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何二回松竹村时,带着大半车粮食,后面跟着马老栓牵着一头老黄牛。
姜梨让何大将马老栓安置在王老伯和赵青一处,他的牛便与马一起,每日一勺干豆子,另外加饲草。
马老栓激动不已,给牛每日一勺大豆,比他吃一碗肉还要舒心。
农具已经到齐,姜梨便将能够下地耕种之人分成两组,每组三十二人。三十一把农具人手一把,剩下一人给马老栓打杂。上午一组下午一组,一日之中人闲农具不闲。
马老栓一人一牛犁起地来,抵得上四五个人的干活。姜梨一高兴,便让何大又给黄牛添了一勺豆子。
马老栓干起活便越发卖力。
四五日的时间,松竹村原本撂荒的田地便耕了一大半。
赵青别的做不了,便跟着几个妇人播种。连带着几个半大的孩童也顶着烈日到地里一起劳作。
种地原本是个苦差事,但众人齐心干起来,倒是热热闹闹,连苦也不觉得苦了。
姜梨一有时间便去看大家耕地,等大家耕到那块要拿来种稻谷的地时,她才道:“我听说眉州夏日多雨,到了秋日又多半干旱,若真是如此,倒不如种旱稻合适。”
旱稻?
众人有些茫然。稻谷不是种在水田里面的吗?这旱稻又是怎么个种法?
姜梨看大家疑惑,笑着道:“我儿时曾经与我阿娘一起出游,路过一个南方的小镇时,正好是八九月份,那里的稻谷居然种在坡地上,而且稻穗又大又长。当时我也是十分惊讶,我阿娘告诉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世上哪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我觉得阿娘说的很对。我前几日问过王老伯,说松竹这边夏日雨水多,但秋季却少雨。以前大家种水稻收成不好,我们何不反其道而行,干脆种旱稻。”
姜梨眼眸清亮,声音温和,“只要把地整得足够疏松,把地垄打的足够宽大一些,播下种后,靠夏日的雨水就能供稻谷长苗,地垄保水,到了秋日也耐旱。”
郑三娘凑上来,认真问道:“姑娘,那旱稻咋种?也像水稻那样撒在苗床里育芽,再移栽吗?我们妇人家手巧,要是育苗,交给我们就是。”
她原本还对这个时候种稻谷有些不解,但这几日她算是想明白了,姜姑娘根本就不怕失败,她主要是想要试试而已。
既然如此,她为何不全力以赴,毕竟自己也有这样的心思,只是拖家带口,不敢去试而已。如今姜姑娘给了她,不,给了众人这么好的机会,为何不放手一试呢?
“不用移栽,直接播在地里就成,省了不少功夫。”姜梨站起身,“咱们先把这地再耙细些,顺着坡势起田垄,田垄不能太高,也不能太矮,高了怕沟中积水烂根,太矮了沟太浅怕旱。”
姜梨转头,“落英,你去给大家做个示范。”
“好嘞。”落英麻利的下到地里,拿起锄头刷刷刷很快起了两道田垄,“姑娘,你看合适吗?”
姜梨笑着点了点头,“差不多了。”
落英便让到一边。姜梨让众人上前来看,“就按照这个模样来,高一分矮一分无碍,但不要差得太多。”
“播完种大家用脚轻轻踩一踩,把缝压实,这样雨水能渗进去,潮气也跑不掉。”姜梨退到田埂下,让大家方便起地垄,“要是秋日真旱得厉害,就从溪边引水进地垄,比直接浇地省水,还能护住稻根。”
姜梨讲的仔细,众人也听得明白,纷纷拿起锄头开始起地垄。
平整的田地上面很快如同划了一道道线,笔直的伸向田地另一边的尽头。
落英拿了帷帽过来,“姑娘,日头晒,你戴着挡一挡。”
自从锦儿不在身边,落英倒是处处细心起来。
姜梨接过帷帽,拿在手里,眯着眼望着地里劳作的众人,笑着道:“我以为这地起码要半个多月才种得下去,没想到才过了十二日,便种的差不多了。照这样的法子,不出三日便可完工。”
落英笑着道:“他们大都是眉州的农人,平日干惯了农活,做农活本就不是难事,加上他们对姑娘心存感激,干起活来不余遗力,自然便快。”
见姜梨站在太阳底下,虽然是上午天气还不算热,但毕竟也是夏日,便又道:“姑娘出来这大半日,渴不渴?要不回去喝盏茶,这里婢子看着就好。”
姜梨站了这一会,加上早上的酱菜有些咸了,落英一提,她还真觉得有些渴了。
她笑着道:“该教的都教了,你也不用在这里时时盯着,郑三娘她们都在地里忙着,要不你也先回去,带几人先做饭。”
做几十人的饭菜绝不是轻松的活,这几日都是郑三娘子带着几个手脚利索的妇人在做。今日播种,郑三娘子便将厨房的事交给了平日在厨房做饭的几个妇人,自己又去了地里。
毕竟在夏日种稻谷可不是寻常农事,郑三娘子早就想去亲自尝试一下。
姜梨和落英刚走到院门前,便见石头和吉祥坐在正屋前面的石阶上。
吉祥扎着一双小辫,专心的望着石头,奶声奶气道:“石头哥哥,姜姑娘和阿娘种的是能煮大米饭的稻谷吗?”
“自然是能煮白米饭的稻谷。”石头一副小大人模样。
“那日后我们日日有米饭吃了吗?”
“当然,到时候你想吃多少便吃多少。”
姜梨与落英相视一笑,抬脚走进院子。吉祥听到动静,转过头来看到是姜梨和落英,立刻起身迈着一双小短腿跑了过来,“姜姑娘,落英姐姐。”
石头亦是站起身来,笑着挠了挠头。
姜梨摸了摸吉祥的头,笑着道:“吉祥今日有没有乖乖听话?”
“吉祥听话。”小姑娘仰着头,表情十分认真。
姜梨轻轻捏了捏她软乎乎的脸,比起刚来的时候,小姑娘已经不那么怕生了。
“听话就好,等会让落英姐姐给你糖吃。”
吉祥便乖巧的点点头,安静的站在一边。
姜梨进了屋子,落英已经倒了一盏茶递过来。姜梨接过来喝了,“你去厨房看着点,这么些人的吃食大意不得。”
落英答应一声出去了。
姜梨拿起桌上的账本,翻到新的一页,提笔写上:“昭和十三年六月十八,晴。旱稻播种,皆尽心。”
写完,再想写些什么,似乎又没有什么可写。她将笔搁在笔架上,望着窗外出神。
到眉州已经半个多月,也不知晏行如今怎样了?
《恰春归》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皮皮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皮皮读书!
喜欢恰春归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恰春归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