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

木易煜浩

首页 >>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 >>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东方之幻想乡修真大佬在星际时代星辰卫士茅山鬼王(玄门妖王)柯南:猫猫和酒厂不得不说的故事逐道在诸天唯一救世者江湖风云第一刀冰河下的庇护所世界无限潜能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 木易煜浩 -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全文阅读 -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txt下载 -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最新章节 - 好看的科幻小说小说

第36章 (第214章 )林轩的奇妙“超光速初体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36.1 快子隧穿通道的发现与适配条件敲定

白渊客的金芒轻轻晃了晃,语气里多了几分提点:“你再往航速上琢磨琢磨,这效应的潜力可不止解决传输问题这么简单。”

此时,白渊客把快子隧穿的门道说得透彻又实在,句句都点在关键处,让林轩听得心潮澎湃,手指飞快在屏上记录实验数据,嘴里不停自言自语:“之前还估计,要是能把这种能量传输方式用到航速相关研究上,说不定能突破到光速的70%以上,现在有了快子隧穿效应,说不定还真能成!”

林轩说着,手指在泛着冷蓝微光的全息屏上顿住,没急着在实验报告上落笔,反而抬手调出快子穿透金属片的微观轨迹回放。

屏内银白光束如细针般一闪而过,他眉头微蹙,指尖点下“0.5倍速”,光束放缓后,能清晰看到快子在5毫米金属片边缘稍作卡顿,周围的物质原子能量轨迹也泛起细碎波纹。

“光定频、定向就够了?”他喃喃自语,转身走到中央半环形实验台旁,实验台表面嵌着细密的感应纹路,此刻正亮着淡绿微光。

他拿起一块指甲盖大小的星核源晶碎片,指尖传来冰凉触感,晶核内部的晶格纹路在台灯光线下隐约透着银辉,“星核源晶能稳频率,定位器能指方向,可快子隧穿时,这些细碎的原子波纹肯定会干扰它,就像风里射箭,总会偏一点。”

话音刚落,他目光扫过实验台左侧的负物质储存罐,罐身是暗灰色合金材质,高约半米,罐口连接着银色导管,导管末端装着量子流量阀,Rob1号正静立在罐旁,银色机械臂微微抬起,随时等候指令。

林轩眼前骤然一亮,快步走过去,指尖在储存罐的控制面板上轻点:“Rob1号,调取负物质能量特性数据,同步对比快子隧穿参数,重点看负物质与原子干扰的中和率。”

“指令接收,正在调取数据。”Rob1号的电子音清晰响起,机械臂末端的传感器亮起红光,扫过储存罐表面,全息屏上随即弹出两组叠加的数据曲线。

蓝色是快子隧穿时的干扰波动,紫色是负物质的中和能量曲线,两者交汇时,蓝色曲线明显平缓下来。

Rob1号适时报告,“数据显示,负物质与快子能量配比1:9时,原子干扰中和率可达98.7%。”

“1:9?先按这个来。”林轩下达指令。

Rob立刻调整装置,先将星核源晶固定在快子发生器的校准卡槽里,卡槽周围的环形指示灯立刻亮起,从红色慢慢跳至绿色,“星核源晶校准完成,频率3.5x101?hz”的提示音随之响起。

接着Rob1号操控定位器,将激光瞄准线对准金属片中心,定位器顶端的红点稳稳落在目标上,误差显示“0.001毫米”。

最后,它转动负物质导管的流量阀,并同步播报:“负物质注入量0.1ml,配比1:9,与星核源晶频率协同适配中……适配完成。”

一切就绪,林轩退回操作台旁,按下红色启动按钮。

快子发生器顶端的星纹骤然亮起,从淡银渐变成亮白,一道银白快子如离弦之箭射出,途经负物质区域时,周身隐约裹上一层极淡的灰雾,直奔5毫米金属片而去。

可快子刚接触金属片,全息屏上的能量曲线就抖了一下,损耗率跳到0.05%,比预期高了不少。

“中和率还是不够。”林轩皱了皱眉,没停设备,而是让Rob1号微调负物质配比:“Rob1号,将负物质配比调整为1.2:8.8,同步监测中和率变化。”

“配比调整完成,当前中和率99.2%。”这次再启动,快子穿透时依旧有细微卡顿,损耗率0.04%。

林轩又让Rob1号把星核源晶频率微调0.0002hz,与新配比的负物质重新协同适配,“频率校准完成,适配成功。”

第三次按下启动键,快子发生器的嗡鸣声比之前更平缓,银白快子裹着的灰雾也更均匀,穿过5毫米金属片时没有丝毫停顿,全息屏上的能量损耗数据定格在0.02%,比最初未加负物质时还低了0.01%。

