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院里那棵老槐树的叶子已染上深浅不一的金黄。傍晚时分,林晚秋坐在书桌前,小心翼翼地将一沓沓写满字的纸张摊开,按照内容和时间顺序细细整理。
这些是她从开始接触中兽医以来断断续续记录的笔记,有些纸张已经泛黄发脆,边缘破损,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诊疗案例、药方配比和养殖心得。最旧的那几本,还是她用废报纸糊成的封皮,内页是从孩子用剩的作业本上撕下来的。
陆沉舟端着搪瓷缸走进来,轻轻放在桌角:“喝点热水,天气干,别上火。”
林晚秋抬头,朝他温柔一笑:“马上就整理好了,这些笔记堆了好久,今天总算有时间把它们归置归置。”
陆沉舟没有立即离开,而是站在她身后,看着桌上那些大小不一、纸质各异的笔记,目光落在最破旧的那本上:“这本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是啊,”林晚秋轻轻抚摸着那本笔记的封面,眼神有些悠远,“这是我刚接触养殖时记的,那会儿什么都不懂,就是凭着一股劲儿,把老农教的土方子、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都记下来。你看这里——”
她翻开一页,指着上面稚拙的字迹和简单的图示:“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用艾草和苦参配合,治疗鸡的肠道疾病,效果出奇的好。那时候纸张紧张,我都是捡冬冬用剩的铅笔头写字的。”
陆沉舟俯身细看,点点头:“这些经验很宝贵。你在养殖场推广的中兽医防疫法,为部队节省了不少医药开支。”
“其实很多方法都是从这些土方子里演变来的。”林晚秋一边说,一边将笔记按类别分开,“这些是畜禽常见病的防治,这些是中草药配比心得,这些是针灸理疗的记录…对了,这本绿色的,是我在中医学院进修时的课堂笔记,系统学习后,我才明白很多土方法背后的医理。”
陆沉舟拿起那本绿色封皮的笔记本,翻开一看,里面是林晚秋清秀工整的字迹,旁边还有精细绘制的穴位图和草药图谱。
“你画得很细致。”他由衷赞叹。
“是陈老教得好。”林晚秋眼中浮现感激之情,“要不是他推荐我去进修,我这些零散的经验永远不成体系。”
正说着,冬冬抱着一个铁皮盒子走进来:“妈妈,你要的盒子我找到了!”
林晚秋接过盒子,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各种小纸条、烟盒纸甚至桦树皮写的零散记录。
“这些是什么?”陆沉舟好奇地问。
“都是平时突然想到什么,随手记下来的。”林晚秋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张烟盒纸,“看,这是有一次看到老乡用土三七给猪止血,效果很好,我就记下来了。这张是在前线医院时,看到一位老医生用特殊手法为伤员针灸止痛,我偷偷学下来,回去练习后记下的要点…”
陆沉舟沉默地看着这些五花八门的“纸”,心中感慨。他知道妻子一直有心记录这些经验,却不知她竟如此用心,连最零碎的想法和见闻都不放过。
“妈妈,你为什么要把这些旧纸片都收起来啊?”冬冬趴在桌边,好奇地问。
林晚秋把儿子揽到身边,柔声解释:“因为这些小纸片上记的都是很重要的知识,是妈妈一点一点积累下来的经验。妈妈想把这些整理出来,说不定以后能帮到更多的人。”
“像你教王阿姨家给小猪治病那样吗?”
“对,就像那样。”林晚秋笑着摸摸儿子的头,“知识只有传递出去,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冬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忽然跑开,不一会儿拿着自己的小本子回来:“妈妈,我也在记笔记!你看,这是我养的那两只小兔子的情况,我每天都记它们吃了什么,长了多少!”
林晚秋接过儿子的小本子,看着上面稚气却认真的记录,眼眶微微发热。她看向陆沉舟,两人相视一笑。
晚饭后,陆沉舟主动收拾了碗筷,让林晚秋继续整理笔记。等他忙完回到房间,见她正对着一本厚厚的笔记出神。
“怎么了?”他走过去,把手轻轻搭在她肩上。
林晚秋指着面前的笔记:“这是我在前线医院时记录的伤患康复案例,特别是关于外伤后功能恢复的部分。”她翻到一页,上面详细记录了陆沉舟右臂康复的全过程,“你看,这是你当时的治疗记录,我从这里总结出了很多针对创伤后遗症的康复手法。”
陆沉舟看着那熟悉的字迹,回想起自己受伤期间,林晚秋如何日夜不休地陪伴左右,用她那双温暖而坚定的手,一次次为他针灸、按摩,帮助他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
“我记得,”他的声音低沉而充满感情,“那时候要不是你,我的手臂不可能恢复得这么好。”
“其实在帮你治疗的过程中,我也摸索出了很多有效的康复手法。”林晚秋眼中闪烁着专业的光芒,“后来我在医院康复门诊应用这些方法,帮助了不少伤残军人。我想把这些案例整理出来,编写成一本实用手册,让更多医护人员掌握这些技术。”
陆沉舟点头:“这个想法很好。需要我帮忙吗?”
