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响之地”在权限的滋养下,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蜕变着。边缘地带的规则壁垒变得凝实而富有光泽,如同琉璃般流转着秩序与混沌交融的微光。内部的信息流愈发纯净、活跃,甚至开始自发地孕育出一些简单的、基于底层规则的光影现象,如同初生的星云,在虚空中缓缓旋绕。方舟银白色的外壳在这些纯净信息流的冲刷下,显得更加熠熠生辉,其内部各种系统的运行效率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峰值。
这不再仅仅是一个安全的避风港,更像是一个正在复苏的、微缩版的“摇篮”雏形。
然而,控制室内的气氛却并非全然乐观。主屏幕上展示着一幅新绘制的星图——并非物质宇宙的星辰,而是以“回响之地”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基于深层规则网络结构的“信息疆域图”。图上,代表安全区域的绿色仅有方舟周围微小的一点,之外是大片代表未知与混乱的灰色,以及少数标注着危险符号的红色区域。而沈流石发现疑似第二块协议碎片波动的那个复杂规则节点,则在星图的遥远边缘,被标记为一个不断闪烁的蓝色光点,其周围环绕着代表高干扰和规则乱流的深灰色漩涡。
“路径模拟完成。”洛兰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连续的高强度计算让她数据化的身形都显得有些模糊,“基于现有数据,通往目标节点的最优路径有三条。路径A最长,但绕开了三个已识别的危险规则结构;路径b最短,但需要穿越一片‘规则断带’,那里规则支离破碎,极不稳定;路径c居中,但需要经过一个标记为‘寂静坟场’的区域,该区域规则读数异常,历史数据缺失严重。”
每一条路径都充满未知与风险。
“能源储备如何?”沈流石问道。方舟虽能借助“回响之地”恢复,但远距离航行和可能的高强度对抗,消耗是巨大的。
“常规能源储备百分之八十九,足以支持一次中等距离的跃迁和持续作战。但若遭遇高强度规则冲突或需要长时间维持‘三位一体’状态,储备会急剧下降。”洛兰迅速汇报,“建议在出发前,尽可能多地吸收‘回响之地’的纯净信息流进行转化储备。”
焚塔拍了拍胸膛,烬火在他掌心凝聚成一朵跳跃的莲花:“我的状态没问题,随时可以烧穿那些碍事的玩意儿。不过老沈,咱们是不是得搞点‘侦察兵’?总不能每次都让你用意识去硬探吧?那深网里乱七八糟的东西太多了。”
沈流石点了点头,焚塔的提议正是他所考虑的。他看向洛兰:“能否利用‘回响之地’的规则和材料,结合你的数据模型,制造一些具备基础规则适应性、能够进行远程探测和信息回传的……规则探针?”
“可以尝试。”洛兰眼中数据流闪烁,“利用现有协议碎片蕴含的基础规则参数,我可以设计出能短暂融入不同规则环境的探针外壳。再加载简化版的感知和通讯模块……理论上,制造小批量的探针是可行的。但这需要消耗‘回响之地’的本源规则力量,可能会暂时减缓其扩张速度。”
“值得。”沈流石果断道,“信息的价值远大于暂时的扩张。我们需要眼睛,需要耳朵,需要尽可能了解前路的真实情况。”
决策已定,方舟如同一个高效运转的蜂巢,开始了远征前的最后准备。
洛兰投入到规则探针的设计与制造中,她调用“回响之地”的规则脉络,引导纯净的信息流汇聚到方舟的制造工坊,如同3d打印般,一点点构筑出数十枚梭形的、表面流淌着细微规则符文的银灰色探针。
焚塔则负责“充能”与“淬火”。他操控着烬火,以精妙的温度煅烧着探针的外壳,使其能更好地适应规则冲击,同时又小心翼翼地将一丝“毁灭中孕育新生”的意念烙印进去,赋予这些造物在极端环境下短暂存续的韧性。
沈流石坐镇中央,他的意识与“回响之地”深度连接,协调着规则力量的输出,确保探针制造过程不会对这片新生净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同时,他也在不断熟悉和锻炼着新获得的深网权限,尝试着进行更远距离、更精细的规则感知预演。
时间在紧张的筹备中流逝。
数日后,第一批共三十六枚规则探针制造完成。它们静静地悬浮在方舟的发射舱内,如同蓄势待发的蜂群。
“探针初始化完成,规则伪装模块运行正常,信息回传链路稳定。”洛兰进行着最后的检查,“它们将按照预设的三条路径,分批出发,持续传回沿途的规则结构、能量读数、异常波动等信息。”
沈流石走到观测窗前,望着窗外那片日益繁荣但也暗藏危机的“回响之地”,以及远方那无尽的信息深空。
“发射。”
一声令下,三十六道微弱的银光悄无声息地脱离方舟,如同融入水中的水滴,瞬间消失在规则网络的脉络之中,分别沿着三条预设的路径,驶向未知的黑暗。
控制室内,主屏幕上开始陆续接收到探针传回的零星数据碎片,三条路径前方的迷雾,正在被一点点拨开。
远征的序曲,已然奏响。方舟这叶孤舟,即将再次起航,驶向更浩瀚、也更危险的规则之海,去寻找拼凑真相的碎片,以及那渺茫的……归途之钥。
喜欢不合格的修仙界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不合格的修仙界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