“成了!”林轩眼睛一亮,刚要伸手调取轨迹,忽然觉得量子态意识流微微颤动,像是触碰到了什么极其细微的存在。

就在那一瞬间,一道极细、近乎透明的银灰色光痕,沿着快子轨迹一闪而现,直径不足0.002毫米,内壁泛着极淡的能量涟漪,像一条被无形之力撑开的“微管”,转瞬又隐入虚空,肉眼完全无法捕捉,只有意识流还残留着一丝冰凉而稳定的共鸣。

另一边,白渊客的金芒本在缓慢游走,此刻也骤然顿住,金芒触须轻轻颤动,像是感知到了熟悉却又陌生的能量信号。

也是在那同一瞬间,金芒触须仿佛“撞”进了一道无形的场域,触须末端的光丝被轻轻“托住”,顺着一条极窄的路径微微延伸,场域内壁传来与快子同源的超光速能量波动,转瞬又恢复平静,只留下金芒触须上还在微微闪烁的光粒。

两人几乎同时看向金属片方向,白渊客的金芒忽明忽暗,能量波动里满是思索的凝重,金芒还不时扫过全息屏上的实验数据,像是在翻找记忆深处的碎片。

林轩没敢打扰,只是凝神感知那丝细微的存在,脑海里反复回放刚才那道银灰色光痕的轮廓。

过了足足半个万象分钟,白渊客的金芒突然爆发出一阵明亮的光,意识传声里满是豁然,还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激动:“老夫想起来了!这不是偶然形成的能量场,是‘快子隧穿通道’!老夫终于想起这个五级文明的科学概念,当年接触时只匆匆记了个大概,哈哈哈哈!”

“快子隧穿通道?!”林轩猛地拔高声音,眼里瞬间亮得惊人,快步走到白渊客的金芒旁,语气里满是兴奋,“好家伙!闹了半天这玩意儿还有正经的科学说法!我刚才还琢磨呢,这瞅不见摸不着的玩意儿到底是个啥,没成想居然是五级文明才有的学问,真是长见识了!”

事实上,并非所有人都能感知到这道通道。

它本身的能量频率与常规物质差异极大,且直径仅约0.002毫米,肉眼即便凑近金属片,盯着全息屏调到最高精度,也只能看到快子的银白轨迹,完全捕捉不到通道的存在。

唯有林轩拥有的量子态意识流,能精准匹配通道的能量频率,感知到其内壁的能量涟漪。

而白渊客作为单体文明的能量体,自身能量属性本就与快子特性相近,才能像“触碰同类能量”般,敏锐察觉到通道的稳定场域,换作普通实验人员或常规检测仪器,根本无法发现它的踪迹。

而这快子隧穿通道背后,藏着严谨的科学原理。

它并非凭空形成,而是负物质与星核源晶协同适配后的必然结果。

负物质按1.2:8.8的比例与快子能量融合后,会中和物质原子间的干扰能量,在快子隧穿路径上形成“能量真空带”。

星核源晶则通过精准频率校准,将这一真空带的边界固定,避免其被周围原子能量挤压变形。

最终,快子超光速穿过时,自身的“超势垒”能量会进一步加固真空带,形成一条专属隧穿路径,通道内壁会持续泛着微弱能量涟漪,既能隔绝外界干扰,又能为后续快子隧穿提供“引导场”,让隧穿稳定性大幅提升,损耗率也能稳定控制在0.02%左右。

林轩立刻让Rob1号记录这一关键概念与对应数据:“Rob1号,将当前感知到的特殊场域,按‘快子隧穿通道’标注,同步采集通道能量场强度、边界稳定性数据,补充至实验报告。”

“数据采集完成,通道能量场强度1.2x1012V\/m,边界误差≤0.0001毫米,已标注存档。”

随后,林轩指尖在屏上飞快滑动,在实验报告中对“快子隧穿适配条件”作出进一步分析。

林轩语气里透着股子按捺不住的兴奋:“要想让这隧穿稳当不翻车,核心就仨关键点!头一个,靠星核源晶把快子频率校得明明白白,跟目标物质的原子频率对上卯儿;第二个,得加个隧穿路径定位器,别让快子瞎晃悠跑偏了;第三个,按比例搁点负物质,再跟星核源晶的频率搭好伙、配好对,这么一来,白老说的那快子隧穿通道,不就妥妥儿出来了嘛!”

