里。
虽然早前借着日本人的手搜刮并存到瑞士银行里的财富足以让他挥霍几辈子,但坐吃山空不是他的风格,而且无所事事却能生活奢靡,更容易引起“有心人”的怀疑。
他需要一个新的身份,一个合法的、能融入美国社会、甚至能为他提供一定保护和影响力的身份,最好还能利用到他现有的资源和“经验”——这是他生存的优势不能轻易放弃。
在异国他乡,孤寂的心灵中,创业之火开始燃起。
他突然有了想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的冲动。
不是为了称霸,而是为了保全自身,积累力量,以待归期。他内心深处,那片东方的土地,始终是他无法割舍的根。只是归期何在?他不知道,但他必须为此做好准备。
为此,他分析着世界战后的格局:
欧洲重建接近尾声,马歇尔计划的红利正在消化。东亚暂时被铁幕和停战线冻结。下一波巨大的发展浪潮在哪里?全球贸易!随着殖民体系进一步瓦解,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物资和信息的流动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进行。
他分析着自己的优势:
他熟悉东亚的人情世故——至少在高层和灰色地带,了解那边的运作模式;拥有雄厚启动资金;甚至通过这几年的“顾问”生涯,间接了解了许多美国军方和情报部门对全球航运、关键航道、战略物资的看法和潜在需求。这些信息,在商业世界里,同样是宝贵的“情报”。
从国家机器的棋子,转型为成功的商人。这个跨度很大,但对他而言,并非不可能。
他的目光,如同精准的雷达,扫过世界地图,最终锁定在两个紧密关联、充满机遇与荆棘的行业上——大宗贸易与远洋航运。
这是世界的血管,连接着原料产地、制造中心和消费市场。控制了物流,就在某种程度上扼住了经济发展的脉搏。
这里没有前线刺刀的闪光,却有资本市场无声的搏杀;没有硝烟,但竞争同样残酷。
风险?当然有。但他何曾惧怕过风险?在梅机关是走钢丝,在这里,不过是换了一种走法。
他走到书桌前,摊开一张巨大的世界海运航线图,手指在上面缓缓移动。新加坡、鹿特丹、苏伊士、巴拿马……这些名字在他眼中,不再是地理概念,而是未来的枢纽和战场。
窗外,旧金山的夜生活刚刚开始,霓虹闪烁,勾勒出资本主义的繁华轮廓。
陈晓的嘴角,慢慢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
新的征程,开始了。
只是,这片看似自由的商业沃土,真的会欢迎他这条来自东方的“过江龙”吗?
那些盘踞已久的航运巨头,会如何对待他这个手持巨额资本、眼光毒辣的“新人”?
《潜鳞1937:我在敌营当大佬》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皮皮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皮皮读书!
喜欢潜鳞1937:我在敌营当大佬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潜鳞1937:我在敌营当大佬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