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城的冬天,湿冷彻骨。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着城头猎猎作响的赤火旗帜,仿佛要将这座荆襄重镇生生压垮。
赵将按剑立于城楼,铁甲上凝结着细密的水珠。他的目光越过垛口,望着远方如潮水般涌来,又在城外数里处缓缓扎下营寨的东吴大军。吕蒙的旗号在寒风中隐约可见。
“传令下去。”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在寂静的城头传开,“各营依预定方案,依托坚城,稳固防御。没有我的将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城浪战!”
这道命令,如同铁水浇筑,瞬间凝固了江陵的防御姿态。它彻底放弃了北疆传来的、那封要求他“东进破局”的激进指令,选择了赵将骨子里最信任的战术——守。
“将军,”身旁的副将忍不住低语,“吕蒙远来,立足未稳,是否可派精骑袭扰……”
“不必。”赵将打断他,目光依旧紧盯着吴军营寨的布局,“吕蒙非庸才,岂会无备?我军精锐,一兵一卒皆不可轻损。守住江陵,便是对北疆最大的支援。”
他转身,开始细致地巡视城防。从女墙的高度到擂木滚石的储备,从弩机的射界到瓮城的结构,他一一检查,不时提出修改意见。
他的指挥细致入微,甚至能指出某段城墙砖石勾缝的隐患。这份基于无数实战经验的、顶尖的战术素养,让麾下将士无不叹服。
接下来的日子里,吕蒙发动了数次试探性进攻。
吴军驾着楼船,凭借水师之利,试图冲击江陵水门。赵将早已调集了装有改良扭力弩炮的艨艟斗舰,以精准的交叉火力封锁江面,击沉数艘敌船。
吴军步兵扛着云梯,在箭雨掩护下涌向城墙。赵将指挥守军,以滚油、檑木应对,并在敌军攻势最盛时,突然下令打开侧翼闸门,放出数百精锐重甲步卒,如一把铁锤,狠狠砸向吴军侧翼,斩首数百,迅速撤回。
几次小规模反击,打得干净利落,有效地挫伤了吴军的锐气。城头守军士气大振,看向赵将的目光充满了信赖。
在他们眼中,这位主将用兵如神,稳如泰山。有他在,江陵便固若金汤。
捷报传回城内,百姓箪食壶浆,慰劳军队。赵将看着欢呼的军民,紧锁的眉头却未曾舒展。他赢得了战术,守住了城池,履行了对荆州百姓的承诺。
然而,在这座他用卓越战术构筑的“铁壁”之外,战略的天平正在倾斜。
吕蒙久攻不下,反而更加谨慎,采取了稳扎稳打的围困策略。他并不急于破城,他的任务本就是牵制。只要将赵将这支荆州主力牢牢钉在江陵城下,他便算完成了使命。
江陵,成了一座被无形枷锁困住的雄城。
赵将的“铁壁”,保护了城内的军民,却也如同一道最坚固的囚笼,将他自己和荆州主力完全锁死在这长江之畔。
他赢得了荆州的安稳,却也因此,让北方的曹操彻底放下了对南线的担忧。
邺城,魏公府。
曹操接到吕蒙“已将赵将部主力牢牢牵制于江陵”的详细战报后,放声大笑。
“赵文则(赵将字文则),守户之犬耳!”他轻蔑地评价道,随即目光转向北疆,闪过一丝狠厉,“传令!命许褚率虎卫军精锐,即刻北上,增援夏侯元让(夏侯惇)!告诉元让,不必再有任何保留,给孤碾碎龙骧谷!”
来自曹操核心的最后一股战略预备队,如同解开了缰绳的猛兽,咆哮着扑向了正在北疆血战中苦苦支撑的陈烬。
江陵城头的赵将,对此一无所知。他依旧在精心计算着守城的每一个细节,履行着他作为一名将军对麾下士卒和城中百姓的责任。
他守住了他的城,他的民。
却也无形中,将北疆的战友,推向了更深的血海。
龟缩的铁壁,既是护盾,也成了压垮全局的最后一根稻草。
龙骧谷外的杀声震天动地,连谷地深处的“百工坊”都能听见那令人心悸的轰鸣。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血腥混合的焦灼气味,远方的天空被火光映成一片不祥的暗红。
卫恒站在百工坊最高的了望塔上,手中紧紧攥着一份刚刚送来的前线战报。
夏侯惇的主力如同狂暴的潮水,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北疆军的防线。
更致命的是,一支曹军最精锐的虎豹骑,利用防线上一处因兵力不足而产生的微小缝隙,如同毒蛇般钻了进来,其兵锋所向,赫然便是这北疆的心脏——百工坊与技术学院!