他话音刚落,Rob1号便在一旁同步传出电子音:“补充具体参数与执行标准:一、星核源晶校准快子频率,需将误差控制在≤0.0005hz,确保与目标物质原子频率适配度≥99.9%;二、隧穿路径定位器运行时,路径偏差需稳定在0.001毫米以内,实时修正幅度≤0.0002毫米;三、负物质与快子能量注入比例为1.2:8.8,需与星核源晶校准后的频率同步协同适配,适配完成后可形成符合五级文明理论的快子隧穿通道,通道边界误差≤0.0001毫米。”

“白老,您瞅瞅我这分析靠谱不?”林轩眼里亮闪闪的,满是期待,“星核源晶定频、定位器定向、负物质搭通道,三样东西全现成,没一点儿缺的,还跟五级文明那套科学说法对上了,刚才反复调出来的测试数据也实打实撑得住,没毛病!”

白渊客飘到实验台上方,金芒触须轻轻探入快子隧穿通道区域,能量波动里满是赞叹:“思路太对了!这通道更是关键突破!只要这三项都稳定,往后运用这快子隧穿效应就踏实了!”

后续实验便围绕“快子隧穿适配条件”展开,期间依旧少不了试错。

第一次调试星核源晶时,因切割精度不足,导致快子频率偏差0.005hz,隧穿损耗率升至0.5%。

林轩立刻用五级念力重新精准切割,将晶核误差压到适配模块的标准大小,损耗率便回落至0.02%。

又一次测试定位器时,量子传感器与星核源晶距离太近,相互干扰导致快子隧穿路径偏移1毫米。

林轩调整二者间距后,路径偏差仍有0.1毫米,他反复查阅实验数据,最终在白渊客启发下,在二者中间搭建一层“隔离力场”,隔绝干扰,再次测试,路径偏差便降至0.001毫米,完全符合稳定隧穿的要求。

第7120个万象日,快子隧穿效应的核心适配条件测试全部完成。

36.2 快子负物质混合引擎的设计与制造

林轩将星核源晶、定位器与负物质注入组件组合,搭建出简易的“快子隧穿适配装置”,接入快子发生器启动测试。

快子从供能舱出发,经装置校准频率、定位路径,负物质同步按比例注入并与星核源晶频率协同,中和沿途物质原子干扰、撑起稳定隧穿通道,随后快子瞬间隧穿至目标反应区,能量损耗率仅0.08%,路径偏差0.0008毫米,完全达到预期效果。

林轩同步进行了航速模拟测试,他抬手在全息屏上一点,调出华夏战舰的三维模型,将快子隧穿适配装置与动力系统在模型中完成虚拟对接,再输入星核源晶定频、负物质适配的核心参数,启动模拟。

模型中的战舰在暗紫色星图背景里缓缓启动,动力数值飞速攀升,最终航速数据定格在光速的0.7倍附近。

声音里透着股子压不住的振奋:“成了!快子隧穿效应的应用底子总算给扎牢了!多亏负物质能把通道稳住、还扛得住干扰,咱现在虽说只是把这效应找着了、摸透了,引擎研究还没开干,但有了这些实验数据和适配条件,往后不管是搞五级引擎,还是把这效应用到武器、探测设备上,都有谱儿了!不管是探能量壁垒找锚点,还是出去跟毁灭者叫板,咱都多了张硬邦邦的王牌!”

白渊客的金芒绕着适配装置转了一圈,尤其在负物质注入组件旁多停留了片刻,能量波动里满是欣慰:“这不仅是发现了一个新效应,更是你对五级科学的延伸。从顺势协同到隧穿应用,还找准了负物质的关键作用,你已经不是‘吃透理论’,而是能‘拓展理论’了。这效应往后潜力极大,比如让快子携负物质隧穿穿透敌方护盾,让探测信号借隧穿通道传得更远,华夏文明的五级战力,才算真正扎牢了根。”

林轩点点头,指尖在操作台上轻轻敲着,嘴里嘀嘀咕咕地盘算:“‘快子隧穿效应后续应用规划’这事儿,得赶紧提上日程,不能再拖了!咱现在就在能量逆冲乱流带的核心区,这儿的负物质本来就管够,星核源晶又能从星球上方便地挖采,定位器的零件后勤舰里也不缺,之前还攒下了整套实验数据和调整经验,往后不管是往引擎研究上靠,还是用到别的设备上,都能省不少事儿,难度肯定能降下来,靠谱!”

他顿了顿,目光钉在全息屏上那串航速模拟数据上,又接着琢磨:“要是能赶紧把这效应用到航行动力传输上,那就太妙了!这儿的负物质本来就管够,正好派上用场,一点不浪费!”

