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莫比乌斯光环

首页 >>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明末大寨主神魂至尊一等家丁修仙归来在校园大秦:开局祖龙先祖从嬴政开始:历代君王陆续降临大唐最强超神军团骠骑大将军带着农场混异界系统:穿越,我用加特林反清复明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莫比乌斯光环 -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全文阅读 -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txt下载 -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88章 汉正街美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此时,接客的人和揽活的车夫等才得以从“战场”的对面跑过来,其中就有来迎接王月生的武汉宝芝林的掌柜毕涛,和在此地王家商号历练的老营学员代表曾毓。按照王月生定下的规矩,迎来送往的最高规格也就是如此了,其他人都照常各司其职。多说一句,曾毓是难得的在王家商号里混得风生水起的女毕业生,一手财务的本事令族中的老账房都叹为观止。好在家族内部和对外都说是替王月生培养人才,所以才能稍许被公平对待些,否则一个抛头露面、不守妇道的风评就能压死这个时代的职场女性。

三人也是快六年没见面了,久别重逢,少不得一阵兴奋与唏嘘。王月生看着身材欣长、文质彬彬的毕掌柜道:“老毕啊,几年没见一点没见老啊。是不是对工作不操心啊”。毕掌柜笑道:“东家,可不能亏心啊,咱老毕的业绩那可是响当当的。至于说为啥不显老,你看咱们的小曾姑娘,商号、银号的总账一把抓,不能说不忙吧,你看看她现在啥样”。

王月生看向曾毓,做出大吃一惊的样子:“呀,咱们的小曾姑娘咋还越来越年轻了呢?看来我从西洋给你们女孩带的化妆品,可以少送一份了”。

“讨厌,生哥,抠门就说抠门,别拿人家的美貌说事”。曾毓的谈吐完全不是此时大清人士的模样,而是彻底地被王月生在老营里熏陶或者说带歪的那种自黑自擂、互嘲互吹的后世校园风格。很多年以后,老营的学员散布世界各地、各行各业,有些在校园里都没有见过,但是经常两句话下来,就能从话风判断出彼此的校友身份。这是后话。

老规矩,有宝芝林分店的地方,王月生肯定就住宝芝林。至于曾毓这次来接他,一方面是代表此地老营学员来接自家的生哥,一方面也是因为她就跟一个同样为老营毕业的宝芝林的妇科女郎中(大夫)住一起彼此照应,也属顺道。

当晚并没有什么接风洗尘之类的活动,王月生不提倡这个。安顿下来之后,简单问候了一下药房的同事,就带了两名派驻此地的自己之前就熟识的家丁(保镖)自己上街找饭辙,也顺便随意逛逛。

傍晚,汉口的寒气裹着江风钻进衣领。王月生裹紧青布长衫,沿着青石板路拐进汉正街——这条后世曾被被称作“天下第一街”的老巷子,此刻正从白日的喧嚣里缓过神来,像一口熬了一整天的老锅,蒸汽未散,余温犹存。

汉正街北起汉水,南接长江,自明末“正街”得名以来,已挤挤挨挨铺陈了三百年的商铺。12月底的傍晚,云收雨歇后的夕阳把屋檐下的“招财进宝”木匾染成蜜色,石板路上还凝着白日的潮气,混着糖炒栗子的焦香、酱菜坛的酸鲜、药材铺的苦香,在空气里织成一张味觉的网。

天色渐暗,喧嚣渐歇,灯火初燃。白天的鼎沸人声和骡马嘶鸣稍稍减弱,但远未沉寂。大宗批发交易如布匹、药材、山货的高峰已过,小宗零售和市民采买正当时。

沿街店铺纷纷点亮灯笼——富商大店挂出明亮的煤气灯或煤油灯,如“叶开泰”药铺、“汪玉霞”糕点,映照着鎏金招牌;普通店铺和摊贩则点起纸灯笼或菜油灯,在寒风中摇曳,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街道上空被密密麻麻的招牌--布招、木匾、灯笼--和晾晒的衣物、货物遮蔽,光线幽深,人影憧憧。

街道两侧的店铺大多是前店后坊的格局:

“谦祥益”、“瑞蚨祥”绸缎庄的布幌子被风吹得翻卷,伙计站在门口用竹竿挑着刚到的湖绉、宁绸,喊着“苏州货,软似云!”;

“万源号”杂货铺的玻璃柜台里摆着搪瓷缸、洋火(火柴)、铜锁,掌柜的正用算盘噼啪拨着账,嘴里哼着“汉正街,九省通,买不买的都来逛一通”;

“大有米行”的帆布篷下堆着雪白的湖南米、湖北籼米,伙计用木锨扬着米,扬起的糠秕在夕阳里像金粉;

