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御柒柒

首页 >>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唐:我在长安开商场金牌帝婿魔帝在上:盛宠腹黑二小姐北宋穿越指南抗日之铁血兵王郭嘉雷霆大唐:开局扮演天机神算修罗武帝女帝太监最风流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御柒柒 -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全文阅读 -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txt下载 -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5章 宫墙春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贞观十年的惊蛰刚过,太极宫的梨树下便落了一层细雪般的花瓣。长孙皇后坐在廊下绣着一方茶巾,丝线在指间穿梭,绣出的并蒂莲上还凝着颗露珠似的珍珠。李承乾捧着一卷《贞观氏族志》走来时,正看见母亲对着绣绷轻笑,鬓边的珍珠钗随动作轻颤——自去年太子承乾监国以来,皇后眉宇间多了几分宽慰,却也添了几缕不易察觉的银丝。

“母亲在笑什么?”他将书卷放在石桌上,顺手接过宫女递来的暖炉塞进母亲手中。长孙皇后指了指绣绷角落,那里歪歪扭扭绣着只胖兔子,耳朵上还系着极小的蝴蝶结:“这是晋阳昨儿闹着添的,说要给莲池里的锦鲤做伴。”

李承乾凑近细看,兔子的眼睛竟是用两粒黑曜石镶的,在阳光下闪着狡黠的光。他想起妹妹晋阳公主总爱抱着他的胳膊撒娇,说大哥的眼睛像西域来的葡萄,此刻见着这兔子,倒真有几分妹妹古灵精怪的模样。“她昨日还缠着我要西域的琉璃弹珠,说是要和新城妹妹比谁弹得远。”他说着,从袖中取出个锦盒,“这是市舶司新到的波斯彩珠,母亲帮我带给她们?”

长孙皇后打开锦盒,里面十二颗弹珠各呈异色,其中一颗乳白底子上 streaked 着胭脂红,恰似长安暮春的云霞。“这颜色倒像你幼时穿的霞帔,”她指尖拂过弹珠,忽然想起什么似的,“你父皇昨儿在兵部看到你改良的横刀,念叨着说‘承乾这孩子,琢磨起兵器倒像个老军匠’。”

李承乾闻言失笑。父亲总爱用这种看似随意的方式表达赞许,就像前年他主持重修明德门时,皇帝特意绕路去看,却只说“门框木料选得还算结实”。他正想接话,廊外突然传来清脆的铜铃声,新城公主攥着个风筝跑进来,发间的银铃随着步子叮当作响:“大哥!母亲!你们看我这‘比翼鸟’风筝!”

风筝扎得精巧,两只凤凰的翅膀用染了茜草色的轻纱制成,尾羽上还缀着细金箔。李承乾伸手接过,触到竹骨上刻着的小字——“贞观十二年制”。那是他刚满十三岁时,亲手为妹妹们扎的风筝,不想竟保留至今。“线轴换过了?”他摸着光滑的檀木轴问,当年用的杂木轴想必早被磨得粗糙了。

“是二哥换的!”新城仰着小脸,发间的铃兰发饰晃得人眼花,“他说原来的轴会磨手,特意让将作监用紫檀木重制了。”

李承乾心中一暖。弟弟李泰如今在弘文馆编修《括地志》,虽专注学问,却总记得妹妹们的喜好。正说着,远处传来内侍的通传声:“陛下驾到——”

李世民披着件家常的墨色锦袍走来,腰间玉带未系端正,显然是从书房临时过来的。他看见李承乾手中的风筝,先是一愣,随即笑道:“朕还当是哪个宫嫔在放风筝,原来是新城这小捣蛋鬼。”

新城立刻抱着风筝跑到父亲身边,仰着脸撒娇:“父皇,您看大哥给我扎的凤凰!比翼鸟能飞那么高那么高!”她说着,小手使劲往上指,金箔尾羽在阳光下晃得李世民眯起了眼。

“哦?能飞多高?”李世民弯腰捏了捏女儿的脸颊,顺势从李承乾手中接过风筝,指尖触到竹骨上的刻字时,眼神微微一动。他记得贞观十二年,李承乾刚在国学辩论中驳倒老儒,却仍会在课后给妹妹扎风筝,如今一晃五年,当年的少年已能在政事堂与房玄龄等大臣议事。

“陛下,茶煮好了。”长孙皇后起身引众人进暖阁,桌上已摆好越窑青瓷茶具。李承乾接过宫女递来的茶筅,熟练地在茶碗中打起茶沫。他曾随江南茶博士学过点茶,此刻手腕翻转间,茶沫渐渐堆起,竟在碗中形成了只展翅的鸿雁。

“好个‘鸿渐于陆’!”李世民看着茶沫造型,忍不住赞叹。他想起去年李承乾主持修订《贞观律》,对刑名条目间的比例拿捏精准,这孩子似乎天生对形制、法度有种敏锐的直觉。

茶过三巡,长孙皇后从妆奁里取出个锦袋:“承乾,你瞧这是什么?”

