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枷锁之囚牢

此心可安

首页 >> 自由与枷锁之囚牢 >> 自由与枷锁之囚牢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活了18年才知道,我竟然不是人王婿叶凡天价萌妻赵东苏菲花都兵王免费阅读我是忍者之神重生药王我的极品美女总裁东宫媚一遇慕少爱终身师娘,我真不想下山啊!
自由与枷锁之囚牢 此心可安 - 自由与枷锁之囚牢全文阅读 - 自由与枷锁之囚牢txt下载 - 自由与枷锁之囚牢最新章节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

第80章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人,是一种披上外衣的群体性动物,每个人都像羔羊,都很容易迷失、从众、为众生相所困。

在这一点上,无论你是黑人白人还是黄种人,都是一样的,所以,西方的神父被称为‘牧师’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他们是在指引和放牧容易迷失的‘人形羔羊’。

如果你至今仍用模糊的认知以及摸索的经验待人接物;如果你至今一事无成,人生轨迹不断内卷、徘徊不前;如果你想摆脱不谙人性,任人鱼肉,处于食物链底层的宿命……

别急,在此之前,作为黄种人,你必须弄先大概的弄清楚,儒家、法家、道家三大思想的前世今生……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历史的车轮滚动进入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相继崛起,诸侯争霸,社会四分五裂,礼崩乐坏。

动荡的社会使得各思想流派百家争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多、最了不起的大思想家;直至今天的两千多年里,再也没有出现过春秋战国时期那样百花齐放、思想大爆发的盛况。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史上最多的牛人呢?

答案也许并不唯一,但都脱离不了战争的大背景,彼时,大大小小几百个国家天天打战。在长时间的博弈和较量中,每个国家都在研究怎么开疆拓土,怎么吞并另一个国家,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天天在潜心于研究‘怎么样才能搞死对方’。

他们把这些搞死对方的方法用文字记录下来,便变成了牛逼的诸子百家思想。

乍一看诸子百家,你可能会觉得思想流派好多,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中学时代学这段历史,估计很多人也都是懵圈的。

但万事千头万绪,终会止于一端。

简单点来讲,想要读懂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前世今生,一切都得从如何对待‘传统’这道命题说起。

在礼崩乐坏的历史背景下,传统是去是留,三种主流的思想对此分别持有不同的态度。

第一种主流思想是‘主张力挺传统,认为曾经的传统着实好极了’;第二种主流思想是‘主张抛弃传统,认为曾经的传统简直坏透了’;第三种主流思想是‘完全漠不关心,认为传统的好坏完全无所谓’;

三种迥然不同的态度,分别对应着儒家、法家和道家三种主流思想,其他的诸子百家,你都可以把它们当做是这三种主流思想的组合变形。

第一种态度,力挺传统,又叫‘复古’。它认为,之所以礼崩乐坏,事情越来越糟,是因为人们背离了传统;为今之计,人们应该回归传统,这是儒家的态度。

第二种态度,抛弃传统,又叫‘革新’。它认为,之所以事情越来越糟,是因为人们还没抛弃陈旧的传统;为今之计,要努力开创新的规则、新的体制,这是法家的态度。

儒家和法家的这两种态度都有积极进取的‘入世’心态,只不过对待传统采取了正好完全相反的两种解决方案。儒家和法家这两个流派都是在中原诞生,在那时,中原人口很多,秩序复杂,不秉持入世的态度,很难解决问题;

但是在山川众多、地广人稀的荆楚大地,出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就是‘出世’,这是道家的态度。道家认为,事情被人们搞砸,就是因为人们入世的念头太重,假如没有这种入世的功利心,世界会变得很宽广,事情早就搞好了,传统好不好,有没有用,道家认为根本无关紧要。

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他们认为应该拥抱传统、复古,克制人性的各种冲动,依照传统的礼仪做事。所以,儒家提倡遵循‘三纲五常’的封建礼教;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简而言之,三纲五常是一套等级森严的礼仪约束,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孔子认为,君王要像个君王,臣下要像个臣下,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更血淋淋的原话是这样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

儒家认为只要大家一天到晚练习礼仪思想,就能达到儒家的最高思想。而彼时礼崩乐坏,各国都忙着打仗,如果还按照这个礼仪行事,明显过于迂腐,甚至可能很快为他国所灭。

孔子周游列国,推销儒家思想这个产品,各君主放眼望去,战乱连绵,社会空前动荡,一天到晚练兵都来不及,哪有时间练礼仪呀?

