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

长工绝剑

首页 >>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 >>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的餐馆通古代名门民国:杀敌爆兵,我是超级军阀大时代1958大宋小农之一代天骄花豹突击队决战朝鲜男儿行獒唐家园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 长工绝剑 -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全文阅读 -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txt下载 -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827章 第二手准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中军大纛内!

赵烈怔立原地,半晌不语。

那句“放心吧,他们一定会退”,还在他耳边回荡。

声音不重,却像是钉子,钉进了心口深处。

可那钉子落得太稳,稳得让人心慌。

他不知道自己该信还是不该信。

帐中的火光渐渐低了下去,炭灰在火盆里轻轻塌落。

那点残红的亮光,忽明忽暗,像是随时要熄灭。

赵烈的目光也随之一暗。

——守三日,敌军自退。

他一遍一遍地在心里默念着这句话,连唇角都在微微颤。

越念,越觉得荒谬。

越念,越觉得不安。

他是将门之后,出征十数载,自小在刀兵中长大,见过的血雨腥风不知凡几。

他懂得兵法。

懂得势。

更懂得数字的冷酷。

三十万对四万。

这不是对峙,是碾压。

纵有天险在前,也难支三日。

更何况——平阳不是险地。

它的西面是宽阔的原野,南面是低洼的丘岭,城墙虽厚,却早在前月的大战中被轰塌两段,如今不过草草修补。

这种城,哪挡得住大疆那帮嗜血的铁骑?

赵烈呼吸发紧。

他努力让自己冷静,可脑子却像是被一股乱风搅成一团。

三日。

三日!

他不明白。

对方的军势已压至数百里外,探骑昨日还报,说敌军阵型已展开,辎重齐备,粮道无阻,兵锋正盛。

这等时候,他们凭什么退?

——他们完全没有理由退。

赵烈咬紧牙关。

脑海里一个念头不断翻涌:若陛下真信此事,那他未免太天真。

可他又不敢说。

因为那是萧宁。

因为在这十几日里,他亲眼见过这个年轻天子所做的一切。

他见过萧宁只身入营,不带仪仗,披甲踏雪,亲巡视卒。

他见过他蹲在受伤士兵的身旁,一针一线地包扎伤口,甚至试药入口,只为让那伤员安心。

他见过他一刀斩韩守义的瞬间。

那一刀,不只是惩戒,更是震慑。

那一夜,全军皆惊,全军皆敬。

那是能让万人心折的手腕。

也是能让死气复燃的胆魄。

——这样的人,会信口开河?

赵烈呼吸一窒,心底升起一种莫名的纠结。

他不信那四万人能挡三十万。

可他又不敢不信萧宁。

这两种念头在心中交错,像两股暗潮,不断地冲撞、翻腾,让他连胸腔都发痛。

他忽然觉得,眼前的这顶军帐,有些压抑得可怕。

空气里似乎都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撑满,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

他抬起头,偷偷望向那案后的身影。

萧宁仍是那副模样,安静、沉稳,连眼神都没有一丝波动。

那种沉稳不像假装出来的,更像是一种深藏不露的笃定。

像是胸中早有全局。

像是早知道——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之中。

赵烈忽然有点恍惚。

昨夜他听到众人高喊“陛下圣明”的时候,心里还以为,那不过是士气所至。

可现在,站在这帐中,他才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那种“圣明”二字的分量。

他忽然明白——那不是说陛下聪慧。

而是指他那种“不可测”的从容。

就像现在。

连面对三十万敌军,他都能如此平静。

可他还是不懂。

真的不懂。

他心头一阵烦乱,思绪翻涌,指节微微发白。

他想开口,却又怕失言。

那句“陛下,若真如您所言,这三日该如何守?”终于在心头憋得要爆。

可他终究没说出口。

因为那目光又落在他身上。

那双眼,平静、深邃,却带着一种无声的威压。

仿佛只要被那眼神望上一瞬,所有的质疑、惶惑都会被击碎。

赵烈的心口一紧。

喉咙滚动几下,硬生生将话咽回去。

他低下头,只觉额角的汗珠一颗颗滑落。

火盆里的炭火又“噼啪”一声炸开。

他心里一跳,像是被这声音惊醒。

——不,该再想下去。

他提醒自己。

萧宁既言“三日可守”,便必有其理。

只是,他看不透。

他甚至不知道,陛下的“底气”从何而来。

援军才一万,若真如所言,三日后敌退,那又是谁在逼他们退?