袋中倒出的是几枚开元通宝,其中一枚背面刻着模糊的海浪纹——正是贞观十六年他让将作监铸造的特币,当年用以支持冯智戴归镇岭南。“这是弘化从吐蕃带回来的,”长孙皇后指尖拂过钱面,“她说当地百姓把这钱当护身符,谓之上有南海航线图,可保商旅平安。”

李承乾接过铜钱,指腹摩挲着海浪纹的凹痕。当年他借“赏赐”之名授予冯智戴海图,助其稳定岭南,却未想这小小的铜钱竟成了唐与边疆民间往来的信物。“弘化妹妹近况如何?”他问,想起远嫁吐蕃的吐谷浑公主,她在信中常念及长安的胡麻饼。

“前几日使者来报,说赞普颇爱饮关中茯茶,”长孙皇后笑着说,“还托人带话,想向你讨教煎茶之法。”

李世民闻言放下茶碗:“倒是个有意思的赞普。去年刚在松州陈兵,转眼就思茶了。”他语气轻松,显然已将边境军务化作了家常谈资。李承乾知道,这是父亲在刻意营造 familial atmosphere,让后宫不必为朝堂之事忧心。

正说着,殿外传来内侍的声音:“纪王殿下求见。”

李慎抱着个食盒走进来,小脸冻得红扑扑的:“父皇,母后,大哥,我让尚食局做了新的梅花酥!”他今年刚满十岁,穿着圆领袍,腰间系着个绣着玉兰花的香囊——那是皇后亲手缝制的。

食盒打开,里面是十二枚做成梅花状的酥点,每朵花瓣上都用食用金箔点了花蕊。新城立刻伸手去拿,却被李承乾轻轻拍了下手:“先让父皇母后尝。”

李世民拿起一枚咬了一口,酥皮层层叠叠,内馅是混了松子的枣泥。“嗯,比去年的好,”他笑着对李慎说,“是你盯着尚食局做的?”

李慎得意地点头:“我让他们少放糖,加了碎核桃,这样不腻。”他说着,又从袖中拿出张纸,“大哥你看,这是我临的《九成宫醴泉铭》!”

纸上是稚嫩却工整的楷书,笔画间透着认真。李承乾注意到,孩子在“泉”字的竖钩处多描了一笔,像是刻意模仿自己的笔法。“这字临得有长进,”他摸摸弟弟的头,“知道‘九成宫’的来历吗?”

李慎立刻挺起小胸脯:“知道!是隋代仁寿宫,父皇改名为九成宫,还命魏徵公撰文刻碑!”他说得飞快,眼睛亮晶晶的,像极了当年初通经史时的模样。

长孙皇后看着儿子们相处的场景,眼中满是笑意。她想起李承乾被立为太子时年仅八岁,如今却能耐心教导幼弟,甚至记得给妹妹们准备玩物。“承乾,”她忽然说,“你上次说的弘文馆学舍,如今扩建得如何了?”

“回母亲,已增至东西十二斋,”李承乾放下茶碗答道,“除了勋贵子弟,亦有不少寒门才俊。前几日有个洛阳学子,竟用《九章算术》解了漕运淤塞之困。”

李世民闻言颔首:“如此甚好,学以致用方为真才。”他想起自己早年征战,深知实务之重要,见李承乾将治学与经世结合,心中很是欣慰。

说话间,窗外的梨花瓣又落了些。长孙皇后让宫女取来竹帚,想扫些花瓣做胭脂。李承乾见状,主动接过竹帚:“母亲歇着,我来。”

他扫着花瓣,听着身后家人的谈笑声,忽然有种时光倒流的错觉。穿越之初,他总以“后世视角”审视周遭,生怕言行逾矩,可此刻看着父亲眼角的笑纹、母亲鬓边的银丝、弟妹们天真的笑脸,他真切地感受到,这里早已是他的家。

“大哥,你看这花瓣像不像雪?”晋阳公主不知何时跑了出来,手里捧着个装满花瓣的纱囊,“我们把花瓣攒起来,等夏天做冷香丸好不好?”