事实上,若真将快子隧穿效应应用于航行动力传输,负物质的作用确实关键。

依托这里充足的负物质储备,它能沿着实验舰动力传输路径,持续与星核源晶校准后的频率协同,在引擎启动、航速达标触发隧穿效应时,助力快子隧穿通道随效应稳定显现。

既借助负物质中和力隔绝沿途物质原子的干扰,避免打乱快子凝聚弦,又能约束能量不向传输路径外扩散,不仅将能量损耗率稳定控制在极低水平,还让动力传输效率提升数倍,为实验舰试航筑牢支撑。

如今,有了快子隧穿效应及适配条件实验的成功作为基础,林轩很快作出决定:下一步重点推进战舰引擎原型机的研发。这款引擎的蓝图,其实早已在他心里初具雏形,而它的名称,也被敲定为“快子负物质混合引擎”。

万象共鸣仪计数停在7150个万象日,建设基地指挥中心的全息屏上,“快子负物质混合引擎”的三维蓝图正缓缓旋转。

基地外,淡金色晶层铺满地表,凸起的晶体簇折射着柔和光,外围极薄的透明力场隔绝着外部混沌,没有常规宇宙的星辰,却因晶层反光显得格外明亮。

林轩指尖在虚拟界面上一划,把快子隧穿适配装置、星核源晶主锚、负物质稳流模块挨个拼上,语气透着股子准谱儿:“就按这架子来!把实验室那点隧穿效应给放大了,靠星核源晶定频、负物质稳流把快子轨迹给拘住,再借着快子超势垒的性子,让通道跟着效应自己冒出来,省得动力传输瞎损耗。咱有地表那高纯度星核源晶当能源,理论上说,跟这无时空的破环境完全搭,没毛病!”

白渊客的金芒在虚拟界面上绕了一圈,能量波动里满是认可:“这路子没偏!星核源晶定频、负物质稳流,刚好掐住隧穿效应放大的要害,还不用特意搭通道,省劲儿又稳妥,有地表那高纯度晶核撑着,在无时空环境里也能稳住!”

提起快子负物质混合引擎的构思,核心在于“快子超势垒”的本质。

这里说的“能量势垒”,可不是真有块实体墙,而是宇宙里物质超光速的“天然门槛”,就像水要往高处流,得额外加力才能越过高差。

常规物质要超势垒,得耗掉天文数字的能量,把自身能量“堆”到这道门槛之上,才算勉强突破,好比汽车耗尽燃油、拼尽全力才翻过陡峭山壁,全程又费劲儿又耗损大。

而快子偏偏反其道而行,本就“站在山壁顶端”,固有能量打从一开始就高于这道“高速能量势垒”,压根不用额外耗能去“翻山”。

只需靠星核源晶定住频率、负物质稳流把控好轨迹,不让它偏离方向,就能轻松带动战舰高速跃迁,这既是引擎跃迁的核心逻辑,更是后续隧穿通道能随效应自然出现的基础。

这一认知,正是林轩此前在实验室的关键发现。

他看着快子无需破势垒、直接穿透能量屏障的轨迹,突然意识到,把微观粒子“隧穿穿墙”的特性放大,再用技术约束快子轨迹,就能跳出常规物质的能耗陷阱,这才定下引擎设计的基础方向,即不拼破势垒的能量,只做快子轨迹的“掌控者”。

白渊客的淡金能量体飘在蓝图旁,金芒扫过组件连接点,能量波动里满是提醒:“实验室里只是毫米级隧穿效应,通道转瞬就散,现在要供实验舰试航用,可不是简单放大参数就够。星核源晶的能量输出得跟上快子轨迹的动态调整,负物质的中和范围也得重新算,还得扛住渗进力场的微量混沌能量,别让引擎启动后,隧穿效应都出不来。”

林轩点头,随即调取过往实验数据、现有材料参数与防护方案,结合白渊客提出的核心需求,反复推演能量输出与轨迹适配的匹配度,多次论证后,终于敲定最终的快子负物质混合引擎设计方案。

该方案以“星核源晶定频+负物质稳流”为核心架构,搭配螺旋谐振腔与精准快子注入口,既保留“掌控快子轨迹”的基础逻辑,又针对试航需求优化动态适配性,经模拟测算,基本适用于实验舰当前的试航需求。

方案确定后,Rob1号适时调出参数清单,电子音清晰播报:“当前设计方案:以星核源晶定频、负物质按1.2:8.8比例稳流,随实验舰尺寸动态调整快子轨迹密度,待引擎启动后,快子与负物质按预设比例形成稳定螺旋流、完成频率适配与能量协同,快子隧穿效应随之触发,实验舰顺势进入试航阶段。星核源晶主晶功率按实验室1000倍设定,高纯度晶核能量密度达普通暗物质晶体890倍,可稳定供能;全功率试航航速目标0.7倍光速以上。材料库存核对完毕,星核源晶储备充足,负物质储罐余量87%,已在实验舰周边搭能量防护屏障,抵御微量混沌能量冲击。”

林轩听完,指尖在控制台一按,当即敲定分工:“Rob1号,立刻调度机械臂组拆解库存引擎毛坯,优先加工螺旋谐振腔与快子注入口;我去盯星核源晶切割校准,确保主晶频率精准;白老,您帮着监测负物质稳流模块的参数适配,别出偏差。”

