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市政府办公室,已是晚上八点。城市璀璨的灯火透过窗户,在沈青云略显疲惫的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他没有丝毫耽搁,立刻投入工作。周明宇则迅速回到自己的工位,开始整理下午高新区的调研纪要,并按照沈青云的要求,向统计局、科技局、工信局等部门发出数据调取通知。
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沈青云翻阅文件时纸张摩擦的沙沙声,以及他偶尔在笔记本上书写的细微声响。他反复看着周明宇初步整理的那三家企业反映的问题要点:融资难、人才引进难、知识产权保护弱、核心部件受制于人、利润微薄……这些声音尖锐而真实,像一根根针,刺破着高新区汇报材料上那些光鲜亮丽的数据泡沫。
“马天宇……”沈青云放下笔,靠在椅背上,闭目沉思。这位管委会主任,热情有余,但锐气和深度似乎不足。他的汇报,更像是在展示一份精心修饰过的“成绩单”,而非深入剖析发展中的“问题单”。这种思维惯性,在基层干部中并不少见,但放在滨州经济发展龙头的高新区,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看来,光是敲打还不够,需要更清晰的指挥棒。”沈青云心中暗道。他意识到,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发展评价体系,类似高新区这样的问题,在其他区和开发区也会普遍存在。
第二天上午,相关部门的数据陆续报了上来。周明宇将它们整理成清晰的表格和简要分析,送到了沈青云的办公桌上。
数据是冰冷的,但也最能说明问题。
统计局报来的数据显示,高新区近三年Gdp增速确实亮眼,年均超过12%,但仔细分析其构成,房地产及相关服务业贡献了相当大的比重,工业增加值中,传统加工组装环节占比依然偏高。
科技局提供的名单显示,高新区内研发投入强度(R&d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5%以上的企业,仅有区区28家,占园区规上企业总数的不到5%。这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依靠集团总部或外部委托研发费用撑起来的。
工信局的数据则反映出,高新区工业用地亩均税收和亩均产值,不仅远低于沿海同类先进园区,甚至低于省内一些后期发展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亟待提高。
看着这些相互印证的数据,沈青云的脸色凝重起来。高新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路径依赖”和“数字迷思”。追求规模扩张和短期增速,忽视了创新内核的培育和发展质量的提升。
“明宇,”沈青云按下内部通话键,“通知发改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科技局、工信局主要负责同志,下午两点半,小会议室开会。议题只有一个:研究建立更加科学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下午的会议,气氛比前几天的民生专题会更加凝重。涉及到发展理念和评价标准的转变,触及的是更深层次的利益和观念。
发改委主任首先介绍了当前对各级开发区的考核主要指标,确实偏重于投资、产值、税收等规模性数据。
财政局局长谨慎地表示,财政收入的增长压力很大,如果过于强调质量而放缓投资增速,短期内可能会影响收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则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表示支持,但也坦言历史形成的低效用地盘活难度很大,涉及复杂的政策和补偿问题。
沈青云耐心地听着每个人的发言,没有打断。直到大家都说得差不多了,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同志们,我们今天讨论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考核指标调整问题,而是滨州未来要走一条什么样发展道路的问题。”
他拿起那份高新区和几家企业的数据对比,展示给大家看:“大家都看到了,这是我们引以为傲的高新区的部分真相。规模很大,速度很快,但内核不强,质量不高。如果我们继续沿着这条老路走下去,靠土地、靠政策、靠低要素成本去招商引资,滨州的未来在哪里?我们和普通地市还有什么区别?我们所谓的‘省会龙头’作用又如何体现?”
他环视在场每一位局长,目光锐利:“财政压力大,我理解。但没有质量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增长,是竭泽而渔!今天可能收入好看,明天呢?当土地资源耗尽,当政策优势不再,我们靠什么?我们必须下定决心,哪怕牺牲一点短期增速,也要把创新的内核做实,把发展的质量提上去!”
“所以,建立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势在必行。”沈青云语气坚决,“这套体系,要大幅提高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等指标的权重,要强化对亩均效益、研发投入、单位能耗、人才引进等质量效益指标的考核。发改委牵头,各部门配合,一周之内,拿出一个初步方案给我。”
他看向发改委主任:“方案要具体,要有可操作性。比如,对不同类型的开发区、功能区,是否可以设置差异化的考核重点?对真正有研发、有创新的企业,能否在土地、资金、政策上给予更精准的扶持?”
他又看向财政局长:“财政方面,要研究如何把资金更多投向支持创新、培育新动能上来,而不是简单地补贴规模。要算长远账,算综合账。”
最后,他总结道:“这项工作的推进,可能会遇到阻力,可能会暂时影响一些数据。但只要我们方向是对的,是为了滨州长远发展和百姓根本福祉,市委市政府就会坚决支持!希望大家统一思想,放下包袱,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
会议结束后,几位局长面色各异地离开。他们感受到了新市长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坚定决心,也预感到一场涉及深层次利益调整的改革即将开始。
周明宇一边整理会议记录,一边内心激荡。他意识到,沈市长这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从民生问题切入立威,再到经济发展核心领域推动理念变革,步步为营,思路清晰。
“明宇,”沈青云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接下来几天,除了跟进这个指标体系的事情,你重点收集一下国内先进城市在推动产业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政策亮点,特别是他们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方面的具体做法。”
“好的,市长。”周明宇立刻领会,这是为后续可能出台的更大力度的改革措施做准备。
夜幕再次降临。沈青云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街道的车水马龙。推动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改革,只是他绘制的滨州发展新蓝图中的第一笔浓墨。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真正的考验,是如何将这套新的“指挥棒”落到实处,如何打破固有的利益格局和政策惯性,如何让滨州这艘大船真正转向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
前路注定不会平坦,但他目光坚定,已然做好了迎难而上的准备。他拿起笔,在日程本上明天的安排旁,重重地写下了四个字:破局,转型。
喜欢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