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进刚步入厅内,埋伏的五十名刀斧手骤然杀出。
皇宫于他本是自家——外甥是皇帝,妹妹是太后,故未佩剑。
此刻面对寒光凛冽的利刃,何进悔之晚矣。
困兽犹斗,终是徒劳。
五十柄利刃交织成网,顷刻间使其毙命。
躲在暗处的十常侍见状,满面春风地现身。
\"哈哈哈,这屠夫总算死了!\"
酒宴重开,十常侍喜形于色。
\"继续设宴!\"
\"总算能松口气了。\"
\"把这个屠夫的脑袋丢出去!\"
何进的尸首横陈殿中,为首的宦官们纵声大笑。厅内笙歌再起,不过此刻的主角已换成这群得意的阉人。一名侍卫拎起何进的首级,随手抛出院墙。
宫门外烟尘骤起,马蹄声急。
\"大将军!!\"
\"孟德,终究晚了一步!\"
\"大将军遭难了!\"
袁绍与曹操率部疾驰而至,正撞见那颗滚落街心的头颅。二人目眦尽裂,怒火中烧。
\"阉党该杀!\"
\"杀进宫去!为大将军 ** !\"
\"清君侧!杀!\"
袁绍解下战袍裹住头颅,曹操长剑一挥,铁骑如潮水般冲破宫门。在二人心中,十常侍已是必死之人——唯有诛尽宦官,汉室方有生机。
\"杀!不分老幼,一个不留!\"
\"冲啊!\"
殿内歌舞骤停。听闻喊杀声近,方才还志得意满的宦官们面如土色,有人当场瘫软在地。张让与赵忠却强作镇定,急令五十名侍卫殿前阻敌,自己悄悄退入暗门。
——这宫闱密道,再没人比他们更熟悉了。
当其余宦官寻找主心骨时,袁绍的佩刀已斩落最后一名侍卫。二人踏血而入,冷眼看着瘫坐一地的阉党,眸中寒光闪烁。
\"祸国阉人!\"
\"蒙蔽圣听!构陷忠良!\"
\"尔等罪孽,千刀万剐亦不足惜!\"
当众人把厅内的十常侍团团围住时,曹操与袁绍面色阴沉地开始威吓这些宦官。
果然,听到二人的呵斥,这群太监立刻跪地求饶。
然而曹操和袁绍的脸色却越来越难看——他们发现被围住的宦官里少了最关键的人物:张让和赵忠。
真正的祸首竟在他们眼皮底下溜走了!
袁绍勃然大怒,一把揪起名叫宋典的中常侍。这个太监像只待宰的鸡仔般在空中扑腾,却哪里敌得过袁绍的力气?
\"锵\"的一声,袁绍的佩剑架在了宋典脖子上。
冰凉的剑锋让宋典瞬间僵住。
\"我问什么,你答什么。\"
\"敢说半句假话——\"
袁绍朝曹操使了个眼色。面对魂飞魄散的宋典,曹操厉声喝问:\"张让和赵忠去哪了?快说!\"
可宋典和其他七个中常侍同样茫然。
\"宰了!\"
\"没用的东西!\"
士兵们的长矛瞬间刺穿了这些太监。他们到死都没来得及求饶。
此时的袁绍出身四世三公的豪门,曹操仍怀着一腔报国热血。他们都还相信能挽救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
但很快,董卓的铁骑就会碾碎他们所有的幻想。
袁氏一族惨遭董卓灭门,袁绍自此踏上逐鹿中原的征程。与此同时,曹操目睹各路诸侯只顾谋取私利,全然不顾大汉江山,心中渐生失望,最终蜕变为那个举世闻名的乱世枭雄。不过此刻,他们仍是誓死效忠汉室的年轻俊杰。
\"急报!出大事了!\"
\"张让等人挟持陛下和陈留王逃出皇宫了!\"
正当袁绍与曹操准备彻查张让、赵忠下落之际,一名侍奉皇帝的宫女惊慌失措前来禀报。听闻此讯,两位年轻将领神色骤变——天子若落入奸宦之手,后果不堪设想;倘若被其他诸侯捷足先登,必将引发天下剧变。
