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

妙音0

首页 >> 妙法莲华经 >> 妙法莲华经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要贴贴:哎第三世才追到媳妇小天师直播筹香火,神明显灵了快穿之怎么努力把自己嫁出去闪婚厚爱:神秘大佬宠上天借命钱续弦!年代大小姐的囤货日常重生商户女,将军心尖爱八零寡妇分家,携崽带全村暴富了娇气炮灰,被恋爱脑病娇觊觎了
妙法莲华经 妙音0 - 妙法莲华经全文阅读 - 妙法莲华经txt下载 - 妙法莲华经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23章 第23集《妙法莲华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壬二、正颂绝言叹

这一科是说明“约迹门开权显实”。佛陀在〈序品〉的时候,事实上是不发一语,没有说任何一句话。佛陀只是做了一个动作,就是放光现瑞,就引起了弥勒菩萨跟文殊菩萨之间的对话。对话的结果,其实也没有把本经的内涵说清楚、讲明白,只是知道说佛陀将说妙法。而这个妙法,可以断除所有修行人心中的疑惑,以及补足修行人过去的功德的不足。断除疑惑、圆满功德。就是预告这部经的两大功能。

佛陀在〈序品〉没有说一句话,什么时候开始说话呢?到了〈方便品〉。这个时候世尊从三昧中安详而起,讲了两件事情。这两件事情对后面的整个经文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

第一点,佛陀赞叹佛智。佛陀就把自己的智慧给毫无保留地讲出来。佛陀的自受用的根本——真实的智慧甚深微妙、不可思议;佛陀的方便的智慧所成就的功德,十力四无所畏,种种的解脱三昧,也不可思议。

当然,佛陀讲完这个智慧跟功德以后,就告诉舍利弗,这些都是你们过去所不知道、所没有的。当然这件事情就引起了声闻人的震惊,因为佛陀过去从来没有指名道姓,面对声闻人讲出他自己内心的世界。这个目的在哪里呢?就是动执生疑,让声闻人包括三乘人知道修行上自己有所不足,有所疑惑,请佛开示。所以第一件事情,佛陀把自己的智慧跟功德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

第二个,佛陀讲到自己的内心是怎么成就的。佛陀讲到自己因地的根本,就是证得实相。这个是关键。佛陀您老人家怎么能够成就这么甚深的智慧、怎么能够成就这么广大的功德呢?因为佛陀证得了诸法实相。所以它整个后面的经文,核心思想就是:修行的成败不在法门的高下,而是你的知见。你用什么观念来修行,决定了你未来的格局大小,决定了你未来的功德是不是圆满。

所以后面就谈到所谓的“众生知见佛知见”的差别了。我们先谈谈三乘人的知见。就是刚开始,这些声闻、缘觉、菩萨,没有看《法华经》之前,他们是怎么样的心态来面对修行。

在古德解释说,过去的三乘人没有听《法华经》之前,是秉持因缘的教法,诸法因缘生。从凡夫的角度,凡夫是创造杂染的因缘,所以流转生死。佛陀反其道而行,讲到还灭门,佛陀创造了清净的因缘。比方说,佛陀要我们修四谛法门,成就涅盘的功德;比方说我们修十二因缘,成就辟支佛果;我们修六度的因缘,而成就菩萨的功德。所以在三乘人的观念里面认为,一切法都是因为我创造了一种清净的因缘,我才有三乘的果位。当然,从因缘的教法这样讲是合理的。一切法是因缘创造出来的,非常公平。你造什么因缘,就得什么果报。

但是,到了本经,佛陀要改变这个思考了。也就是说,因缘法是有所不足的,佛陀必须要把它补足了,因为前面是方便。因缘法的教法有两个缺点:

第一个,你从因缘的观念去修行,当然可以修因证果,但是它第一个问题就是,心不安稳。因为因缘本身也是一种心外求法。虽然这个法是一种清净的、庄严的法,但是从本质上来看也是一种向外攀缘,只是你攀缘的是一个好东西,如此而已。但是攀缘的本质没变。所以它这个地方是说,二乘人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他没什么问题;等到成就果位以后,不同的人、不同的果位聚集在一起互相比较的时候,心中就有疑惑了。肯定他们心中不安稳,虽然成就圣道,还是不安稳。不安稳就产生疑惑了。所以说,依因缘所生法的观念来修学,第一个问题出来了,就是“弟子心不安”。

