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意志化为远航的帆与坚定的步伐,驶向西方文明的核心。王玄策率领的庞大宣慰使团,在五艘“黑海级”战舰的护卫下,历经风浪,终于抵达了拜占庭帝国的心脏——被誉为“新罗马”的君士坦丁堡。这座耸立于欧亚交界、扼守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千古名城,以其无与伦比的雄伟与繁华,迎接着来自遥远东方的使者,也悄然绷紧了神经。
当大唐的舰队出现在马尔马拉海的晨雾中时,君士坦丁堡城头响起了急促的警钟。市民们蜂拥至临海的城墙和平台上,争相目睹这传说中的东方舰队。五艘“黑海级”战舰,虽数量不多,但其低矮流畅的船身、明显不同于罗马桨帆船的硬帆设计,以及船首那狰狞的、闪烁着金属寒光的猛火油柜喷射口,都透着一股异质而危险的气息。
按照事先约定,大唐舰队并未直接驶入金角湾,而是在金门外的预定锚地抛锚。战舰并未完全降下风帆,保持着一种引而不发的姿态,如同匍匐的巨兽,静静地展示着肌肉。水兵们身着统一的戎装,甲板擦拭得一尘不染,弩炮蒙着防水的油布,一切井然有序,纪律森严。
这种克制而强大的姿态,比直接闯入更具威慑力。拜占庭的海军将领们面色凝重,他们能感受到这些东方战舰所蕴含的技术含量和战斗力,尤其是那传闻中能在水上燃烧的恐怖武器,更是如同阴云笼罩在心头。
王玄策则率领主要使团成员,换乘拜占庭方面派来的华丽礼船,经由金门,缓缓驶入金角湾。当巨大的狄奥多西城墙、巍峨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圆顶、以及鳞次栉比的宫殿与民居映入眼帘时,即便是见多识广的王玄策,心中也不禁为这异域文明的辉煌壮丽而暗叹。然而,他的脸上始终保持着大唐使臣应有的从容与威严。
在宏大的皇宫大殿,皇帝君士坦斯二世身着紫袍,头戴皇冠,以罗马帝国最隆重的礼仪接见了王玄策。场面极尽奢华,金碧辉煌,试图在气势上压倒东方来使。
王玄策不卑不亢,呈上国书与礼单。国书中,李琰以“大唐皇帝致书罗马奥古斯都”开头,语气平等而尊重,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西域大捷的余威与黑海存在的实力。提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涵盖了军事互助、技术交流、以及最关键的——要求大唐商船和战舰获得在地中海主要港口的自由通行与停靠权。
君士坦斯二世面无表情地听着通译的转述,心中却是波涛汹涌。大唐的胃口比他想象的更大!自由通行权,这几乎意味着要将帝国的“内海”向东方舰队敞开大门。
“尊贵的大唐使者,”君士坦斯二世缓缓开口,声音在大殿中回荡,“罗马乐于与远方强大的朋友交往。通商、文化交流,乃至在陆地上共同应对我们野蛮的南方邻居,都是可以商议的。然而,战舰自由通行……此事关乎帝国海防根本,需从长计议。”
殿下的元老重臣们议论纷纷。保守派强烈反对,认为这是引狼入室,必将损害罗马的根本利益。而一些更为务实的官员,则倾向于有限度的合作,尤其是在陆战方面借助唐军压力缓解阿拉伯人的进攻。
接见仪式在表面友好、实则各怀心思的氛围中结束。王玄策被安置在专门接待外国贵宾的豪宅中,受到了严密的“保护”与热情的款待,但关于核心议题的实质性谈判,却迟迟未能展开。拜占庭的官僚系统以其惯有的效率,开始了漫长的拖延与扯皮。
在官方渠道受阻的同时,王玄策启动了第二套方案。他利用使团中精通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成员,积极接触拜占庭的贵族、学者、尤其是与海军和商贸利益相关的群体。
在一位倾向于与东方扩大贸易的元老举办的私人沙龙上,王玄策“无意”间透露,大唐不仅拥有猛火油,还在西域获得了某些关于“永不熄灭之火”配方的“残片”,并有意与真正掌握其奥秘的专家进行“交流”。此消息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在特定圈子内引起了隐秘的波澜。