白渊客金芒一点,便飘向负物质储罐方向。

指令落地,基地车间的机械臂瞬间启动,激光校准束与铣刀运转声此起彼伏,各环节衔接得毫无间隙。

引擎研发制造迅速展开。

无时空环境下,组件频率必须精准同步,否则会干扰快子轨迹,导致引擎启动后无法触发隧穿效应。

林轩特意在星球地表晶体簇较少的平缓区域,搭起千余平米封闭式研发车间,地面按“核心区-组装区-检测区”划分,中央嵌万象共鸣仪分机,实时监测能量频率波动。

生产端重点攻关三台核心装置,“星核源晶精密切割机床”,切割晶坯时同步核验频率,确保定频精度。

“快子发生器校准仪”,稳定快子发射频率,避免轨迹紊乱,影响效应触发。

“负物质分布式注入口调试台”,把配比误差压在0.01%以内,保障中和效果,为效应显现铺路。

机械臂从工程舰调运设备,将半人高的星核源晶主晶吊装至实验舰引擎基座。

基座刻满螺旋状导能槽,能把主晶能量均匀导向四周。

主晶周边3米处,12块拳头大的辅晶呈环形分布,通过银色能量导管与主晶相连,导管上的微型频率指示灯亮绿,就代表频率同步正常。

辅晶外侧,36台快子发生器环绕排列,每台顶端的银白发射口都对准引擎动力输出端,无任何多余模块,只为精准发射快子、把控轨迹,确保引擎启动后能触发隧穿效应。

研发中,智能机器人分工明确。

有的按校准光束路径转运原材料,避开频率敏感区;有的负责将引擎组件与实验舰动力系统对接,确保导通率与贴合度;有的实时检测数据,偏差超阈值就弹窗预警、暂停作业。

林轩全程守在主控台,左手始终贴在万象共鸣仪的水晶柱上,指尖能清晰感知星核源晶频率的每一次细微震颤,哪怕偏差刚冒头0.0001hz,也能第一时间捕捉。

右手则悬在操控面板上方,目光死死锁着快子与负物质的螺旋流数据,一旦轨迹密度稍有偏移,便立刻微调能量注入阈值,把紊乱掐在苗头里。

三个万象月后,快子负物质混合引擎终于研制完成,各核心模块调试达标,很快便与实验舰完成精准对接,各项参数复核无误,首次试航测试已准备就绪,即将启动。

这台搭载在实验舰尾部的引擎,高约8米、直径5米,呈圆柱形,通体嵌银白与淡金交织的能量纹路,核心是半人高的星核源晶主晶,澄澈晶体内泛着淡金光流,底部与实验舰合金基座紧密贴合,顶部粗如手臂的能量输出管,与实验舰动力系统无缝衔接,实时显示能量传输速率。

36.3 首次试航中的超光速突破与惊奇体验

各组件就绪,林轩坐在主控台,目光紧盯着实验舰三维模型与能量监测屏:“Rob1号,启动实验舰引擎,按预设参数注入星核源晶能量、调控负物质稳流,待快子与负物质形成稳定螺旋流并完成频率适配后,重点捕捉隧穿效应信号,实时同步快子轨迹密度与能量波动数据,实验舰顺势进入试航阶段。”

毕竟是首次实验,没人能打包票一定成功,快子与负物质的协同、星核源晶的定频精度,哪怕有一丝偏差,都可能让快子隧穿效应迟迟不显现,能不能成,还得看实际运转的结果。

“指令接收,实验舰引擎启动,星核源晶能量注入正常,负物质配比稳定在1.2:8.8,快子轨迹逐步成型,当前航速0.5倍光速,各模块参数无异常。”Rob1号电子音刚落,实验舰尾部引擎亮起银白光,稳稳驶向无时空概念的虚无世界,能量监测屏上,快子轨迹呈规整银线,平稳向前延伸。

林轩俩眼死死盯着屏幕,指尖就悬在操控键上没敢落,急着叮嘱:“先稳住当前航速!重点盯紧快子跟负物质融得咋样了,还有星核源晶那频率,半点都不能松!偏差,那是半分都不许有,绝不能出岔子!”

此刻快子轨迹虽稳,却仍未与负物质彻底形成协同,隧穿效应的信号更是毫无踪迹,没人能确定后续能否顺利触发。

又过片刻,监测屏显示快子与负物质开始缠绕成螺旋流,星核源晶能量波也逐步融入其中,林轩果断下令:“微调星核源晶频率,偏差控制在0.0002hz内,强化快子与负物质的能量协同!”

就在频率微调完成的瞬间,监测屏上的能量曲线骤然剧烈波动,快子轨迹密度骤增,与负物质、星核源晶能量彻底融合,快子隧穿效应终于触发!