第二个,这个因缘所生法是向外攀缘,他会产生法执。因为因缘的生灭变化它本身不安稳,他就会对它所生的这种功德生究竟想。比方阿罗汉,他好不容易成就涅盘,他就把全心全意的心住在涅盘,然后就不想进步了。包括菩萨也是这样。菩萨如果是秉持因缘的教法,成就布施的功德、成就持戒的功德,他就被这种功德给绑住,产生法执了。

诸位!法执一生,一个人就不得自在了,你只能够解脱。你看佛陀在《华严经》里面讲到,佛陀的功德能够一为无量、无量为一,能够小中现大、大中现小。这个就是佛陀对一切法不产生执着。我执易断、法执难除,所以这个时候佛陀必须要处理法执的问题了,因为它不但是不安稳,而且这个法执坚固。

法执要除,首先请你改变你的观念。佛陀的意思就是说,一切法不是因缘生,一切法是我们一念心性现出来的。就是要把“因缘所生法”改成“万法唯是一心”,这是根本思想的改变。就是,你现在不能用这种知见来修行了;用这种知见来修行,三乘人已经到顶了,没办法进步了,所有因缘的修学你们都已经到了极限了。佛陀必须要处理这个问题。就是说,怎么能够开权显实、会三归一。当这些三乘人修到一个程度,把他会归到佛道来,而不是各走各的。把因缘观变成真如观,他的核心思想,就是你要做两种观照:从凡夫开始,你要观照你这一念心,“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第一个。就是所有的妄想都是后来有的,就是把心拉到我们的原始点。第二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虽然离相清净,不可思议的是,这一念清净心具足无量无边的性功德。

所以,当我们所有的事修加上这种内心的理观,我们就明白:你的布施,你未来成就快乐的果报,不是因缘给你的,不是因为你造作的布施因缘给你的,是你的心给你的!“托彼依正,显我自性。”我通过布施法的所谓的事造法界,去启发我内在的理具法界。我这一念心本来具足布施的功德,我只是假借布施的法门把我自性的功德开显出来。所以它是完全站在一念心性的角度来广学一切法门,这样才能快速成佛。

所以诸位!成佛已经不是技术面的问题,而是心态的问题了。从本经的意思就是:你不改变你的心态,你就没办法跳脱你过去的这种小框框。你自己修习四谛法门,你用苦集灭道,虽然把你从生死的此岸带到涅盘的彼岸,但是你也被苦集灭道给限制住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初带你离开生死的是四谛法门,现在把你框住的也正是四谛法门。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开始要解开三乘人自我设限的这些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的执着了。解开之道,就是法法会归心性,这才有办法解开。

从这个地方我们知道一个观念,法没有错。诸位!我们今天要消灭的是法执,不是消灭法。“但去其执,不去其法。”你说,欸,那这样子,我四谛也不修了,六度也不修了!你错了,佛陀可没要你去消除法。这些法可是无上甚深微妙法!你不能落入执着。所以我再讲一次,本经所要消灭的是执着——法执,而不是消灭法。

就是说,当我们多了一套程序,内观真如,安住一念心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以后,所修的法门都是成佛之道,都是一佛乘的法门。我们只要做一件事情:从今以后,改变你对人生的观念——诸法不是“因缘生”,诸法是“万法唯是一心”。你只要改变这个观念就可以了。

当然,改变二乘人的观念不容易,因为他长时间修四谛十二因缘,这种法执很坚固。佛陀要把它拔除,要有一段时间的。我们看后面二乘人跟佛陀的互动,可以看得出来,拔除法执不容易。