\"全军听令!立即追击!\"
\"绝不能让陛下落入奸人之手!\"
袁曹二人怒火中烧,恨不能将张让等人碎尸万段。但眼下最要紧的是尽快迎回皇帝与陈留王。二人当即率领大军沿着张让逃跑的方向疾驰而去。
此时的张让与赵忠正带着刘辩、刘协乔装改扮,匆忙逃往洛阳城外山区。这两个权阉明白,唯有控制住两位皇子,才能保住性命。然而天意弄人,就在他们即将遁入山林之际,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突然封住了去路。
\"糟了!是董卓!\"
\"西凉军来得这么快?!\"
眼见董卓的铁骑已至洛阳边界,张让二人面如土色。他们心知肚明,董卓正是大将军何进请来剿灭十常侍的煞星。两人慌忙拽着两位皇子转向逃窜,却听见一声雷霆般的怒喝:
\"何人鬼鬼祟祟?!\"
\"前军听令,给我拿下!\"
端坐赤兔马上的董卓目光如电,瞬间锁定了草丛中的动静。此时的西凉霸主尚是壮志凌云的豪杰,身手不凡,轻易就发现了拖着两个累赘的张让一行。随着他一声令下,精锐凉州铁骑立即展开合围。
张让与赵忠慌不择路地丢下两位皇子,转眼消失在宫道尽头。
\"天助我也!\"李儒抚掌大笑,在董卓身侧耳语道:\"携天子以令诸侯,洛阳城尽在掌握!\"
西凉军士已将被弃的刘辩、刘协迎入銮驾。当董卓旌旗招展驶向洛阳时,袁绍与曹操的联军方才抵达城外。二人相视苦笑,终究迟了半步。
手握两位皇子,西凉铁骑畅通无阻开进洛阳城。董卓望着熟悉的街市,眼底翻涌着贪婪的火光。那场黄巾之乱后,他曾耗巨资向汉灵帝赎罪,如今这锦绣都城终成囊中之物。
\"主公慎言!\"李儒突然压低声音,余光扫过四周亲卫。董卓会意噤声,却仍不住打量着銮驾——唯唯诺诺的刘辩令他皱眉,而端庄稳重的刘协却格外顺眼。
是夜军帐中,董卓拍案道:\"废长立幼!吾等拥立陈留王,何愁大权旁落?\"
李儒捻须颔首。此刻若贸然称帝,势必要面对十八路诸侯的讨逆大军。
“岳父,此计甚妙!”
“但还需稍作安排。”
李儒话音未落,董卓已抚掌大笑。他向来对这位女婿信赖有加,更视其谋略为当世前三。
史册中的李儒确非浪得虚名。若非董卓后期骄横跋扈,忘记当初的宏愿,反而倒行逆施,凭借李儒之才与西凉雄师,假以时日未必不能问鼎天下。
可命运早已注定——自董卓踏入洛阳那刻起,败局便已埋下。昔日的西凉游侠董仲颖,初见帝都繁华时,心中野火便已渐成燎原之势。
“文优,诸事托付于你。”
“本相先送少帝回宫。”
李儒躬身领命,旋即独自离去。此刻董卓在洛阳根基尚浅,他必须尽快壮大其势力。
少帝入宫后,各路人马在李儒运作下纷纷投靠。董卓因护驾之功更一跃成为大汉相国,却仍不满足现状。经密谋,他与李儒决议废黜何太后所生的少帝刘辩,改立董太后抚养的刘协为帝。
洛阳旧势力岂会坐视?可惜所有图谋皆被李儒洞悉。就连并州丁原率军来伐,也被其用计逼亡,更收得吕布为义子,白得数万狼骑。袁绍、袁术见势不妙早早出逃,曹操行刺败露后亦仓皇离去。
待清除异己,洛阳已成董卓囊中之物。九月甲戌日,他悍然废少帝为弘农王,改立刘协,史称汉献帝。
董卓独揽大权后肆意妄为。他整日穿梭于官舍与皇宫,不遵臣礼,佩剑上殿。后宫嫔妃尽遭其 ** ,连少帝生母何皇后也未能幸免,最终被其赐死。
