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李今越冷笑一声,声音里带着毫不掩饰的鄙夷:“而且还不止这些呢,可能是朱祁镇觉得这些赏赐不够表达他的‘诚意’,没多久,他又下旨,要求郭登从大同城中,取出为大明战死沙场的武进伯朱冕、西宁侯宋英等明军高级将领的家财,以及几人的蟒龙衣服、酒器,尽都拿来赏与也先。”
话音未落,朱棣只觉得一股血气直冲头顶,浑身都开始控制不住的发抖。
朱冕!宋英!
他们可是大明的侯爵!伯爵啊!
朱冕可是跟着自己靖难的功臣之后!而宋英呢!他更是开国功臣西宁侯宋晟的后代啊!!!
他们为了保卫大明,血洒疆场,尸骨未寒!
而他朱祁镇!他这个大明的皇帝,竟然……竟然亲手将这些为国捐躯的忠烈们的遗物,从他们的家中搜刮出来,当做讨好敌人的礼物,送到杀害他们的敌人手上!
这是何等的羞辱!
这是何等的恶毒!
朱棣此刻气的双目赤红:“光这些……光这些……就够朕杀这孽障千八百次了!”
“他就是这么对待为国捐躯的将士的?!这孽障……这孽障!他还是人吗?!”
他胸膛剧烈起伏,一口气没上来,险些当场昏厥过去。
看着朱棣那张已经铁青到发紫的脸,李今越也觉得再说下去怕是要出人命了,便放缓了语气:“Judy陛下,既然都说到这了,我看您脸色也不太好,后面,咱们就说快点吧。”
朱棣没有拒绝,只是无力的摆了摆手。他现在什么都不想听,只想知道这孽障最后能落个什么下场,以及大明的国运究竟如何。
“就在朱祁镇被也先带着到处叫门的时候,大明朝堂内部也不轻松。当土木堡的惨败以及京营精锐尽数覆灭的消息传回后,北京城内人心惶惶,乱成一锅粥。”
“当时,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年小尚小,大明又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孙太后没有张太皇太后,或者徐姐姐那样的威望与手腕,根本无法服众。无奈之下,只能让朱祁镇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
“朱祁钰本不想掺和这趟浑水,可国难当头,在群臣的再三劝进下,他还是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烂摊子。当时,主张南迁的声音此起彼伏,以翰林院侍讲徐珵为首的一部分文臣,惊恐万状,认为北京断不可守,力主迁都南京,说实话,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说当时朝堂上多是主张南迁的话是怎么传出来的。”
“讲真,虽然当时,勋贵和部分文臣确实有不少人想跑,但反对南迁的大臣也同样很多。”
随即,李今越的语气中,带上了一丝显而易见的敬重:“其中,领头之人,便是当时还是兵部左侍郎的于谦,于少保。”
朱棣看着李今越的神情,便知此人定是后世敬仰之人。
“朱棣陛下,在未来,您肯定会碰到于少保。希望您到时候可要对他好一点,好好培养他。”李今越笑了笑,随即,郑重的说道,“毕竟,于少保,算得上是挽救了大明国运之人。”
朱棣闻言,也同样郑重的点了点头,将“于谦”这个名字牢牢记在心里。
李今越继续道:“当时,徐珵刚提出南迁,就有一个人立刻站了出来,话音刚落,于谦便厉声反驳:‘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南宋渡事乎?’”
此言一出,天幕之下,本在悠闲吃瓜的赵匡胤顿时脸就黑了。
不是!你们明朝这帮人是不是有毛病!怎么一到反面教材就拿我们大宋说事?!
而朱棣听到这句话,眼中死寂的灰烬里,终于重新燃起了一丝火苗!
好!说得好!
这才是大明臣子的该有的风骨啊!
“于谦话音一落,吏部尚书王直,连中三元的儒林郎商辂,礼部尚书胡濙,乃至内阁大学士陈循等人,全都立刻出声支持。陈循更是直接将自家百余名护院家丁编入神机营,以示决心。”
“不止文臣,武将更是如此。就连司礼监的太监兴安、金英、李永昌也都坚决反对南迁。当时孙太后拿不定主意,询问李永昌,李永昌直接回道:‘陵庙宫阙在兹,仓廪府库、百官万姓在兹,一或播迁,大事去矣,独不监南宋乎?’可见,死守北京,是当时朝中忠义之士的共识!”
听到这里,朱棣那颗冰冷的心总算有了一丝暖意。
好!好啊!我大明的臣子,哪怕是宦官,也还有这般铁骨铮铮之辈!不像那个孽障!