佛陀把前面长行文的赞叹佛智,所谓的开显实相这个观念,作了一个重颂,一个总结。

是法不可示 言辞相寂灭

诸余众生类 无有能得解

除诸菩萨众 信力坚固者

诸佛弟子众 曾供养诸佛

一切漏已尽 住是最后身

如是诸人等 其力所不堪

假使满世间 皆如舍利弗

尽思共度量 不能测佛智

正使满十方 皆如舍利弗

及余诸弟子 亦满十方刹

尽思共度量 亦复不能知

辟支佛利智 无漏最后身

亦满十方界 其数如竹林

斯等共一心 于亿无量劫

欲思佛实智 莫能知少分

新发意菩萨 供养无数佛

了达诸义趣 又能善说法

如稻麻竹苇 充满十方刹

一心以妙智 于恒河沙劫

咸皆共思量 不能知佛智

不退诸菩萨 其数如恒沙

一心共思求 亦复不能知

这以下把佛陀智慧的内涵表达出来。

“是法不可示。”这是佛陀自证的法门。佛陀为什么有这么广大的功德,有这么甚深的智慧呢?核心思想只有这个,就是佛陀安住诸法实相。佛陀在因地的时候正念真如,一方面观“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一方面观“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一方面离相清净,一方面具足无量的性功德,等待我们去修一切法来开发。这种一心真如的法门,是不能用任何相状去表达的,因为它超越因缘所生法。你用因缘去修证,这个东西你修不来。因为它是众生本具的,它可不是你修来的,所以它不能用因缘的相状来表达。

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也不能用言辞说清楚、讲明白。我们讲万法唯是一心,摄用归体叫万法一心,依体起用叫一心万法,这也是方便,这个是很难用言辞去讲清楚的。那么其他的众生,初地以前的所有的三乘人,都没办法了知的,因为三乘人过去都秉持因缘所生法。

诸位!一心真如可不是你修来的,我们只是通过佛陀的开示发现了这件事情。就好像说,你们家的土地里面藏有珍宝,这可不是你赚来的,你是有高人指导,才知道:哦,原来我的土地有这么多珍宝!就是说,你是一个乞丐,结果你的爸爸是大富长者。这个是你出身的背景,这也不是你修来的。

诸位!修行,不是什么东西都靠你去修。你靠你自己去修,你修到什么时候?你自己有一种力量,你不把它启发出来,你老是向外追求,你修到什么时候?佛陀意思就是说,你们今天如果不改变观念,老是要向外去追求因缘所生法,去追求四谛、十二因缘、六度,那你们永远不知道佛陀是怎么回事了,你们只有三乘果位可以得到。也就是说,你的生命只得到解脱,谈不上成佛!当然,有例外,“除诸菩萨众,信力坚固者。”

真如的功德不是修来的,那我们凡夫该怎么办呢?就是仰信,只有一条路。

你说,我一天到晚打妄想的心,本来清净、本来具足,我怎么证得呢?你先相信这件事情!仰信真如佛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你先对佛陀有信心。佛陀这么说,你先相信。

其他的,只要不从信心下手的,其他的三乘弟子,即便曾经供养诸佛,而且断除了三界的见思烦恼,成就了有余依涅盘,今生是最后一次生命……也就是你整个修行,从解脱道来说你已经到顶了,今生是最后一次了,“如是诸人等,其力所不堪!”所以,这个真如本性,不是说你修行高你就知道,不是这样子的。它是一种内观,它不能外求的。

所以,佛陀第一段是讲到“妙法不思议”。就是这种真如的功德,你只有一条路,就是研究经典,生起信仰,然后慢慢地从这个地方去思惟。

“妙法不思议。”我们看看三乘人对这个一心真如的法门是怎么个情况。先看声闻人。说是“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舍利弗可不是一般人,那舍利弗是声闻人智慧第一的。即便他是智慧第一,以他的智慧力也不能究竟知道佛陀一心真如是怎么回事。即使是满十方的人都像舍利弗尊者,还有其他的诸大弟子,比方说目犍连尊者、须菩提尊者,也是满十方刹,用他们的智慧都不能了知的。佛陀意思就是说:声闻人,你整天修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你也永远不会知道佛陀是怎么回事的。这已经超越你这个法门的范围了。不是说你整天老实地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就能够开这个智慧。没这回事!这种智慧只有一个方法,靠佛陀清净的传承,叫做“诸佛之所护念”。就是佛陀代代相传,十方诸佛护念。这第一个。

我们看看辟支佛。声闻人修四谛不能了解,那辟支佛修十二因缘,稍微高明一点,他们了解吗?