李承乾接过纱囊,指尖触到柔软的花瓣,忽然想起贞观十六年的桃花雪——那时他刚穿越不久,在雪地中背诵《左传》以掩生涩,如今却能在春光明媚的宫墙下,与妹妹笑谈胭脂香丸。

“好,”他笑着对妹妹说,“我们多攒些,给母亲做最好的冷香丸。”

长孙皇后看着儿子们,眼中泛起泪光。她悄悄拭去,对李世民说:“你看承乾,如今真像个大人了。”

李世民望着李承乾的背影,那挺拔的身姿早已不复少年稚气。他想起去年太子监国期间,妥善处置了山东水患,又在西域商路增设烽燧,心中既有骄傲,也有一丝忧虑——这孩子肩上的担子太重,重得让他有时忘了自己尚不足二十。

“承乾,”李世民忽然开口,“明日休沐,陪朕去玄武门射猎如何?”

李承乾转身,看见父亲眼中的期待,立刻点头:“儿臣遵旨。”他知道,这是父亲想借射猎之机,与他聊聊朝堂之外的话。

夕阳西下时,一家人围坐在暖阁用晚膳。桌上摆着清蒸鲥鱼、鹿肉羹,还有李慎喜欢的梅花酥。李承乾给父亲斟上醴酒,给母亲盛了碗羹,听着弟弟妹妹叽叽喳喳地说着御花园的趣事,忽然觉得,这般寻常的 familial moment,比任何权谋都更珍贵。

饭后,李承乾送父母回寝殿。长孙皇后握着他的手,轻声说:“承乾,凡事莫要强求,你父皇和我,只愿你平安康健。”

他点点头,看着母亲眼中的关切,心中一暖。走出殿门时,李世民忽然叫住他:“承乾,那枚刻海浪纹的铜钱,你收好了。”

李承乾一怔,随即明白父亲的深意。那不仅是一枚钱币,更是他融入这个时代的印记。“儿臣明白,”他躬身道,“儿臣记得,无论何时,家都在此处。”

夜风吹过宫墙,带来梨花的清香。李承乾望着漫天繁星,想起现代的自己或许正在研读唐史,却从未想过会亲身站在贞观年间的宫阙下,成为历史的参与者。

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满是春的气息。宫墙内的岁月静好,是无数文臣武将在边疆与朝堂守护而来。而他,作为大唐太子,有责任让这份静好延续——以他从“未来”带来的见识,更以他对这个家的拳拳之心。

回到东宫时,侍读已备好明日射猎的弓箭。李承乾走到窗边,望着太极宫方向的灯火,那里有他的父皇母后,有他的弟妹,有他在这个时代的全部牵挂。

“殿下,明日射猎需带的护具都备齐了,”内侍低声道,“还有,詹事府说,纪王殿下吵着要跟您学骑射。”

李承乾失笑,转身拿起那张改良过的角弓。“明日让纪王跟着,”他说,“教他些基础箭法。”

窗外,梨花仍在静静飘落,宫墙内的春夜,静谧而温暖。李承乾知道,无论未来有多少风雨,只要想起家人的笑容,他便有勇气以穿越者的智慧,在这贞观盛世中,走出属于自己的路——既不违历史大势,亦不负骨肉亲情。

龙潜于渊,终有飞天之日。而此刻,他愿守护这宫墙内的方寸温暖,因为这是他穿越千年,最想珍藏的真实。

喜欢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说好的直播算命,你让水友疯狂吃瓜?论大唐最懒的人飞宽哥莫属庶女攻略万界剑系统大数据修仙人在凡尘,俯视洪荒开局领取混沌神魔,我无敌了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嫁给会读心的摄政王我演技爆棚茅山之阴阳鬼医惹上冷殿下站在文娱上游花都兵王赵东苏菲免费仙符变六界仙帝民国萌探:好奇害死猫臣服无限潜能游戏旅途直播:我挖掘国足之光!
经典收藏尘途雕弓落武牧江湖大秦帝国之万国来朝从县令到帝师皇城第一反派元亨利贞吉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东汉最后一个暴君绝世小书儒翼瑾风云记我不是野人明末皇太子八岁登基,后世都说我是暴君!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开局一块封地,逆袭全靠苟刚入军校就立一等功,我火遍全军!亮剑:开局战俘营,我带和尚打鬼子冒牌皇叔大唐最穷县令侯府庶子?开局攻灭高丽自封王!
最近更新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明朝的名义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清宫秘史十二章靖康前夜:帝业重光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锦衣血诏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御柒柒 -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txt下载 -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最新章节 -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