紧接着,一道奇特的通道随效应自然显现,牢牢裹住实验舰尾部动力输出端,并随舰体向前延伸。

入口并非实体形态,更像一片能量被轻轻拧转而成的倒悬螺旋漏斗,边缘跳动着人眼无法感知的负色能量光谱。

监视器前,林轩微微前倾身体,目光死死锁定画面。这是他第一次亲眼见到完整的快子隧穿通道,那片倒悬的能量螺旋仿佛有生命般缓缓流转,负色光谱在黑暗中若隐若现,让他瞬间忘了言语,只剩满心惊叹:\"太壮观了……这就是隧穿通道的真实模样,比所有理论推演都震撼。\"

一旁的白渊客只是淡淡扫了眼屏幕,淡金能量体在空气中轻轻浮动,语气平静得像是在看日常景象:\"不过是常规的快子隧穿入口形态,高维战舰跃迁时比这复杂百倍的通道也随处可见。\"

话虽如此,他还是抬手在空气中一点,为林轩标注出画面中的关键能量流动:\"你看螺旋中心的能量密度变化,还有边缘负色光谱的跳动频率,这些都是通道稳定的重要指标。\"

此时,快子隧穿通道内壁是亿万根快子凝聚而成的发光银丝,以超光速缠绕滑动,裹挟着高于听觉上限的能量尖啸。

整个通道无任何实体,通体是流动的能量膜,泛着镜面般的能量光泽,却反射着肉眼无法察觉的时间切片。

由于监视器无法捕捉这些时间切片若隐若现的流转轨迹,林轩的量子态意识流和白渊客的能量体,只能在指挥中心远远感知。

这“遥远”在无时空概念的虚无里,没有距离刻度可言,只像意识探入一片无边的能量雾海,明明能捕捉到那丝独特波动,却怎么也没法再靠近半分,仿佛隔着无数层叠加的时空褶皱。

林轩第一次见识到实验舰在快子隧穿效应中的真实场面,即便这情景转瞬即逝,即便“距离”远到无法衡量,但那轻微察觉到的时间切片碎片,还是引起他极大的兴奋与好奇。

他隐隐感觉,这或许对破解族人疾速衰老危机有所启迪,可注意力很快被隧穿实验的实时数据吸引,这个念头暂时压进了心底。

也正是快子隧穿效应触发的刹那,实验舰航速不再稳步攀升,而是从0.5倍光速猛地跃升,数值飞速跳动,最终稳定在2.3倍光速,舰体顺着隧穿通道,稳稳向前驶去。

实验舰刚往前“窜”出数十万公里,那片能量膜上,已映出它后续“脱离”通道的残影。

在这无任何时空概念的虚无里,“前进”本就没有方向可言,所谓的“数十万公里”,不过是能量轨迹的相对位移刻度。

早在实验舰能量场触碰到通道的瞬间,舰体表层金属就浮现出轻微“逆生长”痕迹,时间的流转像被无形力量轻轻拧干,负质量场也悄然裹住舰体。

它从不是“主动前进”,更像顺着通道的能量势差,朝下游“坠落”。

更关键的是,这通道本就无半分实体,全凭快子隧穿效应临时存续,仅能维持“半个万象光点周期”。

在这无时空概念的虚无里,没有“秒”的刻度,这周期快得,大概就像寻常人眨一下眼的功夫,存续间还像被拉伸的光带般紧绷。

实验舰能量场彻底融入后,通道也不做固定形态,只跟着舰体的能量轨迹实时微调,仅在舰体前方同步生成新的能量结构,舰体能量一掠而过,身后的通道场强便迅速衰减,连残留都没有,只留一道转瞬即逝的暗淡光痕,眼看就要被虚无彻底吞噬。

就在这时,Rob1号的电子音突然响起,清晰而稳定:“报告,当前快子隧穿效应正常,实验舰已稳定处于快子隧穿状态,航速已达2.3倍光速,快子轨迹、负物质配比及通道场强均保持平稳,无异常波动。”

要知道,林轩此前预计的峰值航速,不过在光速的70%左右,这样的结果让林轩一下愣住了,盯着屏幕上跳动的“2.3倍光速”数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白渊客的金芒猛地亮了几分,围着全息屏转了一圈,意识传声里满是兴奋:“林老弟,你愣着干啥!这可是实打实的超光速跃迁!你正式带着华夏文明踏入超光速时代啦!从此,你和华夏文明,才算真正接触到时空的深层规则,不再是只能远远观望的局外人,哈哈哈哈!”

这话如同一道惊雷,让林轩瞬间反应过来,愣神化作狂喜,他猛地攥紧拳头,狠狠拍了下操作台,声音都带着颤:“超光速!真的是超光速!”