“你已经帮了很多了,”林晚秋温柔地看着丈夫,“要不是你支持我去进修,承担了那么多家务,我哪有时间和精力做这些。”
夜深了,陆沉舟陪着林晚秋一起整理。他负责把散页按顺序排好,用针线缝制成册;林晚秋则在一旁查漏补缺,为每一册编写目录和摘要。
“这部分是关于中草药在畜禽防疫中的应用,”林晚秋将一沓笔记递给陆沉舟,“这是我进修时的研究课题,现在已经在军区养殖场推广了。”
陆沉舟接过,认真翻看:“这个课题很有实际意义。去年咱们军区养殖场的发病率下降了百分之三十,兽药开支大幅减少,你的研究成果功不可没。”
“其实很多方子都是从民间收集来的,”林晚秋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整理和改进。比如这个防治鸡瘟的方子,就是从一个老知青那里学来的,他下放的村子里一直用这个方子。”
时钟指向十一点,陆沉舟催促道:“今天就到这里吧,别太累了。”
林晚秋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点点头。两人一起将整理好的笔记小心地放进木箱里。这些笔记已经有厚厚一摞,涵盖了中兽医、针灸理疗、中草药应用等多个方面。
躺在床上,林晚秋却毫无睡意。她侧身看着窗外皎洁的月光,轻声说:“沉舟,我有一个想法。”
“什么想法?”陆沉舟转过身,面对着她。
“我想把这些年积累的经验和知识,编写成两本手册,一本是关于中兽医和畜禽防疫的,给养殖场的工作人员用;另一本是关于常见病针灸理疗和康复手法的,可以给卫生员和医护人员参考。”
陆沉舟思索片刻:“这个工程不小啊。”
“我知道,”林晚秋语气坚定,“但这件事情很有意义。我在基层工作这么多年,深知缺乏实用技术资料的困难。如果能把这些实践经验系统整理出来,对大家一定有帮助。”
“我支持你。”陆沉舟毫不犹豫地说,“只要你认为值得做的,就去做。家里的事情,我们一起分担。”
林晚秋感动地握住丈夫的手:“谢谢你,沉舟。”
“不过,”陆沉舟语气转为严肃,“现在纸张和印刷条件有限,这么大量的内容,出版可能不容易。”
“我没想过要正式出版,”林晚秋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我可以先用蜡纸刻写,油印几十份,分发给需要的单位和个人。虽然粗糙些,但内容是一样的。”
陆沉舟赞同地点头:“这个办法可行。需要蜡纸和油墨的话,我可以托人想办法。”
“内容上我也会注意,”林晚秋补充道,“只写经过实践验证的技术和方法,避免任何可能引起争议的理论。毕竟我们现在提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
陆沉舟笑了:“你这个思路很稳妥。”
月光如水,透过窗户洒在两人脸上。林晚秋靠在丈夫肩头,继续畅谈她的计划:“我打算先整理中兽医部分,因为养殖场那边一直需要。王技术员上次还说,要是我有现成的资料,他们学习起来就方便多了。”
“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
“明天就开始拟提纲。”林晚秋眼中闪着光,“白天在医院和养殖场工作,晚上就抽时间编写。预计要半年到一年时间才能完成。”
“别太赶,”陆沉舟心疼地提醒,“身体要紧。”
“放心吧,我有分寸。”林晚秋轻声应道,“只是这样一来,陪你和冬冬的时间就少了。”
陆沉舟搂紧她的肩膀:“短暂的分离是为了更长久的相聚,这点道理我懂。冬冬也长大了,他会理解妈妈的。”
两人不再说话,静静享受着这安宁的时刻。窗外,秋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为他们未来的计划伴奏。
林晚秋闭上眼睛,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手册的框架。她知道自己选择的这条路并不轻松,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投入大量精力编写手册,必定会面临许多困难。但有丈夫的支持,有对事业的热情,更有将知识传递下去的信念,她相信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睡吧,”陆沉舟轻声说,“明天还要上班。”
林晚秋“嗯”了一声,在丈夫温暖的怀抱中,慢慢进入了梦乡。梦中,她看到自己编写的手册被许多人拿在手中,那些实用的技术在一双双手中传递,帮助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喜欢重生七零军嫂逆袭从腌酱开始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重生七零军嫂逆袭从腌酱开始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