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冬令进补,我总会想起外婆那句带着浓浓乡音的老话:“冬令进补,开春打虎。”小时候只觉得有趣,直到自己步入中年,在一个个寒气彻骨的冬日里,真切地感受到身体的疲惫与能量的枯竭,才真正明白了这句话背后蕴藏的古老智慧。
那是一个加完班的深夜,我拖着仿佛灌了铅的双腿走出办公楼,寒风像细密的针,轻易穿透了厚厚的羽绒服。回到家,尽管开了暖气,手脚却依然冰凉,许久缓不过来。镜中的自己,面色苍白,眼下挂着两圈青黑。那一刻我意识到,我的身体,就像一盏快要熬干了的油灯,迫切需要添油续焰。
从那时起,我开始潜心研究药膳食疗。十年下来,我家的厨房变成了一个小小“养生堂”。今天,我想把这十款经过我亲身实践、效果卓着的冬季滋补药膳,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它们没有珍稀昂贵的食材,却蕴含着“药食同源”最本真的力量。
一、 当归生姜羊肉汤——温经散寒的“千古第一方”
这碗汤,源自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冬日里驱散寒邪、补养气血的扛鼎之作。
· 精准配料: 羊肉500克,当归15克,生姜30克,黄酒、食盐适量。
· 精心做法:
1. 羊肉切块,焯水去血沫;生姜切片,当归用纱布包好。
2. 将所有食材放入砂锅,加足量清水和少许黄酒。
3. 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1.5至2小时,至羊肉酥烂。最后加盐调味。
· 核心功效:
· 驱寒第一: 生姜是先锋,能强力发散风寒,将侵入体表的寒邪驱逐出去。
· 补血圣品: 当归是主力,能补血活血,将羊肉补益的精华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血液。
· 温阳固本: 羊肉是根基,性大热,能温补肾阳,为身体点燃“命门之火”。
· 亲身体验: 每当我感觉受了风寒,或是冬日里手脚冰凉、面色苍白时,喝上一碗,立刻会觉得一股暖流从胃里扩散到四肢百骸,整个人像是被泡在温水中,无比舒坦。它尤其适合产后血虚、痛经、畏寒怕冷的女性。
二、 黄芪枸杞炖乳鸽——补气固表的“免疫力长城”
在流感横行的冬季,这道汤就是你的“防护盾”。
· 精准配料: 乳鸽1只,黄芪30克,枸杞15克,红枣5枚,生姜3片。
· 精心做法:
1. 乳鸽处理干净,焯水;黄芪、枸杞洗净。
2. 将所有食材(枸杞除外)放入炖盅,加满水,隔水慢炖2小时。
3. 出锅前10分钟加入枸杞,再加盐调味。
· 核心功效:
· 补气之王: 黄芪大补脾肺之气,能增强我们体表的“卫气”,相当于加固了城池的围墙,让风寒病毒难以入侵。
· 滋阴明目: 枸杞滋补肝肾之阴,与黄芪配伍,一阴一阳,气阴双补。
· 扶正祛邪: 乳鸽肉质细嫩,易于吸收,能调精益血,与黄芪同用,扶助正气,驱逐病邪。
· 亲身体验: 作为易感冒体质,我常在冬季每周喝一次。坚持下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办公室同事接二连三病倒时,我依然能安然无恙。它适合体虚易感、久病初愈、动则汗出的朋友。
三、 四物鸡汤——女性专属的“养血调经方”
这不仅是药膳,更是传承千年的东方美学,专为女子的以血为用而生。
· 精准配料: 乌鸡1只,熟地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8克。
· 精心做法:
1. 乌鸡洗净斩块,焯水;四味药材洗净。
2. 将所有材料放入砂锅,加水淹没。
3.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煲煮1.5小时,加盐即可。
· 核心功效:
· 补血而不滞血: 熟地、当归负责补血养血。
· 活血而不伤血: 川芎、白芍负责行气活血,让补进去的血液能够顺畅流动。
· 全面调理: 此方是妇科调经基础方,能改善血虚引起的面色萎黄、头晕心悸、月经不调。
· 亲身体验: 我推荐给多位闺蜜,反馈极佳。一位每月痛经严重的朋友,在经后连续喝三天,次月疼痛便大大减轻,气色也红润了许多。
四、 山药芡实排骨汤——健脾固肾的“先天后天同补汤”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这道汤,为你同时守住生命的根基。
· 精准配料: 排骨500克,新鲜山药1根,芡实30克,莲子30克,陈皮1片。
· 精心做法:
1. 排骨焯水;山药去皮切段;芡实、莲子提前浸泡。
2. 除山药外所有食材入锅,煲1小时后加入山药,再煲30分钟至软糯。
· 核心功效:
· 健脾止泻: 山药、芡实是健脾止泻的黄金搭档,能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
· 益肾固精: 芡实还能固肾涩精,对夜尿繁多、遗精滑泄有收敛作用。
· 平和滋养: 此方性质非常平和,不寒不燥,适合全家老小冬季平补。
· 亲身体验: 这是我家的周末家庭汤。对于孩子,能改善食欲,促进消化;对于老人,能强健腰腿,减少起夜。
五、 核桃杜仲猪腰汤——强腰健膝的“肾能量充电站”
如果你总觉得腰膝酸软,仿佛身体被掏空,这碗汤就是你的“充电宝”。
· 精准配料: 猪腰1对,核桃仁50克,杜仲15克,生姜5片。
· 精心做法:
1. 猪腰对半切开,剔除白色筋膜(去膻关键),切花刀用盐和料酒抓洗后焯水。
2. 杜仲用纱布包好,与核桃、姜片、猪腰一同入锅。
3. 加水炖煮1小时,调味即可。
· 核心功效:
· 以形补形: 中医有“以脏补脏”之说,猪腰入肾经。
· 强筋健骨: 杜仲是强健筋骨的要药,尤其善于缓解肾虚引起的腰痛。
· 补肾温阳: 核桃形似大脑,实则补肾温肺,与杜仲协同增效。
· 亲身体验: 作为长期伏案工作者,我的老腰在冬天尤其难受。连续喝几次这个汤,能感到腰部变得温暖有力,酸软感显着缓解。
六、 花生红枣炖猪手——润肤养颜的“天然胶原蛋白”
爱美人士的冬季福音,由内而外的滋养,胜过万千护肤品。
· 精准配料: 猪手1只,花生100克,红枣10枚,黄豆50克。
· 精心做法:
1. 猪手斩块焯水;花生、黄豆提前浸泡。
2. 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水慢炖2小时,直至猪手软烂脱骨。
· 核心功效:
· 滋阴补血: 红枣、花生都是补血的佳品。
· 滋润肌肤: 猪手富含胶原蛋白,能在体内转化为明胶,锁住皮肤水分。
· 补充雌激素: 黄豆中的异黄酮能双向调节女性雌激素,延缓衰老。
· 亲身体验: 冬季皮肤干痒起屑?这款汤能给你由内而外的滋润。喝一段时间,你会发现皮肤变得光滑、有弹性,指甲和头发也更有光泽。
七、 天麻炖鱼头——平肝潜阳的“定眩神汤”
对于冬季常感头晕目眩、用脑过度的人来说,这汤是一剂“清醒剂”。
· 精准配料: 大鱼头1个,天麻15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生姜5片。
· 精心做法:
1. 鱼头洗净,煎至两面微黄。
2. 天麻、川芎、白芷用纱布包好,与鱼头、姜片一同入锅,加水炖煮1小时。
· 核心功效:
· 息风止眩: 天麻是治疗眩晕、头痛的要药。
· 祛风通络: 川芎、白芷能上行头目,祛风通络,增强天麻的功效。
· 健脑益智: 鱼头富含磷脂,与天麻同用,对脑力劳动者尤为有益。
· 亲身体验: 我父亲有高血压,冬季偶尔头晕,我常为他炖此汤。他说喝完后头脑会感觉清明许多,像给大脑做了一次深度放松。
八、 百合银耳羹——润肺安神的“冬日润燥露”
对抗暖气房里的干燥,这碗晶莹剔透的羹汤,是性价比最高的“加湿器”。
· 精准配料: 银耳1朵,百合30克,枸杞10克,冰糖适量。
· 精心做法:
1. 银耳泡发,撕成小朵;百合、枸杞洗净。
2. 银耳入锅,加足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熬煮1.5小时,至胶质溢出。
3. 加入百合、冰糖再煮20分钟,最后撒入枸杞。
· 核心功效:
· 滋阴润肺: 针对冬燥引起的干咳、皮肤干燥、口干舌燥。
· 清心安神: 百合能宁心安神,对虚烦失眠、心悸有良效。
· 补水保湿: 银耳富含天然植物胶质,滋阴效果持久。
· 亲身体验: 每晚睡前喝一小碗,能感觉喉咙和肺部都被滋润了,夜里的干渴感消失,睡眠也更安稳。
九、 栗子焖鸡——补肾强筋的“能量主食”
将药膳融入日常菜肴,美味与养生兼得。
· 精准配料: 鸡肉半只,去壳栗子200克,红枣5枚,姜、葱适量。
· 精心做法:
1. 鸡肉斩块,焯水;栗子煮熟去皮。
2. 热锅爆香姜葱,下鸡肉翻炒,加入料酒、酱油、栗子、红枣和适量水。
3. 焖煮30分钟至汤汁收浓。
· 核心功效:
· 补肾壮腰: 栗子被称为“肾之果”,专治肾虚腰痛。
· 健脾益气: 鸡肉温中益气,红枣健脾养血。
· 充饥健体: 栗子可部分替代主食,提供扎实的能量。
· 亲身体验: 这是一道能让全家人都喜欢的“硬菜”。在寒冷的冬日,一盘热气腾腾的栗子焖鸡,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温补身体,一举两得。
十、 桂圆莲子心茶——交通心肾的“助眠安神饮”
睡前的一杯暖茶,是告别失眠的温柔仪式。
· 精准配料: 桂圆肉10克,带芯莲子15克。
· 精心做法:
1. 将莲子心取出(莲子心极苦,但清心火效果佳,可根据耐受力决定去留)。
2. 桂圆与莲子一同放入保温杯,沸水冲泡,闷泡15分钟即可代茶饮。
· 核心功效:
· 补益心脾: 桂圆肉养血安神,专治思虑过度导致的心脾两虚、失眠健忘。
· 清心安神: 莲子芯能清心火,帮助心神安定。
· 交通心肾: 此方让心火下温肾水,肾水上济心火,达到身心平衡。
· 亲身体验: 当我思绪纷乱、难以入眠时,便会泡上一杯。桂圆的甘甜包裹着莲子的微苦,喝下去,烦躁的心会慢慢沉静下来,睡意自然袭来。
这十款药膳,是我十年探索的精华。它们告诉我,真正的养生,不是昂贵的消费,而是用心的生活。在这个冬天,愿你能挑出几款,走进厨房,为自己和所爱之人,煲一碗充满爱意的汤羹。你会发现,健康与温暖,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日常养生常识》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皮皮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皮皮读书!
喜欢日常养生常识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日常养生常识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