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是爽文

减重60斤

首页 >> 历史不是爽文 >> 历史不是爽文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慕玲珑娇凤鸣杀死那个替身克隆人乡村憨憨野丫头阑夜八零:真千金黑化,撕绿茶踹渣夫穿书:卿本炮灰,奈何跑路了人族,但是被各族少女倒追女尊:姐姐们总说我好香长姐难为,我靠大山种田还债
历史不是爽文 减重60斤 - 历史不是爽文全文阅读 - 历史不是爽文txt下载 - 历史不是爽文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1章 皇帝能随便赦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在众多的影视作品和小说当中,有些皇帝为了能够美化盛世或者坐稳皇位,经常会出现特赦天下的情形。这就会给大家一个误导,只要皇上同意,随时可以不管任何人犯了任何罪都可以赦免罪状。

拜托,你用脑子想也知道是不可能的。如果真能赦免所有人,那造反呢?谋逆呢?暗杀呢?难道也能赦免?

如果大家有印象,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也是赦免过一批人的,但是这些人都是经历了多年的劳动,且犯罪情节轻微才被赦免,根本就不可能不顾法理。

要知道,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依法治国就是任何朝代的立国之本,皇权纵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在形式上,还是要维护法理的主导地位,因为这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国本,从上到下都要讲法。

赦免是制度性动作,不是个人喜好。

古代中国的统治者确实拥有极高的权力,理论上“君权神授”、“朕即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皇帝可以随心所欲地赦免任何人。赦免是帝制国家中特有的制度安排,有严格的法律程序、适用范围和政治目的。皇帝发布赦令,往往需要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再由尚书省执行。赦免形式上是皇权的展示,实质上是朝廷高层政治博弈的一部分,必须符合法度,合乎时宜。

而且,每一次赦令的出台,都伴随着一整套律文细则的规范,不是一个“朕高兴”就能搞定的简单决策。赦免行为不仅牵涉法律本身的统一性与权威性,更关系到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随意赦免反而会引发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司法公信力的崩塌。

在封建时代,大赦常与重大政治事件捆绑:新皇即位、战乱平息、皇帝大婚、太子册立、皇子诞生等节庆或政治转折才可进行。如《唐六典》所记,赦令只能在“登基改元、建太子、立皇后、太后崩、平大逆、诸王进封”等特定场合颁布,并须朝中公卿集议,甚至要讨论赦令范围、赦免条款、不得赦者。

以汉朝为例,刘邦称帝之初便有“大赦天下”,但他之所以敢下令,是因为秦末战乱,社会极度动荡,需要一纸赦令稳定人心;但即使如此,刘邦仍设有不赦名单,如项羽残党、暴政官吏等。因此,赦免不仅是政治手段,更是国家治理工具,使用频率必须谨慎,一年甚至几年一次才算正常。

赦令不是“无差别清洗”,有严格的赦免禁区。任何朝代的赦令都不是全员“通吃”,都设有明确的“赦外”条款。例如《隋书·刑法志》中就指出:大赦不适用于“十恶”之罪(如谋反、大逆、恶逆等),也不适用于故意杀人、强奸、谋叛等重罪。即便普通犯罪,如盗贼、贪污等,也经常设定“有定罪日”“有赃证”“主犯不赦”等限制。

唐代《唐律疏议》明确写道,赦令执行时,律文规定需核实身份、核查案卷、验明主从、确认罪名才可赦免,若“滥赦不当者,承办官吏亦将受罚”。赦免不是宽泛容忍,而是制度性“减压阀”,其边界感极强,不容随意跨越。

赦免需官署执行,不是皇帝“随口一说”。皇帝口谕并不等于赦免立即生效,赦令需由中书省撰写文本,经门下省审议,确认文字合法后加盖御玺。赦文格式讲究“礼、法、文”三结合,必须引用经典,展示德意,还要规定实施办法,明确各级官府的执行职责。

以唐朝为例,大赦的施行,要由尚书省下达到地方,再由县、郡、州官执行赦免程序。期间需登记赦免人员、审查案卷、记录赦免时间与原因。没有文件流程支撑,仅凭皇帝说一句“饶他一命”,不仅无效,还容易被认为是“枉法私恩”,甚至导致法度崩坏。

史书上偶有皇帝临时赦人,比如清朝乾隆帝在南巡途中赦免某地孝子、义士,但这类赦免一般经过陪驾大臣记录,再由吏部、刑部备案,并颁布正式赦令。也就是说,即使是“口谕”,也必须转化为文书档案,否则地方无法操作。

尤其是死刑类案件,必须经过“三复奏”制度,即审判官先议判,地方政府二次审理,再由刑部奏请皇帝,最后执行。皇帝如果口头说“赦此人”,但未下正式赦令,地方不得擅改,否则便是“违制”,轻则降级,重则抄家。

赦免不全是“宽仁之德”的体现,更多时候是政治策略。比如汉武帝在“巫蛊之祸”后赦免大批冤狱,是为了恢复朝廷威信;唐玄宗“安史之乱”中多次赦免投降将领,是为了分化叛军;明太祖则会在边疆“招抚叛将”时,以赦令为手段,稳住地方。