在那个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战争年代,儒家思想明显不合时宜,周游列国不过是种谦虚的说法,实质上是孔子、孟子四处碰壁,就像现在找工作的大学生一样,屡屡求职不成而已。

同样的,在法家看来,儒家有病吧?思想、理念也太迂腐了,大家不亦乐乎地打仗,礼仪这一套明显没什么用,还一天到晚宣传,累不累?法家认为时代已经完全变了,儒家不看看时代的变化,不顺势而为,非得依照过去的传统,无异于书呆子,纯粹瞎搞,难成气候。

相信大家在很小的时候就学过‘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吧,但是我相信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成语是出自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的着作;韩非子说:儒家试图套用传统的办法治理乱世,这种做法愚蠢得无异于守株待兔。

那法家认为应该怎么治理乱世呢?要想富国强兵,就要用‘法’取代‘礼’,进行彻底的革新。

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当时的结果也证实了法家思想的有效性,因为那个时候只要哪个国家变法,哪个国家就变得强大,于是,各国纷纷效仿。

可以说,春秋五霸的出现都是改革的结果;战国七雄之所以能并踞中华大地,也是不断革新的结果。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诸如商鞅、李悝、吴起、申不害这些法家人物特别好找工作,他们纷纷登上了政治舞台,大展拳脚。

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行变法,所有的帝王和君主都必须要懂得如何使用诡诈之术控制人,这也就催生了法家的三宝——‘法令’、‘权术’和‘局势’,帝王的驭人术、帝王术就是从这个时代开始慢慢地建立起来的。

熟悉历史的人肯定都能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法家人物通常不受自己国家的君主的欢迎和重用。你看历史上有名的通过变法革新还流传至今的人,无论是商鞅还是李斯,都是在其他的国家建功立业的。

原因很简单,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就是因为这些法家人物深谙法、术、势,如果法家人物一开始便有本国的根基,再有法、术、势的加持,无异于如虎添翼,势必会对君主的地位形成天然的威胁,这当然为所有帝王和君主所忌惮和防备。

因此,所有的法家人物都是家乡的游子,孑然独身如漂泊的浮萍,孤身前往他国建功立业,所有的荣华都依附君主,所有的富贵都倚仗君主。所谓伴君如伴虎,这也就决定了法家人物几乎没有几个是有好下场的,大家自己去翻翻历史就能看到了。

最后就是道家了,在道家看来,你们这些中原人也太想不开了吧?人世间就这么点事,有什么好争的?道家的态度非常超脱,非常超然。

道家这种超然物外的思想,通过其代表人物庄子和惠施的一个故事就能体现得淋漓尽致。

庄子和惠施是好朋友,惠施当时在魏国任宰相。有一天,庄子路过魏国,就想去见见好朋友惠施。有人跟惠施打小报告说:“庄子到魏国来,其实不是为了看你,而是想取代你宰相的位置。”惠施一听特别紧张,因为庄子很牛逼、很厉害。

所以惠施赶紧下令全城大肆搜捕庄子,搜了三天三夜,目的就是想把庄子搜到后赶出魏国。

庄子听说了这个事情之后,主动跑去见惠施,并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凤凰。凤凰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就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了一只腐臭的老鼠。凤凰正好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它,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想用你魏国的相位来恐吓我吗?”