而这“超光速时代”的到来,并非只是航速数字的跃升,更有着足以改写文明层级的具体意义。

它意味着华夏文明从此打破了光速对星际航行的束缚,无需再受“光年”尺度的漫长旅途限制,无论是探索遥远星域的能量壁垒、寻找时空锚点,还是在星际间灵活部署战力、应对宇宙强者的威胁,都拥有了核心主动权。

更重要的是,接触时空深层规则的契机,也让文明后续探索快子与时空的关联、突破更高阶科技,有了全新的起点。

这份振奋还没在林轩心头褪去,他盯着监测屏上定格的“2.3倍光速”,突然皱起眉,转头看向飘在一旁的白渊客,满是不解地开口:“白老,您说邪乎不邪乎!咱之前在实验室搞航速模拟,顶破天的预期也就0.7倍光速,结果这真刀真枪一试航,好家伙,直接窜到2.3倍光速,一下就干进超光速了,这也太猛了!”

白渊客的金芒轻轻晃了晃,能量体波动间透出几分笑意,意识传声清晰落在林轩耳边:“这很好理解。原先在实验室里做模拟航行,哪怕快子隧穿效应出现,也受限于实验台的空间尺度和能量供给,效应始终没充分展开,就像火种只冒了点火星,没烧起来;现在咱们可是在这无时空约束的虚空中,星核源晶供能足、负物质适配稳,快子隧穿效应彻底放开了手脚,充分展开后,隧穿过程里自然会触发‘超势垒跃迁’,能一下突破光速阈值。所以说,达到2.3倍光速的超光速状态,在这条件下再普通不过。”

林轩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可这份兴奋还没持续多久,监测屏上的快子轨迹突然紊乱,通道边缘随之扭曲,实验舰的能量轨迹也微微偏离了预设参数。

那片不断流动而泛着镜面般光泽的能量膜上,映出的后续残影正一点点模糊。

“哎?这是怎么回事儿?”林轩猛地往前一探身,眉头都拧成疙瘩了,“能量参数没动,快子跟负物质的配合也没崩,怎么好端端地就出幺蛾子了?”

林轩的量子态意识流瞬间探入设备核心,指尖般的意识触须循着快子轨迹与能量波动快速排查。

白渊客的金芒也同步裹住监测数据,能量触须拆解着每一组异常参数。

两人几乎同时锁定症结,得出结论:“核心问题有三:一是星核源晶能量输出与快子轨迹动态调整衔接延迟,导致隧穿效应强度波动,通道随之时强时弱;二是无针对性补能机制,实验舰航速微调时,能耗波动引发快子轨迹偏移,效应稳定性下降;三是微量混沌粒子渗入,干扰快子凝聚弦,导致通道扭曲、效应濒临消散。”

白渊客的金芒凝在监测屏上紊乱的轨迹里,能量波动里满是凝重:“说白了就是‘稳效应+适配航速+防干扰’凑一块儿难!之前实验室小效应,快子轨迹固定,定一次频、供一次能就够;现在实验舰试航,航速会微调,快子轨迹得跟着变,能耗忽高忽低,单主晶供能有死角,补不上能量缺口,还拦不住干扰,隧穿效应稳不住,通道自然会乱。”

正如他所说,实验室小隧穿效应与实验舰试航所需效应的核心差异,在于“动态适配”。

小效应轨迹固定、无干扰,单主晶够用;而实验舰试航时,航速动态变化,需快子轨迹同步调整,能耗波动大,还得抗干扰。

必须解决能量与效应同步、补能、抗扰三个问题,才能让隧穿通道稳定跟随快子隧穿效应显现。

眼看引擎技术还不成熟,关键参数始终无法收敛,林轩果断终止实验,量子态意识流直接传至舰体:“切断快子发生器,逐步降低功率,解除隧穿效应,按能量特征标定轨迹返航。”

此时实验舰正处于快子隧穿过程,通道内壁因快子超光速运动形成了一层“超势垒能量膜”。

这层膜会大幅屏蔽常规中微子和引力波信号等五级文明常用的通信载体,导致从通道外部几乎无法与舰体建立有效联系。

好在,此前林轩在实验室中针对该场景做过多次模拟实验,最终验证出量子态意识流刚好能解决这一内外联系难题。

从科学原理来看,量子态意识流的核心载体是“纠缠态量子对”,其本质不受“超势垒能量膜”的屏蔽约束。

基于此,在试航前,林轩的量子态意识流,早已与实验舰的核心控制系统完成了深度绑定。

当进入隧穿状态、常规通信失效时,他通过念力加持激活纠缠量子对,意识指令借助“量子非局域性”特性,瞬间跨越超势垒能量膜,无需经过通道内的能量介质传输,直接实现与舰体的无延迟对接,这才让终止实验、指令返航的操作精准落地。