“辟支佛利智。”辟支佛他的解脱道是观十二因缘,无明缘行,慢慢慢慢地无明灭则行灭……乃至于爱取,断爱取。他也是修到顶了,也是“无漏最后身”了。这些人也是满十方界,其数如竹林之多,而且一心一意地用他十二因缘的功力,经过无量劫的时间,来思惟佛陀一心真如的智慧,“莫能知少分”!所以,你用法门的修证,也不能了解佛陀一心真如的妙法。这个可不是修来的。

看看菩萨能不能了解一点。

“新发意菩萨”,就是外凡资粮位的菩萨,他每天忏悔业障、积集资粮,供养无数尊佛,而且通达了大乘的空性,又能够善说妙法,又能够修六度来自利利他。那么数量有多少呢?“如稻麻竹苇”之多,“充满十方刹”中。这些凡位的菩萨,外凡的菩萨,一心一意以他的空性的智慧,在恒河沙劫的时间来思量佛陀的智慧,也是不能了知的。乃至“不退诸菩萨”,不退诸菩萨是指内凡加行位,就是我们一般说的三贤位——十住、十行、十回向,他们已经断了见思,成就位不退、行不退。这么多的不退转菩萨,其数如恒河沙之多,也是一心一意地去思求,也不能了解一心真如的智慧。

所以它这个说什么意思呢?就是佛法是两条路的:事修是一条路,理观是一条路。你不能够说,欸,你好好拜佛念佛,你就开智慧。没这回事情!不要说你开不了智慧,阿罗汉都开不了智慧,辟支佛也开不了智慧,因为它是两条线——事修跟理观。我们看放光现瑞,光明是光明、相状是相状。你今天没有佛陀的智慧引导,你永远不知道你后面有那一道光明,没有人会知道。不要说我们不知道,阿罗汉都不知道,内凡位的菩萨,加行位的菩萨都不知道,因为它是两条路。也就是说,这个理观的智慧,不能靠修行的经验得知。

我们看唐朝雪峰禅师的开悟过程,就知道理观跟事修的差别。这个雪峰禅师在唐朝很有名。雪峰禅师他是十七岁出家,出家以后就学了一点教理,二十岁以后就受戒。受完戒以后,禅宗就是要参禅,要参访善知识。因为禅宗它不从教理悟入,它是以心印心,用开悟的心、祖师的心来引导你。以心印心就是用心来引导你就对了,不管它用什么方法。

他第一个参访的是洞山良价禅师,也是很有名的。他那个时候因为年轻,就派到了厨房去煮饭。他有一天煮饭的时候,洞山禅师刚好从旁边经过,就点他一下。他说:你煮饭,在洗米的时候,你是淘米去沙,还是淘沙去米?就是说,你是把米留下来,还是把沙留下来?雪峰禅师也不简单,他说:米沙一起去。就是米沙通通淘掉。其实对了一半。当然洞山禅师知道只对了一半,继续问,米沙一起去,那大众师吃什么呢?哦,他回答不出来了。

我们从这个地方来推论他的心态,雪峰禅师知道空,但是不知道不空。就是说,他只知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他离相;但是他不知道“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所以这个佛法很妙,“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少一个,另外一个就没有用了。它这两个,你要么两个具足,要么两个都没有。开悟也是这样,你要么没悟,要么就是一百分。开悟的东西没有五十分的,五十分就是没有开悟,九十分也没有开悟。它跟我们学教理不一样。这种悟就是你要么全部悟到,这两个同时存在;要么你就是没开悟。

这个时候他能够把米沙一起去,但是他不能显,他没办法承当。他应该说:“米沙一起去!”“那你知道这个大众师怎么办呢?”“大众师米沙一起吃!”那就过了。因为禅宗是听你的意思,它根本不讲,它听你的心。就是说,你破妄以后有没有显真?结果他没显真,可惜了,那就是一般的空性了。一般的空性,它破妄以后没办法显真。但是内观的人,他一破妄,他一定会显真的。

所以洞山禅师就说,那你的因缘不在我这了。我点拨你,你没有开悟,我也不想浪费你时间了。就建议他到德山祖师那里。德山祖师有一个规矩,一进禅堂,他禅堂里面也没摆佛像,摆了两句话:问即有过,不问犹乖。就是:你问我问题,你就有问题了。你不能够问!但是你不问也是不行。所以问也不对,不问也不对。那内行人就知道,因为仁者心动嘛。后来他就跟随大众,就跑到禅堂参禅。

参了几年以后,雪峰禅师想,这样子参下去也不是办法。他打足了勇气去问德山禅师。他就私底下问德山禅师说:“从上宗乘,学人还有分也无?”就是说,禅宗的这种内观智慧,到底我有没有希望?我到底是不是这种根机?要不是的话,你早点告诉我,我好修其他法门。那么德山禅师听他一讲完,二话不说,一棒就打下去。德山棒,这他的家风:我叫你打妄想!一打下去,欸,还真有效果。他的悟处就有一点心得了,知道莫向外求。但是他心中还有一点疑情,最后一点点疑情。那么这一棒打下去(看禅宗书籍上的那个公案),他是突然间全身冒汗,他是有点悟处了,那个光明快要出现了。