洛阳城内,董卓纵容士兵烧杀抢掠,皇亲贵族亦难逃毒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各地豪强更是愤慨不已。李儒见状急忙进谏,警告若不及时安抚人心,恐难长久维持统治。
董卓采纳建议,开始招揽名士、起用党人。荀爽、陈纪等人虽不情愿,仍被迫接受官职。他又大肆分封诸侯:袁绍为渤海太守,韩馥任冀州牧,刘岱为兖州刺史,并特意册封远在交州的废皇子刘耕为交州牧兼秦王。
这些倒行逆施激起天下义愤。曹操逃至陈留后,目睹董卓 ** ,遂变卖家产,在卫兹资助下募集五千义军,于189年冬正式起兵讨董。
此时洛阳相府内歌舞升平。董卓不解地问李儒:\"给那废皇子秦王之封是否太过?\"李儒暗自叹息,解释道:\"'秦'字是要绝其继位之望。相国大人已位极人臣,何必在意虚名?\"
“无论刘耕应允与否,诏书既已颁布,他这秦王封号便再无更改可能。如今天下疆土,皆属大汉治下。”
“区区顶着王爵的皇子,岂有资格问鼎帝位!”
李儒胸有成竹说完这番话,董卓方才恍然大悟般连连颔首。
而接下来李儒的谏言,更令董卓欣喜若狂。
“岳父大人何必在意这等微末爵位——”
“待我等根基稳固之日,这万里河山尽归您所有,区区王爵何足挂齿?”
见李儒如此笃定,董卓眼中顿时精光暴涨。
是啊!他如今贵为当朝相国,只需再进一步...再进一步便是那至高无上的龙椅!
想到日后君临天下的景象,董卓忍不住放声大笑,竟觉此生从未如此畅快——许是那至尊之位已近在咫尺的缘故。
环视宴席间麾下文臣武将:
武有义子吕布,堪称人中龙凤。莫说西凉猛将华雄,便是放眼天下也难逢敌手。更有郭汜等骁将,尤其帅才徐荣堪称栋梁。
文有智囊李儒,运筹帷幄胜过千军万马。还新得个叫贾诩的谋士——不过以董卓如今的滔 ** 势,区区谋士又怎会放在眼里?毕竟有李儒辅佐便足矣。
若真能让董卓坐镇关中,统御凉并二州徐徐图之,这锦绣河山早晚尽入彀中。可惜权势熏心令他日渐骄狂,终致民心尽失、世家离心。
当此中原风云变幻之际——
远在交州地界,广州港新建的王府内,大皇子刘耕正欲巡视封地,忽见黑影袭来!
“护驾!有刺客!”
电光火石间,训练有素的剑士立即结阵御敌,十人精锐顷刻将刘耕护得密不透风。面对突发变故,刘耕虽惊不乱稳立当场。
刘耕冷眼望向与勇者剑士交战的黑衣人,而对方展现的身手却令他心头一凛。
黑衣人剑势如龙,招式变幻莫测,身法更是诡谲难辨。原本以为能轻易将其拿下的勇者剑士竟在转瞬间被悉数击倒,横七竖八地躺了一地。只是黑衣人并未痛下**,刘耕见状,心中稍安。
『姓名:王越』
『地位:大汉帝师』
『武力:97(仅限步战)』
『智力:70』
『统帅:65(执掌情报部门时另有奇效)』
『忠诚度:91』
刘耕目光一亮,未曾想此人竟是名震天下的王越!他的剑术堪称当世无双,而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位帝师的忠诚度竟高达91点。
既然确认了王越的忠诚,刘耕挥手示意勇者剑士退开。尽管尚不明其来意,但如此高的忠诚度足以让他放下戒心。
喜欢三国:流放交州,我靠帝国系统暴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三国:流放交州,我靠帝国系统暴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