是有暗军在动?

是中原大军在策?

还是……另有谋?

他想问,可又知道此刻多言只会冒犯。

于是他只能把满腹疑惑都压在胸口。

压着压着,那疑惑就变成了沉重的敬畏。

他忽然有一种错觉——

自己站的这处帐,不只是军帐。

而是某个看不见的局。

而他,只是局中一子。

至于这棋盘的边界在哪里,天子要落子于何处,他连想都不敢想。

“陛下……”

他低声唤了一句。

声音几不可闻,似怕惊扰了什么。

萧宁没有抬头。

他仍看着沙盘,指尖轻轻一按。

那一点红墨微微晕开,像血,又像日。

“去吧。”

那声音再次响起,冷静、无波。

“告诉将士们,平阳三日不破。”

“他们要信。”

“因为朕信。”

赵烈的喉咙一紧,眼眶忽然有点发烫。

他猛地挺直身躯,重重一拜。

“遵旨!”

帐外的风呼啸着灌进来。

吹乱了他的发,吹起了旗角。

赵烈跨出帐门的一刻,天色已亮。

薄雾在营外散去,远处传来铁甲的撞击声,整座军营像是活了过来。

他深吸一口气,寒气刺进肺里,清醒得厉害。

“平阳三日不破……”

他低声念着。

那声音带着一丝不信,却又有一丝奇怪的坚定。

他自己也不知道那份信从何而来。

也许是因为那个人。

那个在火光中斩首如风、在雪夜中与士卒共粥的年轻帝王。

那人说话的时候,从不多解释,从不动声色。

可无论他说什么,都让人不敢不信。

赵烈抬头,望向远处的天边。

云层厚重,风声低沉。

旭日正要升起,光还不耀眼,却足够明亮。

他忽然觉得,那一缕光,就像帐中那道平静的身影。

不张扬,不怒视,却能让人心安。

哪怕明知前路是刀山火海,只要那道身影在,似乎一切都有了答案。

赵烈长长吐出一口气,压下心头翻腾的念头。

然后,他快步走下中军大纛。

他要去传令。

要去告诉所有人——

“陛下说,三日之后,敌必退。”

他知道,这句话说出口,定会引来无数质疑、惊骇,甚至嘲讽。

但他也知道,等那些人见到陛下的眼神,他们就不会再问。

那不是一位天子的命令。

那是一种力量。

一种让人不敢怀疑的力量。

——因为,那是“人主如天”的力量。

赵烈走远了。

帐中只剩萧宁一人。

他仍看着沙盘。

红墨、黑石、标旗,一一排布。

风从帐缝灌入,带起一点沙。

他抬手,轻轻按在那标记的“平阳”之上,低声喃喃:

“三日——”

“够了。”

