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寿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带着歉意的笑容说道:“我早已听闻圣母的盛名,今日一睹真容,方知何为超脱尘世,一时失态,还望圣母见谅。”
金灵圣母的怒气因此稍缓,她行了一礼,声音平静地回应:“截教金灵,拜见大王。
不知您召唤我弟子传信,有何指示?”
殷寿急忙挥手,笑着说:“不敢当。
圣母为商朝培养了闻太师这样的杰出人才,若无太师的辅佐,我恐怕难以前行,特来表达我的谢意。”
他向闻太师使了个眼色,然后邀请道:“宫门外非议事之地,圣母远道而来,请允许我略尽地主之谊。”
随即,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闻太师立刻上前,引导金灵圣母进入王宫。
金灵圣母既然已经到来,自然不会拒绝,她微微点头,随他进入王宫。
她边走边在心里思考。
奉通天教主之命前来,她自然对殷寿特别关注,他的言行举止,甚至微小的表情,都记在心中。
“这帝幸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为何老师如此关注……”
殷寿没有修炼,人皇紫箓藏于他的识海,金灵圣母无法察觉。
在她看来,他不过是个普通人。
唯一不同的是,他身上有气运护体,但这在历代君王中也是常见的,并不稀奇。
只是,刚才殷寿看她的眼神,让她感到不悦。
那眼神炽热而直接,毫不掩饰。
她不需要多想,就知道这个男人心里在想什么。
“哼,久居高位,习惯了作威作福。”
“竟然连我也敢有这样的想法……若非封神劫将至,劫气弥漫,即便冒犯气运,也要让他吃点苦头!”
想起殷寿刚才的眼神,金灵圣母仍然有些生气。
“不过……”
“他最后那一眼,流露出的遗憾之情,又是为何?”
“……真是令人费解……”
当殷寿将金灵圣母迎入王宫。
这次并没有随意设宴,而是在正殿郑重接待。
三人按照主宾的位置坐下,闻太师坐在金灵圣母的下方。
他低眉顺目,神情恭敬。
殷寿看在眼里,心中有些不悦。
这位老臣在自己面前直言进谏、正气凛然,怎么到了金灵圣母面前,却像只温顺的羊?
但他只是在心里想想,毕竟还得依靠闻太师去平定叛乱,自己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随即,殷寿起身举杯,含笑说道:
“正如我之前所说,圣母为我大商培养了闻太师这样的杰出人才,我在此先谢过……”
说完,他微微低头,向金灵圣母拱手。
“唰——”
金灵圣母立即侧身避开。
她的表情依旧冷淡,但显然被殷寿的举动打乱了心绪。
“陛下乃当代帝王,我仅一外人,岂敢接受陛下的礼遇?”
殷寿心中略感惊讶。
难道普通人无法承受这样的礼遇?
那是否意味着,只要自己降低身份,向那些不悦的修行者鞠躬,就能伤害他们?
但经过一番思考,他认为这不太可能。
或许对方会无端地牵扯进因果,但要说有致命伤害,也未必。
金灵圣母可能只是不想卷入世俗纷争。
此时,殷寿的目光转向金灵圣母,她那冷漠的表情反而引起了他的兴趣。
在殷寿看来,像金灵圣母这样超脱世俗的仙人,总是带着一种超然物外、仿佛随时会飘然离去的虚幻感。
但每当她情绪波动时,又让眼前的人显得更加真实,仿佛被拉回人间。
还有什么比让高高在上的仙女落入尘世更令人心动的呢?
殷寿心中一动,你不让我拜,我偏要拜。
于是他转身对金灵圣母笑着说:
“圣母此言差矣,闻太师对我而言如同导师,若无他的辅佐,我怎能管理这庞大的大商?”
“太师的一身本领从何而来?”
“不正是圣母门下所学?”
“这一礼,圣母自然受得起……”
话音未落,他已迅速鞠躬行礼。
“唰——”
金灵圣母再次闪身躲避。
她眉头微皱,面露不悦。
这个殷寿究竟想做什么?
竟然如此不知好歹!
如果真的接受他这一拜,虽然不至于影响修为,但因果必然加深。
现在正值封神劫难,无端增加因果,岂不是多此一举?
金灵圣母看向殷寿的双眼,忽然发现其中闪过一丝狡黠,顿时明白过来:
这个人是故意的!
一旁的闻太师看不下去,正要起身阻止。
却听金灵圣母语气更冷地说:
“陛下身为君主,气运与因果最为重要。
我若受了这一礼,即使不损修为,也会遭气运反噬……”
“还请陛下不要害我,快谈正事。”
“此次召我前来,究竟有何事?”
闻太师急忙起身向金灵圣母行礼,好言安抚后才请她坐下。
随即无奈地朝殷寿使了个眼色。
他在殷寿面前一向威严,殷寿在朝政事务上也多有听从,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能损害君王的尊严。
即便在原本的命运轨迹中,闻太师虽然屡次直谏,却始终守着君臣本分。
殷寿正是看透这一点,因此更加器重他,有时甚至在小事上表现得随性一些。
这种情形让闻太师陷入两难。
殷寿感受到闻太师恳切的目光,这才恍然大悟,笑着致歉道:
金灵圣母误会了帝幸,帝幸确实真心感谢,却不知有这些规矩。
金灵圣母轻哼一声,她不相信帝幸的话,因为她刚才看到殷寿偷偷笑了。
金灵圣母心里给帝幸加了新的评价:“表面老实,心里狡猾。”
闻太师看到气氛不好,赶快换话题,问金灵圣母:“老师,我听说大王说封神大劫,这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会怎么样?”
