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穿过院墙,吹得窗纸轻轻抖动。我坐在书桌前,手里还握着笔,操作手册改到第三稿,封面上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顾柏舟在门外收拾农具,陈砚在厨房核对名单,一切安静下来,只有纸页翻动的声音。
明天就是试餐日,所有流程都已安排妥当。我合上册子,起身去厨房查看备用食材。
清洗区的筐子里整齐码着蔬菜,每一批都有标签和签字记录。走到野山菌那一栏时,我停了一下。这是临时从镇上采买的,包装粗糙,打开看过一次,当时觉得颜色还行,就没多查。
现在再看,总觉得不踏实。
我戴上布手套,把整批菌类倒出来摊开检查。刚翻到第二层,就发现几根菌柄底部有细微的暗斑,像是受潮后留下的痕迹。指尖轻轻一搓,碎屑掉落,露出一点发黑的芯。
不能再用了。
我立刻叫人换上备用库存,又让陈砚记下供应商名字,列入黑名单。这种问题不能容忍,哪怕只有一小部分不合格,也会影响整桌菜的信任。
“以后所有食材,必须提前两天送检。”我说,“尤其是外购的,更要严。”
陈砚点头,在本子上写下新的规定。
第二天一早,我带上记录本和系统终端,准备去周边村子走访。要找到稳定可靠的供货源,不能每次都碰运气。
先去了两个常卖山货的农户家。第一家储存方式太原始,菌子直接堆在土房角落,地面潮湿,打开一看就有股闷味。第二家倒是干净些,但运输要绕远路,时间控制不好,鲜度难保。
正往回走,路过一处山坡下的晒场,看见一个老人正在整理竹筛。他把山菌一层层铺开,每层之间用细竹条隔开,阳光照下来,空气流动很好。旁边还摆着几个小布袋,上面贴了纸条,写着日期和采摘区域。
我走近看了看,菌子干燥均匀,断面清白,没有杂色。
“您这菌子怎么保存的?”我问。
老人抬头,脸上有皱纹,但眼神清楚。“晾三天,翻三次,存进陶缸,放花椒防虫。不急着卖的,就晒干。”
“您卖给谁?”
“镇上几家老饭馆,还有药铺。”他说,“他们要得稳,我供得准。”
我问他能不能供应我们,他摇头。“你们那种新做法,我不懂。要是急着要货,压品质,我不做。”
“我们不是压价收货。”我说,“是想找长期合作的人。您的东西好,我们愿意按好价收,但必须保证每次都是这个标准。”
他没马上答应,犹豫了一会儿。
“您要是不信,可以来看看我们的地方。”我说,“我们也是一步步做起来的,不怕查。”
当天下午,我把这位老农请到了家里。带他看了种植区,又走进厨房,让他看清洗流程、留样记录、责任签章。每一环节都有据可查,连火候时间都标在墙上。
他看得仔细,一句话没说,但在看到泡发测试那锅汤时,点了点头。
“汤清,味浓,说明原料干净。”他说,“你们确实用心了。”
晚上,我们签了试供协议。三日内送五斤精选干制野山菌,按市价预付三成定金,验收合格后结清尾款。
第三天清晨,货送到了。
是个粗布包,外面绑着麻绳,看起来不起眼。顾柏舟接过手掂了掂,“就这么点东西,还包得这么严实。”
我没说话,当着他的面解开绳子,一层层打开布包。
里面的菌子用油纸分装,每包都贴了标签,写明重量、批次和日期。我挑出一根泡进温水,等二十分钟,完全舒展。
色泽金褐,伞盖完整,泡过的水清澈见底。放进锅里煮片刻,香味慢慢散出来,不是刺鼻的香精味,而是山林里的那种泥土与草木混合的气息。
我切开一根,断面紧实,无空心,无霉点。
合格。
我让厨房拿它做了道炖汤,端上桌后,陈砚尝了一口就说:“比之前买的强太多。”
当天下午,我在系统里新建档案,录入这位农户的信息,标记为“A级生态合作户”,纳入长期采购名录。又在纸质册子上写下“吴氏山菌”四个字,翻到新页,开始整理供货周期、验收标准和结算方式。
顾柏舟站在门口,看着我写完最后一行。“以后这些菌子都从他那儿来?”
“只要他一直守规矩。”我说,“我们也要守信。该给的钱一分不少,该提的要求一条不减。”
他嗯了一声,转身去检查板车。明天要运一批新鲜蔬菜进城,顺便把合同副本给他送去。
陈砚走进来,把排班表递给我看。厨房那边已经更新了食材来源,标注清楚这批山菌用于哪几道菜,由谁负责处理。
我点点头,把册子合上,放在灯下。
窗外天色渐亮,远处山影轮廓清晰。鸡叫声从邻居家传来,新的一天开始了。
我拿起笔,在日程本上划掉“试餐准备”,写下“正式启用新货源”。
笔尖顿了顿,我又添了一句:建立外部供应商评估机制,每月复查一次。
放下笔时,手指有些发酸。我活动了下手腕,站起身推开窗户。
晨风吹进来,带着田里的湿气和灶间飘来的柴火味。
院子里,顾承安正蹲在地上摆小石头,顾雅柔抱着布娃娃坐在门槛上,两个人都没吵没闹。
林婶挎着篮子走过,朝我笑了笑,也没停下说话。
一切如常。
但我心里清楚,从今天起,有些事不一样了。
我们不再只是种自己的地,做自己的饭。
而是开始连接更多人,把标准一点点推出去。
只要东西够好,有人愿意守规矩,我们就能一起往前走。
我转身回到桌前,打开系统界面,调出“合作农户管理模块”。
光标停在“新增单位”按钮上。
我点了下去。
输入名称:吴氏山菌。
选择分类:食用菌类。
填写合作类型:长期直采。
勾选认证标签:无添加、生态晾晒、批次留样。
确认提交。
屏幕跳转,状态显示:已入库,优先级A。
我退出系统,伸手摸了摸册子封面。
指尖碰到一行刻痕。
那是之前用刀片划下的标记,用来提醒自己别忘了检查运输环节。
现在这道痕还在,但旁边多了几行新写的字:
防雨布已备
中转棚今日完工
供应商档案启动
我盯着那行字看了几秒。
然后拿起笔,在最下面写上:
**第一批合作农户,通过验收。**
喜欢田园女神的逆袭甜宠记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田园女神的逆袭甜宠记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