“叶开泰”药铺的雕花门楣下,老药工正用铜杵捣着艾草,药香混着隔壁香烛铺的檀木味,直往人鼻子里钻。

街上人流交织,百态纷呈。码头、货栈的苦力们拖着疲惫的身躯,三五成群,穿着破旧棉袄或夹衣,脚踩草鞋或破布鞋,涌入街边最便宜的小食摊、大碗茶摊,用几文钱换取片刻温暖和饱腹。归家的商贩推着独轮车、挑着空担子的小贩,结束了一天的营生,脸上带着满足或愁容,匆匆往家赶。

身着绸缎皮袍的外地客商--徽商、晋商、浙商,在本地掮客或买办的陪同下,开始寻觅晚餐和娱乐去处。他们的目标或是临河的酒楼,或是烟花巷的堂班。巡街的更夫与差役提着灯笼、敲着梆子的更夫开始准备夜巡;懒散的官差挎着腰刀,在街口晃悠,眼睛盯着可能出现的“孝敬”。

衣衫褴褛的孩童在人群中穿梭嬉闹,或围着卖零食的摊子流连忘返;角落里蜷缩着瑟瑟发抖的乞丐,向路人伸出破碗。

此时的汉正街,已有了年关的紧迫感。商贩们一边收着当日的货款,一边往货架上补着年货。虽然离春节还有段日子,但一些店铺已开始为年货预热。汉正街及周边小巷,如大夹街、小夹街, 出现了临时搭起的年货棚摊,挂出红纸金字写着“年货上市”、“童叟无欺”的招牌。腊肉、风鸡、咸鱼、干果、蜜饯堆叠如山,空气中飘散着混合的咸香与甜香。

春联摊上戴瓜皮帽的老先生铺开红宣纸,“福”字倒贴的寓意被写在纸角,“招财进宝”“人寿年丰”的墨迹未干,围着挑拣的妇人、学童;

腊味铺挂着风干的腊鱼、腊肉、腊鸡,油光在夕阳下发亮,老板用草绳捆扎腊味,嘴里念叨:“过了腊八就是年,您家这腊肉挂得早,来年日子红火!”;

糖画摊的铜锅熬着麦芽糖,师傅的铜勺在石板上划出龙、凤、鲤鱼,小娃们攥着铜钱围在周围,眼睛盯着糖稀拉出的金丝,咽着口水不敢说话。

茶馆里依然人声鼎沸,说书先生拍响惊堂木,讲述着《三国》《水浒》或刚发生的奇闻异事,甚至包括白天刚发生的码头械斗;商人们在雅座里压低声音谈着生意。

街上不时能看到身着统一号衣(如“宝庆”、“黄孝”字样)的帮派成员,他们是帮会的耳目和打手,目光警惕地扫视着街道,维护着各自地盘的利益和秩序。半公开的赌坊和烟馆(鸦片馆)在幽深的后巷亮起暧昧的灯光,吸引着寻求刺激或沉沦的客人。

王月生每到一处,但凡有条件,都要品尝一下当地的特色美食。汉正街本身是商业大道,顶级酒楼多在沿河或花楼街,但街边巷口充斥着地道实惠的本地风味。王月生刚从码头过来,最勾他的还是那些“热辣滚烫、接地气”的吃食。

在陪同的家丁的推荐下,王月生请了自己一行人吃了:

“王记面馆”的镇店宝——重油烧梅(烧麦)。汉正街尽头的“王记面馆”,门脸不大却总排着队。灶上的木蒸笼“咕嘟咕嘟”冒白汽,揭开盖子,糯米混着猪油、香菇、虾米的香气“轰”地涌出来。烧麦皮薄如纸,顶端捏出十二道褶,像朵半开的梅花,咬一口,糯米黏着猪油的润,咸鲜里带着香菇的香。老板王胖子擦着汗说:“咱这烧麦,用的是洞庭湖的糯米,前日刚到的鲜虾,您尝尝——比您上海的大闸蟹馅儿实在!”

“福庆楼”的“甜尾巴” ——欢喜坨(汤圆)。若说重油烧梅是“硬菜”,那“福庆楼”的欢喜坨就是“甜点心”。糯米粉揉成的圆坨滚上黄豆粉,中间包着芝麻糖馅,煮在红糖姜水里,咬开时糖汁“滋”地冒出来。老板娘是个胖婶子,总爱跟客人唠嗑:“这欢喜坨,要趁热吃!您瞧这圆滚滚的样儿,吃了来年事事圆满!”

隔壁巷口的“老谦记”的“穷讲究”——糊汤粉摊,支着口黑陶大锅。这是武汉冬日早餐\/晚点的灵魂!用新鲜小杂鱼--鲫鱼、鳝鱼骨--熬煮至骨肉化渣,加入大量胡椒,汤汁浓稠微辣,鲜香扑鼻。将细米粉烫熟,浇上滚烫的鱼糊汤,撒上葱花、虾皮、榨菜丁。必配刚炸好的油条! 撕成段泡入汤中,吸饱鲜辣汤汁,是抵御寒冬的绝佳享受。老板舀一勺鱼骨熬的汤,撒把虾米、榨菜末,再淋上淀粉勾的薄芡,汤清得能照见人影,却鲜得人眉毛跳。常来的脚夫们端着碗蹲在门槛上,吸溜吸溜喝得山响:“老谦记的糊汤粉,比汉口的江水还鲜!”