声音极轻,却透着一种深深的笃定。

那笃定,不似盲信,不似希望。

更像是……已知结局。

火光映照在他眼中,亮得近乎冷。

——那一刻,他的神情,根本不像凡人。

更像一个已握天地之局的君王。

赵烈出了中军大纛,寒风扑面而来。

他脚步疾急,靴底在雪地里“咯吱咯吱”作响,身后的风像刀子一样卷着他的披风。

平阳营地辽阔,晨雾未散,整座军营被一层薄薄的白光罩着。远处号角低沉,营门外隐隐传来哨骑的吆喝声。

他一路穿过前阵,步履生硬,心思却乱得如乱箭穿胸。

陛下那句“守三日,敌必退”仍在他耳边回荡。那句“他们一定会退”,稳得可怕。可那种“稳”,压得他喘不过气。

他心中沉甸甸地挂着这份命令,几乎连走路都觉得脚下发沉。

他得立刻把旨意传下去。

……

中军东营,晨光才亮。

薄雾笼在营帐之间,远处的号角声若有若无。

帐外旌旗静垂,寒风卷着边角,掠过锋利的矛头。

帐内的火盆燃着,映得墙上影影绰绰。

这是几名新任偏将第一次正式议事。

他们都是陛下亲自挑选、提拔上来的。

原本都在韩守义、杜崇武等旧部之下,被层层压制。

有人十年为偏校,一直不得升迁;有人三次立功,却被贬入辎重。

若非陛下亲巡军营,听到他们的名字,他们此刻仍旧默默无闻。

所以,当他们接到“新任主将赵烈”召集议事的消息时,一个个都激动得彻夜未眠。

火盆旁,梁桓正俯在沙盘上,指着那片用细沙堆出的城墙说道:“陛下御驾亲临,又赐我等重任,此战若能立功,必定大尧军史留名!”

“可惜啊,”旁边的韩云仞叹了一声,“援军虽到了,可只有一万。”

“是少了点,”董延接口,“但我看陛下的意思,是想让我们以少制多,立下奇功!”

“那倒是好事。”梁桓笑了笑,语气里满是战意,“此时军心正盛,若能借这股势打出首捷,也算回敬那些看不起我们的旧人。”

帐内众人听着,纷纷附和。

自韩、杜等人被斩之后,他们这些被压在底层的旧部仿佛重新换了一个天地。

从昨夜起,整个军营都在传——“陛下圣明,赏罚分明。”

而他们,正是这份“圣明”的直接受益者。

因此,每个人都在心里暗暗发誓,要立功,要报答圣恩。

只是,他们也都知道,平阳的形势并不乐观。

援军只有一万,加上残军,不到四万人。

敌方三十万,且声势如潮。

他们心里都明白,这一仗若硬拼,恐怕很难守得下来。

所以在赵烈到来前,他们便已低声议论:

“若陛下真要死守,咱们就算拼尽,也未必撑得住。”

“或许……会有撤令?”

“也有可能,暂避锋芒,再伺机而动。”

几人各有猜测。

当帐门帘被掀开的那一刻,所有声音都停了。

风从门缝灌入,带着一阵冷意。

赵烈踏步入内,披着未除的寒霜,盔上闪着白光。

几人同时起身,抱拳行礼。

“见过赵将军!”

“赵将军,陛下可有旨意?”

梁桓上前一步,语气里隐着几分急切。

赵烈的神色极静,目光在他们之间一扫而过。

他知道这些人——几乎都是萧宁亲擢。

陛下对他们有信任,他们自然心向陛下。

他们也清楚他赵烈是谁——老资格的北境悍将,久经血战。

赵烈脱下手套,走到案前,手掌在沙盘边缘轻轻一抹。

沙粒簌簌落下,像是风声。

他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

“陛下的旨意,我已领到。”

帐内瞬息安静,火光一闪。

众人屏息以待。

梁桓问:“赵将军,陛下可是有令——撤?”

韩云仞低声道:“还是要我们突击一线?”

赵烈抬起头,眼神平淡,却透出一股铁意。

“不是撤。”

“那是?”

他一字一顿道:

“守。”

这一声,如雷砸地。

空气顷刻凝固。

几人愣在原地,连呼吸都忘了。

帐内一时静得诡异。

“守。”

那一个字,在火盆“噼啪”的响声中落下,像铁块砸在冰面上,冷得透骨。

梁桓是第一个回神的。他嘴唇动了动,却什么也没说出来。

韩云仞皱着眉,似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守……?”他喃喃地重复了一遍,仿佛这样说出口,才能让自己确认那是真的。

赵烈没有再多言,只是点了点头。

帐内的几双眼睛,在那一瞬都变了。不是不敬,而是纯粹的惊愕。

他们彼此对望,皆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同样的茫然。

这话——实在太出乎意料。

他们原本以为,陛下既然亲至北境,又整顿军纪、斩杀叛将,必定是要乘着这股士气,先发制人。

突围也罢,佯攻也罢,至少得有个动作。

可“守”?