赦免的政治性,远大于情感因素。皇帝不会因为“心软”就随便赦人,更不会听个小故事或看几滴眼泪就放人一马。那些“感天动地”“青楼义女救囚父”的桥段,只能用在话本小说里,真实历史中,如果没有配套的政治考量,赦令不可能出台。

皇帝赦免之后,并非“案卷即销”。历代王朝都有赦后登记制度,将赦免者列册归档,留作后查。唐代的“赦文簿”就详细记载了每次赦免的背景、条款、适用人群、案件编号;清代则设有“赦后察访”制度,由督抚派员抽查是否有人冒名赦免,或赦后复犯。

甚至,一些被赦者也需“立保状”,保证今后守法不再犯事。这种后续监督机制防止了赦令沦为“护身符”或“通行证”。历史中也有“赦而复发”者再次入狱,再赦便遭严惩,如明代的“蓝玉案”中多人二赦后又犯,直接问斩。

古代民间确实有“上书求赦”的例子,如状元冤狱、孝妇诉冤等,但真正成功的极少。主要原因在于皇帝身边的“门槛”太多,从御史台、谏院到通政司、都察院,每道关口都可能拦下奏疏。即便有人通关,未能引发“公议”也难以动摇原判。

除非案件引发重大舆论,或背后有大臣扶持,如《清史稿》中记载某大学士为门生求赦,联署十数官员,才得“特赦”;否则一般人要打动皇帝赦人,几乎不可能。而且,即使赦免,也须“格其罪、断其责”,不是全然无条件释放。

虽然皇帝赦人需走程序,但在现实中,也有朝代出现“赦贪官、赦亲信”的现象。如明代后期,宦官势力把控朝局,常常通过赦令保护自己人,导致“法不责权”。万历年间就出现过因魏忠贤干预,赦令覆盖其党羽,致贪腐不止。

清代也有“赦贪如风”之说。康熙年间因太子废立争夺,多次赦免参与政争的王公大臣,虽表面恢复秩序,实则削弱律法公信力。赦免制度一旦沦为政治斗争工具,就背离其原始目的,成为皇权不受制约的隐患。

即使在皇权最为强大的朝代,也从不鼓励皇帝随意赦人。《唐律疏议》对赦免条款有明确定义,《大清律例》更规定“非例赦人,官吏不得奉行”,若因私交而擅释囚犯者,视为“通奸枉法”,追责官员甚至问罪皇亲。

这表明,赦免行为的本质,并不属于私人恩典,而是一种国家行为。越权赦免,无论是谁都可能动摇法治根基。因此,从制度逻辑上说,“皇帝想赦谁就赦谁”是一种严重的法理误读,历史现实中并不存在“皇帝一念可生死”的全权。

皇帝虽贵为一国之尊,赦人却非全凭个人喜好。赦免背后,是制度、律法、权力平衡、政治考量的综合体,是治国之术的一部分,而非权力的“任性挥霍”。“圣旨一道,死囚得生”虽充满戏剧张力,却并不符合历史真实。真正的赦免,是写进法条的国家行为,不是皇帝“高兴就饶命”的个人表演。

喜欢历史不是爽文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历史不是爽文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官路风云无限潜能盛世独宠:狼性王爷,你好坏校花狂少斗魄星辰洛洛历险记我的小兵全员会绝招御鬼者****仙寥烛影迷局开局夺神器,我吃空整个仙门一剑天鸣开局领取混沌神魔,我无敌了云顶之开局转职赏金花都兵王赵东苏菲免费天帝轮回:系统是个破碗1627崛起南海邪气凛然逐出宗门后,我自废修为却越来越强了盗墓哑巴张的小姑姑好有钱小人物的英杰传
经典收藏最强狂婿叶凡秋沐橙美艳大师姐,和平修仙界中奖一亿后我依旧选择做社畜穿成养猪女,兽医她乐了至尊星魂萌宝复仇:神医妈咪虐豪门死后:偏执王爷他为我殉葬了困惑人生轻尘语八零,拆家小能手她竟然是天才给你一颗奶糖,很甜哒!妃常不乖:王爷别过来穿书后,抢了女主万人迷的属性快穿囤货:利已的我杀疯了神话重启之洪荒战界艾尔登法环:黄金迷失之影领证当天踹了渣男闪婚大佬安老师!你的病弱前男友洗白啦昭棠赋合约当妈爆红娃综
最近更新穿成恶毒女配怀了学神男二的崽一个家庭主妇的挣扎和救赎捡到宝了,我家纨绔夫君称帝了!重生六零:资本大小姐搬空家产去追夫奥特:修仙界吗?有点意思凤仪昭昭:母凭子贵封皇贵妃汴水浮香录这个仙尊明明超强却过分咸鱼女侠留步,锦衣卫大人包宠的快穿背景板,掌握一见钟情技能后首席指挥官的自我修养四合院:大领导是我的老政委怎么剪个红线,就有老婆了HP黑魔王的幼驯染也要当卷王邪神出世,一统万界洛洛历险记之猫族崛起呜呜呜,娘子,你可得为我做主啊八零:牛马老太重生,这次我当搅家精穿越明日方舟却早了几百年确诊绝症,前夫携新欢抢我救命药
历史不是爽文 减重60斤 - 历史不是爽文txt下载 - 历史不是爽文最新章节 - 历史不是爽文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