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海,你前一阵子招揽的那些人,就是后来住进徒府的那些人应该就是你说的理工类人才吧?”隆盛帝想明白了。
“皇叔对小侄儿很关心啊!”云天明一语双关开了句玩笑。
无视隆盛帝的些许尴尬,他又接着说:“相对于我们的百年计划,这还远远不够。技术人员是基石,而高技术人才、领军人物,就是撑起整个科技大厦的顶梁柱!”
他继续给父子二人洗脑:“打个比方,若说普通工匠是盖房子的砖瓦匠,那领军人物就是总设计师。砖瓦匠能把墙砌得平整结实,但没有总设计师,房子盖得再牢也可能歪掉,甚至根本不知道该盖成宫殿还是堡垒。
就像我们要造一台能计算日月星辰运行的仪器——钦天监现在用的浑仪,还是前朝传下来的,误差极大。普通工匠只能照着旧样修补,可若有一位精通算学、天文、机械的领军人物,他就能重新设计,算出更精准的刻度,造出更复杂的齿轮结构,甚至能预测日食月食、指导农时,这难道不比十个、百个普通工匠更有用?”
建武帝听得眼睛发亮:“你的意思是,这样的人能创造出以前没有的东西?”
“正是!比如,若能找到一位懂冶金的奇才,他就能研究出更好的铁矿冶炼方法,造出比现在锋利百倍的钢刀、坚固十倍的铠甲;若有懂水利的大师,就能设计出更高效的灌溉系统,让千里荒漠变成良田!
这些人,不是靠手把手教就能培养出来的,他们天生就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力,能从无到有,能化腐朽为神奇。他们是科技发展的发动机,没有他们,我们的技术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谈何引领世界?”
隆盛帝终于彻底明白了:“所以你把这样的人聚在身边,让他们成为你的左膀右臂?”
“没错!”云天明点头,随即又拿起案上玉笔,在宣纸上画了个简单的齿轮,“皇爷爷,皇叔,光有领军人物还不够,还得有千千万万的技术人员做支撑。比如要造一台能日夜不停抽水的水车,让农夫不再靠天吃饭,靠的是什么?不是四书五经,也不是兵法谋略,而是懂力学的匠人,能算出齿轮的大小、咬合的角度;是懂材料的工匠,知道用什么木材、铁器才能经久耐用。这些人,就是理科技术人才。”
“再比如,我们要修一条千里长的运河,让粮草能更快运到边关,靠的也不是文官的文书往来,而是会测量地形的算学先生,能精准算出坡度、距离;是会设计堤坝的水工,能防住洪水、疏通河道。没有这些人,再好的想法也只是纸上谈兵。”
建武帝盯着那齿轮,若有所思:“你的意思是,这些匠人、算学先生,比那些只懂科举文章的文官还重要?”
“正是!”云天明加重语气,“文官能治国,但要强国,必须靠技术。就像打仗,光有勇猛的士兵不够,还得有锋利的兵器、坚固的城池。而打造这些,靠的就是铁匠、木匠、火药匠人这些被人看不起的‘下等人’。如果我们能给他们体面,让他们有奔头,他们就能造出比现在好十倍、百倍的东西。”
“所以你说的人才计划,就是要招揽这些人?”隆盛帝追问。
“不止是招揽,还要培养!”云天明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我们要办专门的学堂,教孩子们算学、几何、力学、工学,让他们从小就知道,靠手艺、靠脑子也能出人头地。同时,要建立‘格致院’,专门招揽天下的奇才——不管是落第的秀才、隐居的匠人,还是来自西洋的传教士,只要有一技之长,尤其是在算学、天文、物理、化学、工学上有独到见解的,都要请进来,给他们最好的待遇,让他们安心研究。”
他看着眼前的爷孙二人,语气坚定:“皇爷爷,皇叔,要想让大宇朝成为这个世界的领导者,不仅靠武力征服,更要靠技术引领。只有我们的科技领先了,才能在未来的灾难中保住大宇,保住这天下苍生。”
建武帝重重地点了点头:“好!朕明白了。你要办学堂、建格致院,要招揽匠人、奇才,尽管开口,朕和你皇叔全力支持你!”
“皇爷爷,皇叔,要实现这一切,光靠招揽和培养还不够,必须从制度上根本改变!”云天明语气凝重,目光灼灼,“现行的科举制度若不改革,即便我们一时招揽了些人才,也难以长久,更无法形成代代相传的人才梯队。”
建武帝眉头紧锁:“改革科举?这可是国本大事,动一发而牵全身,朝臣们必然会极力反对!”
“所以,我们要循序渐进,平稳过渡。”云天明早有谋划,“文举继续保留,毕竟治国理政仍需文法人才,这样也能安抚天下士子之心。但武举必须大幅增加名额,而且不能只考弓马骑射,还要加入兵法谋略、工程建造、后勤保障等内容,选拔真正能领兵打仗、治理地方的复合型军事人才。”
隆盛帝沉吟道:“这倒是个办法,既不触动根本,又能逐步改变。那理工算学呢?”
“这正是关键。我们要在科举中增设‘理工科’,与文举、武举并行。考试内容包括算学、几何、力学、工学、农学、医学等实用学问。中举者同样授予功名,入朝为官,可任职于工部、钦天监、太医院,甚至可外放地方主持水利、修路、办学等事务。让天下人都知道,学好理工,同样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建武帝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此计甚妙!但培养这些人才可非朝夕之事啊。”
“对,我们还要双管齐下。”云天明继续说道,“除了改革科举,我们还要开办专门的‘技术学院’。不拘一格降人才,无论是市井匠人、乡村巧夫,还是落魄秀才、寒门子弟,只要有一技之长或对理工之学有浓厚兴趣,都可报名入学。学院由朝廷拨款,让我招揽的那些人才任教,系统教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他顿了顿,补充道:“这些学生学习一年左右经考核合格,可直接授予‘技士’‘技师’‘高级技师’等职称,享受相应的俸禄和待遇。进入格致院从事研究,或到工部、地方任职。这样一来,既能快速培养出大量急需的高级技工和技术人才,又能为科举改革铺路,让世人看到理工之学的价值。”
隆盛帝听得连连点头:“如此一来,既能保证国家机器平稳运行,又能逐步扭转社会重文轻理的风气,培养出我们需要的人才。好!朕完全支持!”
《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皮皮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皮皮读书!
喜欢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