一想到朱祁镇那软骨头的模样,朱棣的脸色又难看了几分。
李今越继续道:“在看到臣子们的决心后,朱祁钰当即下令,由于谦节制京师内外所有兵马,凡有违抗军令者,可先斩后奏!于谦得到授权后,立刻下令抽调大明各地的备操军,备倭军,以及运粮军,连同陈懋的浙军,火速入京勤王。”
“所有部队,先到粮草重地通州集结,各自取粮,再运至北京。一口气就解决了兵源和粮草两大难题。此外,他还举荐因阳和之败被贬官下狱的石亨为京师总兵官。一番紧锣密鼓的调兵遣将后,没多久,于谦也升任了兵部尚书。”
朱棣听到这一系列的安排,眼中不由露出了赞许之色。
临危不乱,有条不紊,调配合理,知人善用。
这个于谦,是个大才!
“到了九月,朱祁钰被群臣拥立为帝,遥尊正在瓦剌军中到处叫门的朱祁镇为太上皇,并立其子朱见深为太子。”
“十月,瓦剌军兵分三路:脱脱不花率三万兵力,由古北口方向进攻密云,阿剌知院率三万兵力,进攻居庸关,而也先则是亲率主力,约六到九万人,绕开大同,自阳和直扑紫荆关。”
“可能有人会问,之前也先不是只有两三万兵力吗?怎么突然这么多了?而且他为什么不早点打过来?”李今越自问自答,随后又看向朱棣:“陛下觉得是为什么?”
朱棣闻言有些无语,这能有什么想不明白的?但他还是给出了自己的判断:“这还用问?打仗不需要准备?蒙古各部本就各有鬼胎,此前南下不过是为了劫掠。如今要攻打大明京师,性质就变了。也先想让他们卖命,自然需要时间去说服、去整合。”
“再者,劫掠和攻城完全是两码事。劫掠只需带上小股精锐骑兵,打了就跑。围攻京城,哼。”朱棣不屑的冷笑了一声:“古人云‘十则围之’,人家蒙古人是读的书少,不是傻子,他此前手上就那么些人,想要攻城自然不够,加上又有所损耗,自然要优先补充兵源,在整合蒙古各部,集结更多的兵力,这么点时间,已经算快了。”
李今越闻言也笑着点了点头:“不错,不过也先耽搁的这段时间,恰好给了大明难得的喘息之机。等到也先在汉奸喜宁的带路下攻破紫荆关,兵临北京城下时,北京城内,也已经集结了二十二万大军。”
“虽然其中正规军不多,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各地响应大明号召,自愿前来保家卫国的百姓、典吏、生员,虽然说明军的数量似乎占优。可问题也随之而来,北京城有九座城门,二十二万大军,听上去很多,可每个门可以配备的守卫兵力也就在两万左右,瓦剌军完全可以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
朱棣眉头紧锁:“所以,这于谦是如何安排的?”
李今越的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当时,总兵官石亨主张,全军坚守城内,坚壁清野,依托城墙工事固守,以逸待劳,等待勤王援军赶到,再里应外合。而于谦则认为,坚守不出只会助长敌军气焰,令我军士气低落。于是他力排众议,下令:‘城外列阵迎敌’‘城外军禁止入城内’”
听到这个布置,朱棣的眼神瞬间亮了。
李今越笑问:“陛下认为,这个布置如何?”
朱棣闻言当即笑道:“这自然是要逼迫也先与明军作战。毕竟,蒙古军虽然不善于攻城,但不代表人家攻不下来。你刚刚不是也说了吗,若我等坚守不出,也先可以通过其他城门牵制,而形成局部优势的兵力。”
“今越可还记得,我等在幻境中是如何攻下清妖城墙的?是你们在登上城墙后,用火力撕开了口子,情况跟现在像不像?”
“只要敌方登上了城墙,弓箭,火炮以及其他守城器械便用不上了,只能与敌人肉搏。而攻城方在撕开口子后便可以逐渐增加登城兵力,届时,九门只要一门被破,也先大军便可鱼贯而入,而另外几门的守军士气便会大大跌落,再上演一场土木之变。”
“而且就算无法攻下北京,瓦剌军还可以通过肆意扫荡来获得更多的补给,而北京城门被破,对于大明威望的打击也是巨大的。”
“而于谦此举,将战场摆在城外,便是逼着也先与我大明主力决战!我军背靠城墙,既可以防止我军被瓦剌骑兵迂回包抄,又能得到城头炮火的支援,此消彼长,胜算大增!若是条件允许,出城作战自然是比固守城墙更加有利。”
李今越闻言也是笑了笑,说道:“不错。而接下来,便是在明朝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北京保卫战了。”
《直播现代:生活被祖宗们围观了》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皮皮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皮皮读书!
喜欢直播现代:生活被祖宗们围观了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直播现代:生活被祖宗们围观了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