这两个字,就像一盆冷水,把他们心头那股刚燃起的战意浇得透湿。

梁桓转过身,走到沙盘前。他盯着那一条标注着平阳南北的红线,喉咙里发出低低的一声叹息。

“若守,”他缓缓道,“岂不等于……被困?”

这话一出,其余几人皆默然。

他们都是老兵。都懂得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被动防守,是最笨、也是最危险的选择。

守,就意味着要被围。

而一旦被围——便再无退路。

赵烈没动。他神色平静,只是目光垂在那沙盘上,指尖不自觉地轻轻摩挲。

他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这些话,他们没说出来,心里却早已翻滚。

许久,梁桓终于忍不住,压低声音问道:“赵将军,陛下……可曾言明,为何要守?”

赵烈缓缓抬头。那目光里没有怒意,也没有犹豫。只是带着一种说不清的沉重。

“陛下说——”他一字一顿地道,“只需守三日。”

“三日之后,敌军自退。”

空气,彻底凝住了。

韩云仞的瞳孔微微一震。“守三日?”

梁桓怔住,连呼吸都滞了。

董延不自觉地往前一步,像是没听清。“三日之后,敌军……自退?”

“是。”赵烈的声音不高,却像一锤砸在众人心头。

几人都怔住了。

那句话——他们谁也没办法理解。

火光在沙盘上映出几人的脸。每一张都僵硬、错愕,连眼中的光都被震散了。

梁桓张了张嘴,却没发出声。他咽了口唾沫,低低道:“自退……”

韩云仞也在喃喃:“敌军三十万,正锋在北,士气正盛,粮草不缺……凭什么退?”

“谁会在赢面最大的时候撤兵?”

他语气不重,却带着实实在在的困惑。

几人沉默着,空气几乎凝成了一堵无形的墙。

火盆里的火忽明忽暗,映得每个人的影子都在轻轻晃动。

赵烈的表情没有变化,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们。

他能理解他们的反应。事实上,他自己第一次听到这话时,也几乎是一样的表情。

那时候,他以为自己听错了。可陛下的语气,平静得让人无法怀疑。

“他们一定会退。”

那种笃定,像铁一样压在心口。

他那时就明白,这命令——无论合不合理,都必须信。

可现在,当他看到这些刚刚升任的偏将,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满是疑惑,他又忽然觉得那份“信”实在太重。

他微微抬手,轻声道:“我知道,你们都不明白。”

“我也不明白。”

帐中几人抬起头。

赵烈顿了顿,缓缓道:“但这是陛下的旨意。”

他语气不急,却极稳。

“陛下说,守三日,敌自退。那我们就守三日。”

“至于为什么退——那不是我们该问的。”

梁桓的眉头动了动,最终只是重重地叹了一声。

“属下明白。”

“韩云仞。”赵烈看向他。

韩云仞一怔,挺身答道:“在!”

“你率前军,按防御阵列布置,所有攻城器械先退半里,预备迎敌。”

“是!”

“董延,你统弓弩营,调配火油与床弩,守北垛。”

“得令!”

“梁桓——”

“末将在!”

“你率偏军一部,布防西线。今日起,不得擅出。”

“是!”

每一个人都领了命。只是,当他们应声的那一刻,心里仍旧空落落的。

守三日,敌退。

这句话像个梦。却是他们此刻唯一能依的“理”。

火光摇晃,照在几人的面庞上。每个人的神情都带着难以言说的复杂。

那不是不信,而是一种“信了,却仍想不明白”的茫然。

赵烈见状,只淡淡道:“诸位。”

他声音不高,却让人不敢不听。

“我知,你们都心有疑虑。”

“但请记着,陛下不会无谋。”

他微微抬头,目光掠过几人。“昨日之前,我也不信。可当我亲眼见他以一刀定军心时——我明白了。”

“有些事,不需要我们去懂。”

“我们,只管去做。”

帐内安静。

几人都垂下头。

他们不再问。只是沉默地抱拳,齐声道:

“谨遵陛下圣命!”