指令落地,实验舰引擎银白光缓缓暗下,快子凝聚弦迅速消散,隧穿通道场强随之衰减,舰体从负质量场的牵引中脱出,沿预设能量轨迹平稳退出,未再出现能量紊乱。

与此同时,林轩惊讶地发现,监视器里呈现的画面完全超出正常思维。

不是“实验舰进入通道、再驶出”的常规流程,而是它先从目标锚点的通道出口倒退回入口,随后通道才像被虚无吞噬般彻底隐入黑暗,像宇宙在补录一段早已完成的跃迁画面。

林轩盯着监视器,手指下意识停在控制台边缘,这是他第一次亲眼看到如此反直觉的画面,原本该按“先进通道、后出通道”顺序推进的跃迁,竟变成了“先出后进”,通道消散前的回溯感,像打破了他对宇宙规律的固有认知。

林轩脸上那股子惊奇藏都藏不住,咋咋呼呼地说:“好家伙,这……这怎么还倒着来呢?按常理说,咱这舰体明明刚退出隧穿,怎么反倒先从目标锚点冒出来,再退回去了?这也太邪门儿了!”

一旁的白渊客却神色平淡,对这样的场景见怪不怪,语气轻松地给出宏观解释:“这不算特例,高维视角下,超光速跃迁本就不遵循低维时空的‘先后’逻辑,你看到的‘倒退’,只是观测层面的视觉呈现偏差。”

实际上,从维度与时空的核心逻辑来看,快子隧穿效应本质是让舰体短暂脱离低维时空的线性约束,进入“时空叠加态”。

在低维观测者,如林轩的监视器视角里,“进入通道”与“驶出通道”两个事件的时空坐标被压缩叠加,无法按常规时间顺序呈现。

而当实验舰终止跃迁、脱离叠加态时,低维时空会自动“补全”观测信息,将两个叠加的事件按“先显结果、再显过程”的顺序回溯呈现,就形成了“从出口退回入口”的画面。

对高维文明而言,这种因维度观测差异导致的视觉现象,在超光速战舰跃迁中极为普遍,并非能量故障或效应异常。

林轩愣了好几秒,才慢慢缓过神来,眼里那股子惊奇还没褪干净,轻轻点了点头:“闹了半天是这么回事儿……合着低维角度瞅东西跟高维世界的理儿,差得比我想的还多,这画面可真是开了眼了!”

他看向监视器上残留的能量轨迹,语气里多了几分感慨:“以前只在理论里见过时空叠加态,今天才算真正直观感受到,看来跃迁的门道,还得慢慢挖。”

首次测试虽然以失败告终,但积累的大量关键数据与实操经验,反倒让林轩增添了信心与底气。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皮皮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皮皮读书!

喜欢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都市的变形德鲁伊这个家也太离谱了吧刀碎星河小区求生,但我被拉入了管理群游戏旅途神魔空间设计师庶女攻略仙符变重生之资本帝国万能兵王论大唐最懒的人飞宽哥莫属开局领取混沌神魔,我无敌了诸天万界之大拯救位面之十大空间烛影迷局万界剑系统回档一九七八禁欲总裁总想独占我隐秘偷欢重生后,我宠上冷戾大佬
经典收藏快穿攻略:兽系boss,宠上瘾末世小人物快穿之我为女主打辅助打爆丧尸王后,我躺平了诸天商城发展报告我是实验动物饲养员刘厚末日星源无限身份的副本世界快穿之美人倾国倾城召唤沙雕玩家后,我躺平了通关游戏后,我成了反派BOSS末世坠机王全球械化琥珀冰凋零你真的是个系统吗量子帝国恶魔在纽约寒冰末世:囤极品美女是这样用的尸路传说我有一个安全屋系统
最近更新只想安静种个田,全员逼我当大佬抽卡逆袭后,五个未婚夫悔哭了在诡异整容app里封神都重生了,疯亿点点怎么了?末世重生:大佬她不断掉马甲!末日降临:从修仙界回来后无敌了病弱美人在诡异世界封神幻想与现实召唤师恶女快穿:一不小心就成了万人迷恶雌被退婚?搬空兽夫库房去流放诸天从维京开始末世列车,我靠预言读档成为榜一天才俱乐部末世求生:小丧尸被毛茸茸团宠!海洋求生:我靠无限抽卡带飞祖国末世海上求生,在灯塔建造度假村乙游对象非人类,各个为我修罗场末日求生:我靠农场系统堆满粮仓植物成珍稀?而她一天能种一千亩污染侵袭,请及时处理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 木易煜浩 -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txt下载 -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最新章节 -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全文阅读 - 好看的科幻小说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