说完,庄子飘然而去。

庄子用这个隐喻,暗指自己是凤凰,惠施是猫头鹰。而惠施眼中的官位,就是庄子眼中的死老鼠肉。庄子是凤凰,才不会在意那些臭老鼠肉呢!可见,庄子的心胸多广、气度多高。

你看,道家思想多超然脱俗呀!要知道惠施也不是简单人物,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学过的一个成语‘学富五车’最初就是用于形容惠施的。

所以,对于‘人世间的事情该怎样才能搞好呢’?以及‘国家应该怎么样治理才算合理’?这样的命题,道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老子一定会反问你:‘搞什么搞?最糟糕的就是你们儒家、法家这帮非要搞事情的人,你们以为这样乱搞能把社会搞好吗?大自然几千上亿年,从来没人去管过,它不也挺好的吗’?

道家认为社会就是被那些非要搞点事情的人搞坏的,为今之计,就是要杜绝那种非要搞点事情的想法;顺其自然,让社会、老百姓自由自主地活动,事情自然就会好了。

这就是道家所说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但是,理论总归是理论,总归是要为现实服务的,历史还在继续。

齐、楚、赵、燕、韩、魏、秦七雄并踞,互相争霸,当时战争规模非常庞大,对各国君主来讲,提升国家的战争效率成为了国家的重要战略。自然哪家思想能提升战争效率,君主就会采用哪家。

通过前面的总结,我们不难看到,儒家显得太迂腐,道家又追求出世,只有法家在提升战争效率最有优势。法家认为,传统已经失去了作用,要想富国强兵就得变法,必须革新。

当时的国家在没变法之前,一个人的身份高低和阶层是世袭的,贵族世世代代都是贵族,穷苦百姓世世代代都是穷苦百姓,甭管你咋折腾,都不可能会调换身份;

诚然,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就没办法刺激人们打仗的欲望,尤其是没办法刺激底层老百姓的欲望。而一个国家老百姓占大多数,在那个冷兵器的年代,如果没有办法刺激老百姓,这个国家的战斗力就难以被激发;

法家提出,传统的血统论、世袭论应该靠边站,一个人的身份高低应该改成由其从战场上拎回来的人头数量决定。这个机制实在太牛逼了,极大地刺激人们争先恐后地去打仗,尤其能刺激底层老百姓,战争效率自然大幅度地提升。

本质上,法家的法治是让人们去私利,趋公利,将私利的方向引导到公利上,为公即为私,所以人人都热衷于为公,为国家出力。

法家的这套逻辑一出,厉害得不得了,魏国是第一个变法的国家,这就是着名的李悝变法,魏国变法之后,立刻变成了超级强国,把当时还没有变法的秦国打到函谷关以外去了,后来,各国都开始效仿,纷纷进行变法,慢慢地魏国的优势就没有了。

除了外部因素导致魏国衰败,还有一个原因是魏惠王干了一件蠢事,拒绝了当时来魏国找工作的商鞅,遭拒的商鞅跑去了秦国上班,便有了后来着名的商鞅变法。

商鞅在秦国把法家的逻辑运用到了极致,秦国是最晚变法的国家,却后来者居上,最终完成了天下的大一统。

百家争鸣,最后都输给了法家;七雄争霸,最后都归于了秦国。

秦国统一天下后,继续沿用法家思想管理国家。可奇怪的是,战争年代牛得不行的法家思想,却在短短十几年后,使得秦朝到秦二代就挂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法家变法的目的,说得好听一点是提升战争效率,说得难听一点就是靠打砸抢掠其它国家来滋养自己的国家。

秦国统一天下之后,朝廷需要开支,将士需要军功,别的国家都被灭干净了,那还能抢谁呢?这时还沿用法家思想治国的秦朝,愚蠢地通过掠夺百姓来滋养朝廷。

这种内卷的统治注定不能长久,很快就发生了由陈胜、吴广领导的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因为迟到要砍头,造反也要砍头,那为何不搏一搏呢,所谓‘搏一搏,单车变摩托’,两人于是就带领老百姓反抗。

陈胜、吴广带领老百姓反抗的口号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仔细想一想,是不是很类似于法家关于血统论的措辞?