声音并不洪亮,却在帐中回荡了很久。

赵烈轻轻点头。他目光落在那沙盘上的红色标记。

平阳——

那是他们唯一的防线。

他知道,这“守三日”的命令,注定会被人质疑、被人议论。

可他也知道,当那命令从陛下口中落下的那一刻起,已无人能更改。

火光燃得更盛,噼啪作响。

梁桓忽然抬头,看向赵烈,低声道:“将军。”

那火光映在他脸上,半明半暗,神色里透出一种犹豫。

赵烈回望过去。

梁桓沉声道:“末将斗胆,有一句话,不吐不快。”

赵烈微微皱眉,示意他讲。

梁桓深吸了一口气,似是在酝酿。

“我们这些人,都是陛下提拔。”

“无论信与不信,陛下的旨意,我们自当遵行。”

“可……眼下这形势,若真要守三日,未免太险。”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我不是怀疑陛下的谋算,可如今城中只有四万兵马,援军不过一万,对面三十万敌骑。三日能否守成,实在难料。”

“末将以为——”

他抬头,眼中闪过一抹果决,“至少该多做一手准备。”

赵烈的目光微微动了一下。

“什么准备?”

梁桓拱手,语气越发沉稳:“陛下亲御中军,已振军心。此诚万幸。可若守势不支,局势逆转,陛下便陷危地。到那时,我等纵使拼命,也难保圣安。”

他抬起头,语气渐重:“将军,三日能否撑得住,尚且未可知。可若三日内,敌军强攻不止,我们即便战死,陛下……也当有退路才是。”

话音一落,帐中又静。

火光“噼啪”作响,似在催着这份沉默。

几人互相对视,脸色都变了。

那句话,他们也想过。

只是没人敢说。

可此刻由梁桓说出,反倒像一把钝刀,缓缓割在每个人心上。

韩云仞低声道:“梁兄此言,不是无理。自古战阵,帅安则军安。若陛下真在此被困……”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意思已尽显。

董延也沉着脸,握拳沉吟:“若是末将,宁肯死守平阳,也不能让陛下有一分危险。”

“若陛下出了事,咱们这些人,死了也没脸去见列祖列宗!”

几人面面相觑,心思渐趋一致。

他们都不是怯战之辈。

但萧宁是天子,是军心。

他们可以死,可天子不能死。

赵烈默默听着,神情冷峻。

火光从下映上来,把他的下颚线条照得森然。

他没有立刻说话。

只是伸手,在沙盘上轻轻一抹。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皮皮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皮皮读书!

喜欢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我本坏蛋金碗通年代,建国提前了剑巫纪直播:我挖掘国足之光!投诚大清失败,转身工业化张冬杨翠游戏旅途抗战先锋!同学们一起穿越吧!洛洛历险记我的小兵全员会绝招NBA看谁都是慢动作,打爆联盟都市的变形德鲁伊天帝轮回:系统是个破碗权国人生修改:被赶出家门的官三代隐秘偷欢全民:我转职成了赶尸人花自飘零独上兰舟残王邪爱:医妃火辣辣扶宋从皇帝住我家开始傲剑蛮荒
经典收藏我不是野人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刚入军校就立一等功,我火遍全军!烽火烟城曹贼休走我镇南王世子,你让我干点正事?农家小女医逆转乾坤之东汉末年的倒霉蛋儿们亮剑:开局战俘营,我带和尚打鬼子战机英雄穿越:废柴作家梦回南宋末年红楼如此多骄承明之治三国从掳走洛神开始八岁登基,后世都说我是暴君!徐怀小说免费阅读全文大唐最穷县令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成州
最近更新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历史中的酒馆大乾风云起苍穹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汉疆喋血风云录高门庶子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水浒之往事随风史上最强县令浴血山河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铜镜约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 长工绝剑 -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txt下载 -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最新章节 -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