更关键的一步棋,落在了希拉里翁身上。这位皇帝的心腹,虽然表面上对大唐充满警惕,但其家族却深度涉足与东方的贸易,利益攸关。王玄策通过中间人,向希拉里翁传递了一个信息:大唐愿意以极高的价格,购买拜占庭帝国淘汰的旧式战舰设计图、以及部分非核心的造船工匠的“短期雇佣合同”,并承诺所有交易通过可萨汗国中转,绝对保密。
与此同时,停泊在金门外的黑海舰队分舰队,应拜占庭海军“邀请”,进行了一场小规模的、不涉及实弹的“友好演练”。唐军战舰灵活的转向、高效的帆缆操作、以及水手们娴熟的技能,再次给观战的罗马海军将领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没有展示猛火油,但其强大的远程投射能力已显露无疑。
就在君士坦丁堡的外交博弈陷入胶着时,两份重要的情报几乎同时送到了王玄策下榻的府邸和远在长安的李琰手中。
一份来自逻些。吐蕃大相禄东赞在确认唐军主力已深深卷入西方事务后,终于按捺不住,其军队以“追剿叛匪”为名,突然越过边界,袭击了吐谷浑故地的几个臣属于大唐的部落,劫掠人口牲畜,试探意味明显。
另一份,则来自再次出发探索南瞻洲的周允船队。他们沿着海岸线继续向南航行,根据伊兹公主提供的更多传说碎片,发现了一条巨大的河流,并在与河口地区一个崇拜“太阳神”、拥有大量黄金装饰品的强大部落接触中,得知在内陆高山地区,存在一个“完全由黄金打造”的城市传说!虽然语焉不详,但“黄金之国”的消息,足以让任何统治者心动。
长安,大明宫。
李琰几乎同时接到了西方外交僵局、吐蕃异动和南瞻洲黄金传说的消息。他召集核心重臣,连夜议事。
“吐蕃,豺狼之性,反复无常!”兵部尚书愤然道,“当立刻调集陇右、河西精兵,予以迎头痛击!”
太子李琮则更为冷静:“父皇,禄东赞此举,意在试探。我安西主力西顾,河陇兵力确有空虚。然,若反应过于激烈,恐将其彻底推向对立。不若一面增兵示警,一面遣使申饬,令其即刻退兵,可承诺些许茶丝之利,暂稳其心。待西线事定,再作计较。”
李琰目光扫向舆图上的南瞻洲,那“黄金之国”的传说让他眼中闪过一丝热切,但他很快冷静下来。“南瞻洲之事,潜力巨大,然距离遥远,需从长计议。当前首要,仍在西方。吐蕃,便依太子之策。至于君士坦丁堡……”
他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告诉王玄策,罗马人既然犹豫,我们就给他们加点码。可以暂时搁置战舰自由通行权,但要求立刻签订正式的陆上军事互助条约,并开放特拉布宗等黑海港口作为我军用物资中转站。同时,暗示他们,我们与保加尔人也有接触渠道。”
皇帝的意志化为密旨,以最快的速度传向君士坦丁堡。
而在君士坦丁堡,持续的压力和内部利益集团的游说,终于让君士坦斯二世的态度出现了松动。尤其是当他得知吐蕃在东方蠢蠢欲动,分散了大唐的注意力后,他判断大唐短期内无力在地中海方向采取过于激进的行动。同时,希拉里翁也秘密汇报,与大唐的“技术交易”可能为皇室和内帑带来巨额收入。
最终,在一轮又一轮艰苦的谈判后,拜占庭帝国与大唐帝国达成了《金门之约》:
1. 双方正式结成针对阿拉伯帝国的陆上军事同盟,一方受攻击,另一方有义务在侧翼牵制。
2. 大唐获得在黑海指定港口的军用物资免税中转权,并可在这些港口进行限额的舰船维修。
3. 扩大双边贸易,拜占庭给予大唐商队更优惠的关税。
4. 双方同意进行有限度的技术文化交流。
5. 关于战舰进入地中海及核心港口停靠问题,暂不纳入条约,留待日后磋商。
尽管未能完全实现战略目标,但《金门之约》的签订,标志着大唐的势力首次以条约形式正式延伸至欧洲边缘,获得了宝贵的陆上同盟和黑海支撑点。王玄策成功地在罗马的心脏地带,为帝国钉下了一枚坚实的楔子。
当王玄策站在归航的舰船上,回望那逐渐远去的、沐浴在夕阳金色光芒中的君士坦丁堡时,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紫袍下的暗流依旧涌动,帝国的利剑,终将完全出鞘。而他的使命,或许下一次,将指向更西方的世界,或者……那传说中的“黄金之国”。
喜欢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