“将军!曹军骑兵距此已不足十里!都是精锐,速度极快!”亲卫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恐慌。
坊内,无数工匠和学员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惊慌地抬起头。
他们中有的人手中还拿着精密量具,有的人面前摊开着未完成的图纸,那些图纸上绘制着改良弩机、新型纺车、甚至是最初级的蒸汽动力构想……
这里是北疆未来的种子,是赤火公社区别于旧世界,真正走向文明的希望所在。
卫恒深吸一口气,压下胸腔里翻涌的惊涛骇浪。他猛地转身,大步走下了望塔,锵啷一声拔出腰间佩剑,站定在百工坊那扇由厚重木材和铁条加固的大门前。
他的目光扫过面前那些面色苍白的工匠、年轻而稚嫩的学员,以及跟随自己多年的卫队士兵。
“所有人,听着!”他的声音嘶哑,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力量,穿透了远处的喊杀声和近处的恐慌,“工匠,带上你们最重要的工具和图册!学员,保护好你们的笔记和课本!从后山密道,立刻撤离!”
人群一阵骚动,有人想要说什么。
“没有可是!”卫恒厉声打断,剑尖指向身后那些轰鸣的工坊、堆积的材料、测试中的器械,“这里是什么?这里不只是工坊!这是我们北疆的筋骨,是我们孩子未来的饭碗,是我们能挺直腰杆活下去的依仗!是我们的未来!”
他猛地回头,看向自己的卫队,眼中是决死的火焰:“卫队全体,随我留下!工匠先撤,我们死守此地,一步不退!”
没有时间犹豫了。在各级管事和教师的组织下,工匠和学员们含着热泪,抱着最珍贵的东西,迅速向后山撤去。
卫恒则如同一尊铁铸的雕像,矗立在坊门之后。他指挥着留下的士兵和少数自愿留下的健壮工匠,迅速利用起坊内的一切:将测试用的重型弩炮推到门口,架设起来;把用于冶炼的猛火油柜置于高处;把打磨了一半的锋利铁料堆砌成临时的障碍……
曹军虎豹骑的铁蹄声如同死亡的鼓点,越来越近。
“放!”
随着卫恒一声令下,威力巨大的测试弩炮发出了怒吼,粗大的弩箭瞬间将冲在最前的几名骑兵连人带马钉在地上。猛火油喷吐着狰狞的火舌,暂时阻挡了骑兵的冲击。
但虎豹骑太多了,他们很快分散开来,用弓箭压制,试图寻找突破口。
“守住侧翼!把那个拒马推过去!”卫恒嘶吼着,亲自挥舞战刀,将一名试图翻越障碍的曹军甲士砍翻。
他不再是那个整日埋首于图纸和数据的军工总制,而是一头被逼到绝境的雄狮,每一个指令,每一次挥刀,都精准而致命。
战斗残酷而短暂。卫恒身边的战士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一支冷箭射穿了他的肩胛,他闷哼一声,反手折断箭杆,继续战斗。鲜血浸透了他半边衣甲,每一步都留下一个血色的脚印。
他知道,时间不多了。他一把拉过身边仅存的一名亲卫,从怀中掏出一份被鲜血浸透、边缘卷曲的羊皮卷——《北疆军工发展纲要》,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无数的心血与对未来技术的构想。
他的手因失血而剧烈颤抖,却死死攥着那份纲要,塞进亲卫手里,用尽最后的气力,眼神灼灼地盯着他:
“带…带走它!交给…社长…告诉同志们……要……要继续……搞下去……不要……停……!”
话音未落,坊门在一声巨响中被撞开,无数曹军精锐涌入。
卫恒看着那些狞笑着冲来的敌人,又回头望了一眼大部分已经撤离、只剩下零星抵抗的工坊核心区,脸上露出一丝近乎解脱的平静。
他猛地撞开身边一名想要拉他后退的亲卫,踉跄着冲向工坊深处那处存放着试验性火药和猛火油的仓库。
在曹军士兵惊愕的目光中,他点燃了手中的火折,用尽最后的力气,发出了此生最后一声呐喊,如同惊雷,炸响在百工坊的上空:
“赤火——不灭——!”
“轰——!!!”
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地动山摇。冲天的火光和浓烟吞噬了仓库,吞噬了卫恒,也吞噬了冲入工坊的大批曹军精锐。
巨大的气浪将远处的亲卫和残存的工匠掀翻在地。
当幸存的曹军惊魂未定地清理废墟时,他们只找到一片焦土和无数扭曲的残骸。那位以技术和智慧着称的赤火将军,没有留下任何完整的遗体。
百工坊靠近山谷的一侧被炸毁大半,浓烟滚滚。
但在那惊天动地的爆炸掩护下,最后一批核心技术人员和学员,带着绝大部分宝贵的技术资料和图册,安全隐入了后山的密林之中。
卫恒,用他最熟悉的“技术”——那毁灭性的爆炸,完成了此生最伟大的一次“创造”——为北疆,为赤火公社,保住了文明延续的火种。
他陨落了,如同一颗燃烧自己照亮夜空的星辰。那声“赤火不灭”的呐喊,和那份染血的《发展纲要》,将成为所有幸存者心中永不磨灭的印记,以及……继续前进的号角。
《赤火汉末魂》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皮皮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皮皮读书!
喜欢赤火汉末魂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赤火汉末魂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