最后,秦帝国在第二世就亡国了。所以才有了后世那句名言,叫‘可以马上得天下,但不能马上治天下’;所以啊,历史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秦帝国一灭,历史进入楚汉之争,西楚霸王项羽夺得天下,对天下进行了分封,对天下进行分封后,又出现了各路诸侯。

然后就是历史在重演,只要战乱,那就是法家逻辑的天下,但天下最终却落入了刘邦手里。

刘邦统一天下后,摆在他面前的还是这三条路:儒家,法家和道家。

在当时的帝王眼中,习惯性地认为儒家过于迂腐,更何况再加上刘邦的出身对吧,那更是这么看儒家了;但同时,他也很清楚如果按照法家的路线,走秦国的老路,也必死无疑。

思来想去,无奈的刘邦,最终选择了用道家思想治国。

历经多年烟火的帝国,满目疮痍,老百姓累了,刘邦也累了。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却柳成荫’,几十年之后,史上第一个太平盛世,也就是‘文景之治’横空出世。

特殊的时期,啥也不管,反而是一种更好的管理。但是,由法家思想为主导统治国家,历史上也就有且只有这么一次。

为什么这么说呢,喜新厌旧是人类的天性嘛,是不是弱点咱不说,反正存在就是合理的嘛,存在就是要面对的嘛。

公元前141年,西汉第七位皇帝汉武帝登基,就是那个‘起秦皇汉武,略输文采’里的汉武帝。汉武帝雄才大略,期待有所作为,最重要的是渴望加强集权,道家的无为而治明显不符合他的胃口。

于是,汉武帝在儒家和法家思想当中来回斟酌,法家的逻辑肯定是不行的,秦朝的下场还活生生地摆在眼前呢。这时候,千古一帝留意到了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在战争年代行不通,但在春秋战国前的和平年代却有使用过。最终汉武帝选择了儒家,这就是董仲舒着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差不多2000年的帝王统治的基本政治形态就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形成的。

从此,国家对百姓广泛宣传儒家思想,三纲五常,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让老百姓遵守礼仪、听话,服从管理,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就像柏拉图的《理想国》里写的那样,《理想国》中,柏拉图将城邦公民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知识分子(统治者),军人(卫国者)和劳动者(生产者)。

当然了,这种划分并不能明目张胆的说是为了方便统治,因为统治的最终结果一般都是奴役,对吧,没人会愿意的。那只能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说这一划分是基于个体灵魂的三种特质,即理性、激情与欲望,是根据人天生的特质并通过分工实现城邦的正义与稳定的,就是说我们这样做是为了正义和稳定,让大家不要多想,或者说想歪了。

但是,讲白了,这种制度设计的本质依然是法家思想。注意,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门外的‘愚民术’和门内的‘帝王术’合璧了。这样,对皇帝而言,用法家思想治理百姓的效率有了,用儒家思想愚化百姓的手段也有了,一举两得,两全其美。

从汉武帝时期往后,甚至直至今天,这套‘外儒内法,阳儒阴法’的统治思想一直被沿用,几千年的治理结构无不如此。

当然在这里必须要强调的是,儒家、法家、道家,思想其实并无高低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

当你在适当的年龄修炼适当的思想,当你在适当的条件下切换适当的思想模式,那么就会威力无穷。

儒家主张人性本善,强调‘承担’。儒家所提出的三纲五常、伦理相处之道,有利于推动人承担社会责任和维护社会和谐。

法家主张人性本恶,强调‘结果’。法家重法制,重奖罚,激发人的潜能,有利于推动人开疆拓土、建功立业。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强调‘看淡’。道家提出让我们效仿大自然,一切事物、天地自然运转。

青少年适合学习儒家思想,完成‘从无到有’的原始积累;中青年适合修炼法家思想,完成‘拿起来’的人生突破;老年人适合修炼道家思想,完成‘放下去’的人生使命。

真正的高手,亦正亦邪,对好人用儒家,对坏人用法家;真正的高手,一半欲望一半豁达,家庭中用儒家获取家庭幸福感,事业上用法家建功立业,心态上用道家顺其自然。

可是,说了这么多,你可能有这样的疑问:这些历史跟人性有毛线的关系吗?不急,让我们再认真的想一想,你对人性的早期认识是怎么形成的?追根溯源,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都只是一张纯粹的白纸,毫无思想、毫无观念、毫无认知、毫无价值判断。