后来有一天,他就跟他的大师兄——就是岩头禅师,德山祖师的一个大徒弟,这个岩头禅师是开悟的,他们两个人下山一起办一件事。办完以后要回山的时候,遇到了大雪。这个雪下得很大,所以没办法,就在山下随便找一个小酒店住下来。这一住住了七天,没办法,雪老是不停。他们两个在小酒店一个小房间里面,岩头禅师到了天黑就倒头睡觉,雪峰禅师到了晚上不敢睡,就挺着腰,在那边打坐。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到了第六天,最后一天晚上,岩头禅师就看不下去了,就说:你晚上老也不睡,你在干嘛呢?说我在参禅。岩头禅师说,你为什么老坐那边参禅?雪峰禅师说,我心不稳,他日终为它所累。说我的心找不到安住处,我害怕我这个不安稳的心来生会被它所拖累,落入生死业报当中。我一定要在我死亡之前把这件事搞明白。然后岩头禅师说,那你为什么不稳呢?云何不稳?雪峰禅师就把自己的经历说出来,说我一开始参访洞山禅师,洞山禅师教我淘米的方法;遇到了德山禅师,吃了一棒。经过种种的修学,我一直找不到悟处。

岩头禅师讲了一句重要的观念,跟本经有点相似。他说,从法门入者不是家珍,从心胸出者盖天盖地。我们解释一下。

雪峰禅师的问题就是太执着那个法门、过程,把自己给绑住了。就是说,每一个禅宗都有它的法门,不管是打你骂你也好,它只是一个方便门,那个不是重点。它的重点要你回光返照。它打你也好,骂你也好,它重点不是要打你,重点也不是要骂你,重点也不是要你去淘米,看你能不能够借事修心、能够回光返照你的心。是谁在淘米?是谁在打坐?打坐者谁?淘米者谁?你要把你那个本来面目找出来。那你今天是心外求法,你去注意那个淘米的行为,你去注意那个打坐的行为,你去注意那个棒子是怎么打你的,所以你就落入了法门的执着了。这个是你的一个盲点。雪峰禅师听到这一句话以后恍然大悟,跪下来跟岩头禅师顶礼,从今以后变成大善知识。

就是,同样一件事情,你是怎么切入的?所以智者大师说,四谛法门通四教。谁说苦集灭道是通阿罗汉?如果你能够法法消归心性,你能够圆教的无作四谛,你就直趣佛道!法门只是你本身的需求。你有这个烦恼,你就可以修四谛法门;你没有这个烦恼,你就不需要修。所以,我们会从以前因缘法门的修证而会归到——其实生命是一种自性功德的开显,这个就是妙法。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今天不从心性的观照来带动所有的修学,你即便是做了无量劫的修学,你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你离佛陀的智慧跟功德那就差太远了。关键就在这里。

前面讲到三乘的修行者是不能了知的,那么这个“妙法”谁能够了知呢?我们看佛陀的总结。

又告舍利弗 无漏不思议

甚深微妙法 我今已具得

唯我知是相 十方佛亦然

这个无上甚深微妙法,只有一个人究竟了知,就是佛陀跟十方诸佛。所以佛陀告诉舍利弗说:“无漏不思议,甚深微妙法,我今已具得。”“甚深微妙法”指的是实智,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的那一念,“万法唯是一心”的那种智慧,“唯我知是相”。当我们依体起用的时候,我们一心能够开出万法。佛陀为什么能够广设方便?佛陀为什么能够对声闻人讲四谛、对缘觉人讲十二因缘、对菩萨讲六度?因为佛陀证得了这一心的观念,所以他能够一方面从自受用,能够所谓的即权而实,万法唯是一心,又能够即实而权,而一心开出万法。不是我释迦牟尼佛如此,十方诸佛都是如此。所以成佛的正因就出现了,就是他证得了一心真如,所以他能够开合自在。这个是说明了成败不在法门的操作,而是你内心是不是能够真实觉悟那种一心真如的妙法。

己二、动执生疑分二

那么佛陀讲到这,是把佛陀的智慧讲完了。那佛陀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什么把佛陀这个一心真如的智慧开出来呢?当然是己二的“动执生疑”,摇动三乘人对法门的执着,而使令他们生起疑惑,来进而向佛陀请求开示。

