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火石间,西突厥骑兵已然挺近七十步内。
李光焰一声令下,弓箭手挽弓搭箭,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羽箭虽不如弩箭厉害,但近距离内,威力也不可小觑。
这一波箭雨之中,不知多少西突厥骑兵死于非命。
眼见此景,阿史那贺恨得咬牙切齿:“用强弓劲弩,算什么本事?”
他一马当先,冲向秦军步卒打算杀个七进七出。
然而,鼓声一响,秦军再度变阵,盾手高举大盾,挡在前头,缝隙之间,露出一截截枪尖,寒光闪烁,让人头皮发麻。
与此同时,陌刀手拱卫在侧,时刻准备击杀漏网之鱼。
这等阵型,可谓武装到牙齿,如同刺猬一般,让人无处下嘴。即便阿史那贺,也心头发怵,冲锋之势不自觉停滞几分。
他可不敢以血肉之躯,试一试长枪、陌刀,是否锋利。
主帅心生怯意,麾下将士自不能免俗,一个个裹足不前。
关键时刻,执失怀恩一声大喝,带头直冲,这才鼓舞几分士气。
见此,李光焰赞道:“此人不愧当世猛将。”
拔古野叫嚷道:“大帅,他是猛将,我们也不弱。”
“骑兵等候许久,也该上阵了。”
李光焰颔首,陡然喝道:“全军出击,决一死战!”
“遵令!”
左翼骑兵,在哥舒浩、奈特勤、叠支、拔古野率领下,所向披靡。右翼,薛延陀、回纥可汗也不甘示弱,率军冲锋。
当日,西突厥大败,阿史那贺仓惶逃窜,丢下九千多具尸首,与万余俘虏。
秦军乘胜追击,奔袭二十五里,斩获无数。
事后,李光焰召集诸将,商议下一步计策。
拔古野迫不及待:“大帅,阿史那贺大败,正是人心动荡之时,何不直捣黄龙,夺取三弥山王庭?”
哥舒浩附和:“拿下王庭,十姓部族,必然望风而降。”
李光焰微微摇头:“陛下密旨,可以联合葛逻录,围攻阿史那贺,事半功倍。”
“先派人和他商议一番,再作计议。”
“是!”
不久后,数名小校遁入茫茫大漠,另有数人快马加鞭,直奔长安。
……
大明宫,紫宸殿。
高楷听闻捷报,自是大喜:“光焰,果然不负所托!”
鹰娑川一战,大败阿史那贺,致其全军覆没,仅以身免。
虽然并未抓住他,有些可惜,但能消灭西突厥有生力量,也是大功一件。
许晋建言:“陛下,处月、处密二部归降,断阿史那贺一臂,不如重赏一番,吸引十姓部族来投。”
“可!”高楷自无不应,“传旨,在处月、处密二部故地,设置阴山、大漠都督府,以二部首领为都督,羁縻统治。”
“遵旨!”
徐晏清笑道:“经此一役,阿史那贺元气大伤,距离西突厥覆灭,不远了。”
高楷颔首,忽道:“朕打算,去兰州坐镇。”
话未说完,王景略第一个反对:“陛下,您是大秦之主,何必御驾亲征?”
崔皓亦然劝阻:“冲锋陷阵,自有将士们代劳,陛下在长安静听捷报即可。”
高楷哭笑不得:“我并非御驾亲征,只是去兰州坐镇,距离西突厥更近,便于传递军情罢了。”
毕竟,长安与西突厥,数千里之遥,信使一来一回,不知耽搁多少时间。
去兰州,可就近知晓战况,也能随机应变。
“更何况,朕回兰州,也算荣归故里。”
说起来,自从天佑十三年离开兰州,把驻地搬到梁州,他已有十年不曾回去。
裴季赞同:“微臣和陛下一样,也想回兰州,看望父老乡亲,故地重游。”
他是高修远旧臣,如今高居天官,获封郡公,自然想衣锦还乡。
杨烨附和:“微臣也想回陇右道,去家乡走走。”
紧随其后,唐检、宇文凯、殷世师、孙士廉、吴弘基、周顺德、褚登善、王羡之,一大票朝中重臣纷纷附议。
崔皓、王景略无话可说,暗叹,兰州毕竟是龙兴之地,陇右元从充塞朝堂,占据半壁江山。
高楷笑道:“既如此,择日起行。”
“徐晏清、许晋、王景略、张建兆,尔等辅佐太子监国,镇守长安。”
“遵旨!”
随着时间推移,鹰娑川之战广为流传。
吐蕃赞普听闻,顿时熄了火中取栗之心,老老实实坐镇逻些城,不敢轻举妄动。
高建文得知,也默默掐灭趁火打劫之计,不再屯兵辽东,觊觎河北道。
这两个敌国之君偃旗息鼓,其余小国更不敢造次。
似新罗、南诏、倭国这些与大秦交好者,忍不住庆幸,上贡越发频繁。
至于林邑、骠国、赤土、真腊、天竺、大食、波斯,河中十六国,这些异国,遣使更为积极,只盼与大秦往来通商,学习先进文化、技术。
……
武德七年,十月。
南道,褚俊、刘兴宗,率领两万精兵,度过沙碛,沿金山之南,击破处木昆部,得万余人投降。
都施设不满道:“都是些老弱病残,胜之不武。”
眼看北道大军高歌猛进,甚至大败阿史那贺,立下大功,他们却毫无作为,怎不让人焦急?
阿史那摩嘟囔道:“早知如此,我该上禀陛下,去郑国公麾下效力。”
刘兴宗拧眉:“同为陛下臣子,为大秦鞠躬尽瘁,何分你我?”
褚俊笑了笑,打圆场道:“陛下早有交代,我们这一路,为辅助。”
“只为策应北道大军,伺机而动。”
都施设叹了口气:“虽如此说,我们徒劳无功,如何向陛下交代?”
说到底,这些东突厥旧将加入大秦,急于立功,稳固地位罢了。
褚俊心如明镜,宽慰道:“西突厥可不止阿史那贺一部,另有十姓部族,还有诸国故地。”
“只需稳扎稳打,还愁没有立功机会么?”
此话一出,众人焦虑稍解。
刘兴宗建言:“处木昆部虽然老弱病残众多,但也不乏青壮。”
“不如挑选千骑,作为向导,随我们征战。”
褚俊赞同:“就依此言。”
不多时,千余西突厥骑兵,追随秦军,深入西域腹地。
奔走半个时辰,忽见一支残兵败将迎面而来。
褚俊勒马伫立,惊讶道:“这是哪一箭?”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皮皮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皮皮读书!
喜欢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