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沉没成本马扎的结构非常简单,寻常木匠也都能仿造。
马扎其实很便宜,携带又方便,农夫商人都可以随身携带,甚至军中也可能有变种的工具日常行军携带。
这东西很容易流行起来。但是就因为它容易仿造,马扎大肆生产所产生的利益,很可能弘毅一个毛都摸不到。亲爹动用一点手中权力,让这个专利快速通过,禁止民间仿冒,就算是对太子的奖赏。
这一晚的深谈,扶苏觉得弘毅成长很多,而且在基层工作又有新的体悟和收获,那个百姓的大秦的说法,扶苏也说不好会不会和皇权的大秦有冲突,但是弘毅能想到这个,怎样都说明自己很认真想过。这些说法如果展开再整理,放到春秋战国时期也是开宗立派的思想。
基层,扶苏觉得自己也是在基层呆过的,在张村的时候,扶苏也曾经做过城主,审过很多案子。但是如弘毅这样,和上百万人一起劳动,这种经验扶苏就没有。弘毅总结出来的那个“百姓自己建设的国家,才是百姓的国家”的说法,扶苏一时也判断不出其对错,就只是觉得这个说法新鲜,值得思考值得重视。但是如何评判这个说法,扶苏自己也没有什么自信,这个还需要找当世大儒来一起研究。
宫廷的电讯处给长城大学发电报,请公孙校长赴长安为皇帝解惑。公孙校长虽然不是什么官员,也不归朝廷管束。但是校长好歹是拿过大秦政府补贴的专家学者,有义务为皇帝陛下提供咨询。更何况扶苏和公孙校长相交十年,自己有学术疑惑,请校长来讲解一番。公孙校长还能拒绝?
公孙校长飞机落在未央宫的前院。跟随侍卫直抵大殿。却看到张苍和张诚夫妻都在现场。太子也在。
这是出什么大问题了?公孙尼子看到几个人,本能觉得事情有点奇怪,脚步不由得放慢。
张诚没精打采的坐着。背躬着、腰塌着,不情愿三个大字就差直接写在脸上了。都已经当庭辞职了,您还召我回来干什么?皇家是最善于免费使唤人的,这是要压榨最后一丝利用价值的意思吧?
赵杏儿也是无奈。颓然的坐在那里,双眼无神,甚至都懒得提示张诚仪态端庄。赵杏儿自己眼下的仪态就也说不上端庄。朝中的事儿是一天都不想干了。心早就飞回巩邑了。巩邑多好,烟囱林立、机械轰鸣,研究院有无数最聪明的同事可以讨论。这朝中的……一群连百位乘法都做不明白的人,有什么可谈的?
看到公孙尼子到了大殿门口,赵杏儿这才清醒了一下,扯了扯张诚的袖子:“校长来了。”
张诚也忙坐正身子,侧头去看。
公孙尼子被引到张诚上首位坐下。这是一个亲友之间的学术问题讨论,这个房子里只论年龄不论官职。当然皇帝依旧是坐在最上位的。没人敢跟他争这个。
“弘毅,你把昨天你的话再说一遍,给几位先生听听。就是百姓的国家那段。”
张诚把腰又正了正。我是不是听错了?这个世界要出现这种思想了吗?三十年来,张诚就没指望这个世界出现民权之类的思想,今天居然皇帝亲口说了“百姓的国家”这几个字?这是要自我革命吗?
“是。弟子一点愚见。弟子参加治水的时候发现,那些亲自参加过水利工程建设的黔首黎民,更愿意把自己当做是大秦的人。而没有参加过工程、没有流过汗的人,往往只把自己当做是当地的人,甚至还觉得自己是之前六国的人。哪怕他们领了我大秦的赈济粮食……也是如此。所以弟子愚见,弟子认为各地应该推广工程建设,组织居民参加……”
“大兴土木增加徭役?”公孙尼子皱眉。
“不,不是的,弟子以为,必须是那种对本乡本土有利的工程——比如修一条路、建一座桥、修筑堤坝避免水患、建造沟渠便于灌溉、建造水库调节旱涝……要是这种工程,鼓励黔首参加,他们才会增加认同。寻常徭役只怕未必能有这样的效果。”
这件事,弘毅也没有想的很明白。各种感觉都是模模糊糊的。
“是类似我们商业所说,沉没成本?一旦黔首为这些工程付出辛劳和时光,就会维护自己曾经付出努力的成绩,所以不愿意否定这一切?”赵杏儿插话。
张苍眉毛挑了起来。这个说法似乎也很有数学的逻辑和道理。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公孙尼子撇撇嘴。
张诚心头一跳。这句话一直到后世也有很多争议,后来有人专门给这句话重新断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但是没想到从公孙尼子口中说出来,还是落到了这个断句上。想象也对,在漫长的两千多年时间里,大部分时间儒者都是这样断句的,都是轻视黎民的。
“巩侯的看法?”扶苏看向张诚。
张诚觉得脑子里乱哄哄的。
国家是百姓的国家,这个对张诚来说没有任何问题。这个大秦,也是张诚的大秦。
如果大秦是百姓的大秦,是每一个百姓的大秦,那么大秦就永远不可战胜。因为每一个百姓都会像保护自己的房子牛羊一样保护大秦。
那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其实只在某些特定场合治下是有意义的。如果这个天下只属于某一家某一姓,那么当危难来的时候,百姓就只会在田里拄着锄头看着你们打来打去,没有人在乎你们谁胜谁负。
但是如果天下是每一个大秦人的……
那就不一样了。
如果黔首百姓知道自己是大秦的一部分,知道这个天下是自己的,还能容许刘邦项羽杀的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吗?
因为百姓不感兴趣,所以就眼睁睁看着你们在千里沃野上打来打去。
但是太子的说法,和这个百姓拥有天下的看法还不一样。太子关注的是,当百姓付出努力,从事工程建设以后,就格外珍惜和认同这脚下的土地,就会认同接受推动这个工程的大秦。
这个说法……
很鸡贼。
太子头脑很是……怎么说?
机灵?诡诈?
喜欢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