英国哲学家和医生洛克认为,人刚刚出生的时候,其心灵就如同白板或白纸,上面没有任何的标记和痕迹;后来我们通过经验慢慢地在空白的心灵上留下印记,从而获得了知识。

从你出生到学会语言,直到你学会认知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的人,这中间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每一个人遇到的人、碰到的事开始变得不一样,人生也开始变得不一样。

这些遇到的人、碰到的事包括但不限于你的父母、学校、老师、社会、舆论、书本、观念、习俗、电影、电视等等。正是这些遇到的人、碰到的事,在曾经那张纯粹的白纸上,书写了不一样的内容。

或者换句话说,当然这么说有点细思极恐,可是也有点说透了本质,那就是‘你的思想并不是你的思想,你的思想是你从小到大的身边人所灌输、所种植的思想’。

也就是说,生理基因是遗传的,而‘思想基因’是被种植的。

请你回想一下,小时候老师是怎么教你认识“人”字的?

老师首先在黑板写下一个“人”字,然后让你重复念,来回念,放学后还让你回家抄10遍。不管过去多少年,只要有人写出这个“人”字,你都会坚定不移地念‘rén’;

试想一下,如果当初老师在黑板上写了‘gou’呢?

不知道你读到这里,灵魂有没有为之一怔?

重复,重复,不断重复,你经过后天的教化,一步一步地接受了你身边人的观念,它们根深蒂固地固化在你的大脑里。

你变得和身边人一样,拥有共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你的观念底色、性格底色,最终形成了你对所有事物的价值判断。

固然,即使把“人”字念成‘gou’,并不会对你后天造成明显的危害。但是,如果你从一开始就被种植了错误的‘思想基因’,这些‘思想基因’进而生发出你的人生导航仪;

想想,拿着错误的导航仪指导人生,会有什么的结果?

喜欢自由与枷锁之囚牢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自由与枷锁之囚牢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山野绝世神医神仙也有江湖江湖三十年星帝霸图让你下山娶妻,你却无敌天下战国万人敌调教大宋盛唐日月一觉醒来自带地摊系统快穿女配:深吻男神100次穿越从开荒开始刀碎星河替妹嫁病王爷后,全家跪求我原谅变身捷德:继承父业,我成了黑暗奥特曼我的老婆怎么能这么可爱?十殿阎罗1627崛起南海穿越1942有空间逆天腹黑狂女:绝世狂妃天帝轮回:系统是个破碗
经典收藏我真好想赔钱啊团宠小可怜是大佬都市高武战武九天不良太子妃:公主萌萌哒一身神级被动,从转职开始无敌科学家日记落枝飞陌上春首席很专一紫藤落花碎流年狂宠之前任女友不好追卡上多了三个亿嫡女有喜:腹黑爹爹天才宝岩忍者日志九日伏妖录华娱从08年开始当导演人在京海,出来混靠的就是人多开局一座动物园开局毒系,觉醒魔法全靠刷怪!吃货的奋斗史
最近更新重生后第一件事就拉校花进小黑屋辞职躺平后,我变超有钱了重回八零:东北猎户的救赎之路房产大亨神豪:我是舔狗为谁疯狂?薛警官探案轶事我的小青梅居然靠时停占我便宜女主这么好看?那我抱走了!山花烂漫时抗战,开局小地图从老军医到元帅网购霜之哀伤,竟然收到真货!单纯校花重金求子?我直接应聘接单我的乐园不科学!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我奇门医圣,出狱后全球震颤!我堂堂王者,浪得飞起怎么了?被虐惨死?穿书后三小姐虐翻全家出狱就无敌,退婚绿茶悔哭了七年感情喂了狗,离婚妻子悔当初御兽时代:我把自己练成灭世凶兽
自由与枷锁之囚牢 此心可安 - 自由与枷锁之囚牢txt下载 - 自由与枷锁之囚牢最新章节 - 自由与枷锁之囚牢全文阅读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