王月生捧着一碗糊汤粉站在街心,看挑担的、拉车的、挎篮的从身边经过:

穿粗布短打的码头工人啃着烧梅,油星子沾在领口;

戴瓜皮帽的账房先生捏着油纸包的欢喜坨,脚步匆匆往家赶;

卖花担子的姑娘举着腊梅,喊着“买束花,迎新年!”;

远处传来巡防营的哨声,惊飞了几只停在屋檐下的麻雀。

勾缝的糊汤粉下肚,王月生再也吃不下任何东西了。但是仍然要用眼睛、鼻子来享受一下此地的美食。

豆皮集中在武昌户部巷,但在汉口汉正街周边热闹处,如靠近集家嘴码头,也有流动摊贩或小店。虽非汉口原产,但因美味早已传入。大铁锅上摊一层薄薄的绿豆、大米混合浆,磕入鸡蛋抹匀,形成金黄蛋皮。铺上蒸熟的糯米,再撒上炒香的鲜肉、冬笋、香菇三鲜臊子 和豆干丁。整个翻面煎至糯米焦脆,出锅前撒葱花。切成方块,外皮焦香,内里糯软咸鲜。傍晚时分,刚出锅的热豆皮香气四溢,是解馋垫饥的好选择。

煨汤摊一般在街边巷口,尤其是居民区附近。常支着一个或几个硕大的铫子,一种粗陶或砂锅,下面炭火慢煨。在 “无汤不成席”的武汉,煨汤是日常。傍晚最受欢迎的当属排骨藕汤。选用粉糯的洪湖莲藕和新鲜排骨,在铫子里煨上大半天,汤色浓白,藕香肉烂,撒点胡椒粉,暖身暖心。还有鸡汤、萝卜牛肉汤等。摊主提供小凳,食客可坐在路边,就着一碗汤,啃块锅盔或烧饼。

几乎无处不在的炸物摊面窝是武汉特色油炸小吃。特制的圆形带凸起中间窝的铁勺,舀上黄豆、大米混合浆,有时掺入葱花、姜末,放入滚油中炸至金黄酥脆。外圈厚软有嚼劲,中间薄脆焦香。是糊汤粉、汤面的黄金搭档,也是边走边吃的零食。

受江南影响,武汉也有汤包。一般在临街小馆里、稍讲究些的早点铺或夜宵摊。皮薄馅大,汤汁丰盈。傍晚热气腾腾出笼,蘸上姜丝醋,是比点心更实在的选择。

风里的年味更浓了。王月生舔了舔嘴角的糊汤,突然想起在船上听一位商人说过:“武汉的汉正街,是座活的江湖馆——你在这头吃糊汤粉,那头可能在议军火、谈生意。” 此刻他望着暮色里渐次亮起的灯笼,忽然懂了:这街的热闹,从来不是单一的。它揉碎了商帮的算计、底层的辛劳、岁月的沉淀,在一碗粉、一笼烧麦里,熬成了最浓的人间烟火。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皮皮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皮皮读书!

喜欢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归乡仙途魔性手游全民:我转职成了赶尸人民国萌探:好奇害死猫禁欲总裁总想独占我论大唐最懒的人飞宽哥莫属残王邪爱:医妃火辣辣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绝代宦爷重生之资本帝国仙寥傲剑蛮荒都市的变形德鲁伊我与师妹捉鬼的日子张冬杨翠逐出宗门后,我自废修为却越来越强了薄暮年沈初免费阅读小说阴影之外神凡小村医小区求生,但我被拉入了管理群
经典收藏大唐最穷县令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绝世小书儒侯府庶子?开局攻灭高丽自封王!了不起的战略系统嫡女当自强盛唐小国师从县令到帝师最强训犬员三国之曹家孽子徐怀小说免费阅读全文别闹,我才不要当皇帝农家小女医凌天仙帝洪武大案之借纸案妖女无敌:师父你家缺徒儿不秦时实践家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大成公子
最近更新挽天倾之南明复兴金沟枭雄:从伙计到东三省巡阅使风起赣南全族扶我青云志,我赠族人朱紫袍魅力太高也是错?曹操都成迷弟了三国:争霸江山美人穿越大唐,全靠小公主!马超:吾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不是哥们,你收集古人啊闲话清史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当兵就发十八个老婆,不要就坐牢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穿越秦朝我的皇后威仪天下大明:老娘,别拦着!妹子快救咱魂穿水浒:我竟成了童贯义子双经问渡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寒门崛起我靠科技颠覆历史世态炎凉,天生我才撞南墙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莫比乌斯光环 -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txt下载 -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最新章节 -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