金灵圣母听了有点惊讶,脸上有点尴尬。
她真的忘了告诉闻太师这么重要的事情。
看到闻仲期待地看着她,她轻咳一声,说:“真的有这个劫,是神仙之间的劫。
你在商朝当官太久,我没告诉你……”
闻太师看出金灵圣母的尴尬,温和地说:“这怎么能怪老师?是我贪恋人间的富贵,下山后没回去看老师,这是我的错……”
金灵圣母听了,眉头慢慢放松,心里的愧疚也少了。
金灵圣母平静下来后,详细告诉闻太师封神大劫的来历:“这次封神大劫,是因为阐教十二金仙犯了杀劫。
现在劫气到处都是,正好天庭的昊天上帝向道祖说天庭人手不够,道祖就降下封神榜,用人间王朝更替作为战场,开始了这场神仙杀劫……”
金灵圣母突然停下,看向坐在上面的殷寿。
——人间王朝更替作为战场。
现在大商统治九州,如果这样说,那被取代的不就是大商吗?大商的主人帝幸,现在就在眼前!
这……接下来怎么办?
难道要直接告诉帝幸:你的江山只剩下几十年的寿命了?
这时,闻太师沉声问:“王朝更替?”
“难怪袁福通只是个小人物,却能得到北海巨妖的帮助,想要把我困在北海……原来背后有这样的计划!”
作为三朝元老的闻太师,立刻展现出久经沙场的威势,目光如电,眉间隐隐泛起白光。
在金灵圣母点破后,北海战事中的各种疑点顿时清晰,显然是那些推动封神大劫的人在暗中操控。
闻太师深信,如果有自己坐镇朝歌,大商绝不会生乱。
但如果把他调离朝堂……帝幸虽然正值壮年,终究不如自己老练,更容易被人蛊惑。
愤怒过后,闻太师转向殷寿,拱手行礼,竟然带着几分得意地笑了。
“企图用调虎离山之计来搅扰大商?却不知我王拥有古代圣君的德行,他的恩泽覆盖了整个九州的百姓……”
金灵圣母看到闻太师如此自满,不禁皱起了眉头。
“这闻仲难道辅佐商朝太久,连思维都变得混乱了?那个狡诈的小子,也配谈及恩泽九州?”
她显然不相信,再次抬头看去,却发现殷寿在听到封神大劫的消息后竟然没有惊慌,而是平静地坐着。
这时闻太师的奉承之词不断,殷寿却反而挥手说道:
“太师言过其实了……我只是尽了一点微薄之力,怎敢与古代圣君相提并论?”
虽然他这么说,但他眼中的自得之情却无法隐藏。
金灵圣母心中疑惑,这个人难道没有理解她的话吗?
突然,她想起了之前闻太师说过的话:
“……我曾听大王提及过封神的事……”
金灵圣母心中一动,看向殷寿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惊讶。
他只是一个凡人,从未踏上修行之路,怎么可能比闻仲更早知道封神的事?
金灵圣母只能将疑问深埋心底。
殷寿没有提及,她作为外人也不方便多问。
至于闻太师那些“奉承”的话,她根本不愿相信。
甚至在心里暗想:
闻仲闻仲,你说要回到人镞辅佐大商,才过了多久,堂堂太乙金仙竟然也沾染了尘世的气息。
什么也没学会,倒是学会了拍马屁……
就在这时,闻太师突然从袖子里拿出一样东西。
洁白如雪,轻薄如羽。
他弯腰递给金灵圣母,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老师请看,这叫纸,是我家大王所造!”
金灵圣母接过纸张,轻轻触摸。
闻太师简单介绍了它的用途——书写、记录、传承……
几句话,却让金灵圣母心中震撼。
她不是愚笨之人,立刻明白了这平凡之物背后的意义。
这纸虽然是凡物,却承载着人道的气运。
“如此人道的圣物……竟然是帝幸所造?”
金灵圣母难以置信地再次看向殷寿。
她仍然无法相信,眼前这个“狡诈轻浮”的人,竟然能创造出如此重要的东西。
殷寿看到金灵圣母震惊,心中暗自窃笑:
“我制造的东西还多着呢……何止是纸张!”
此时,比干正在新建的工坊里忙碌,废寝忘食地完成殷寿交代的新任务。
包括提炼白糖的方法,还有熔炼铸铁的技术,等等。
费仲也在酿酒作坊里忙个不停。
既然酒已经酿成了,制作酱油和醋还不是轻而易举?
不过是发酵时间长短的问题罢了!
当然,殷寿最初布置这项任务时,并没有考虑太多深远的意义。
他渴望在这个神话般的世界中重温糖醋里脊的滋味,享受一盘热腾腾的炒菜……
殷寿心中不禁暗自嘀咕。
封神世界已现,神灵们怎不施恩,助人类改善生活?
作为大商之主,当代人皇。
连一盘炒菜都品尝不到!
大商的烹饪仅限于烧烤和炖煮。
平民用陶罐煮饭炖肉,帝幸的待遇自然更优。
直接用青铜鼎,下燃火,煮得沸腾。
但那是青铜器。
炖肉岂不会导致重金属超标?
或者将肉切薄片生食,按后来的说法,即“刺身”。
因此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之说。
意指肉切得越薄,越精细越好。
如此看来,我们才是刺身的鼻祖。
只是随着厨具的发展,这些原始烹饪法逐渐淘汰。
因此,纸张出现后,殷寿急切地让比干继续努力。
喜欢封神:我帝辛就当昏君,妲己真香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封神:我帝辛就当昏君,妲己真香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