庚一、明诸佛显实

舍利弗当知 诸佛语无异

于佛所说法 当生大信力

世尊法久后 要当说真实

这地方讲出两件事情:第一个,舍利弗你应该知道,“诸佛语无异”。今天不但是我如此,十方诸佛教化众生的原则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所有的佛陀一出来,一定是两段式的教学,一定是先施设方便,最后再开权显实、会三归一。十方诸佛都是这样子做的。因此,事到如今,你们要做的就是“于佛所说法,当生大信力”。这是第一个,劝信。

第二个,显实。为什么要相信呢?因为“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这句话在《法华经》相当有名。就是佛陀开演因缘所生法以后,他总要会归到一心真如了。佛陀不能一直讲因缘所生法,这个是没办法收尾的。讲完因缘所生法一段时间以后,众生修学各有成果,佛陀一定要把这些因缘的法会归到一念心性,这才圆满。

这个地方,劝信的意思就是说,当然一般有人说修行依法不依人,这个观念也不见得对。有些法门是一种思议境,比方说因缘果报,你造善得安乐果报,造罪得痛苦果报,这个可以理解,你可以判断这个法对不对。诸行无常无我,你从日常生活也知道,生命是变化的,是不可掌控的。但是如果说我们一念心性本来清净、本来具足,这种不思议境,你怎么依法呢?你只能依人。

所以佛陀告诉舍利弗说,你现在要放弃你过去的思惟了,不能用法的思惟。用法的思惟,我后面的话你就听不进去了。佛陀意思就是说,你先放下你过去的成见,你先对我有信心,我才有办法改变你,我才有办法拔除你无始的法执。就是说,“于佛所说法,当生大信力”,你必须对佛陀有信心。这第一个。

第二个,为什么我要讲真实语呢?因为三乘的法门,如果从因缘一直修下去,它就没有会归处了,它没办法收尾了。比如说,你修四谛十二因缘、证得阿罗汉果,然后呢?然后没了!那走不下去了,事实上就走不下去了。我们看天台宗给阿罗汉什么名字?叫无学位。没办法!他这条路到底了,除非换跑道。就是这个高速公路,走到这边,它的道路没了,无学位了。

那怎么办呢?那佛陀必须怎么样?“要当说真实。”必须开出一条路给他,要衔接这条路。这就是佛陀为什么要开权显实。因为不得已,不开权显实三乘的果位就没办法收尾了。就是说,三世诸佛都是这样做的,都是先开方便门,最后一定要做一个动作——示真实相,一定要把它会归到一心真如。三世诸佛都是这样做的。这第一个。

庚二、明释迦开三

告诸声闻众 及求缘觉乘

我令脱苦缚 逮得涅盘者

佛以方便力 示以三乘教

众生处处着 引之令得出

前面是讲显实,这个地方是讲施设方便。佛告诸位声闻众及缘觉众,乃至于诸位权教的菩萨,说,我过去用三乘的法门让你们脱离生死轮回的痛苦,而成就涅盘的安乐。这个就是我先用方便力来开示三乘的教法。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众生处处地执着,“引之令得出”。

这个就是佛陀为什么不一开始把话讲清楚、说明白。就是说,现在我们到法华会上会觉得很奇怪:一心真如有那么难吗?佛陀一开始就把话讲清楚就好了,为什么一定要分两段来引导呢?这个地方讲出一个重点:因为“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这句话是佛陀为什么要两段式教学的主要原因。佛陀是不得已的,因为我们众生长时间在三界轮回,我们已经习惯了在因缘里面去追求,我们所有的执着都是从日常生活得来的。

为什么“众生处处着”?你看,比方说有一个人饥饿了很久,他突然吃了面包,就对面包产生坚固的执着。他就说,哎呀,这个面包真是好东西。这个有道理吗?没有道理。执着哪有道理?为什么叫无明呢?就是这种执着是没有任何理由的,他完全是凭他自己的感受,再加上自己的妄想,合起来。所以众生的执着是没有章法的,处处执着。

这种执着发生的处所在哪里?正是因缘所生法,我们熟悉的范围。今天如果你是佛陀出世了,你看众生都在因缘里面执着,你敢讲出一个非因缘所生法的一心真如吗?我相信你也不敢,因为距离太遥远。所以佛陀必须把这个真相收起来:好,你们不就是喜欢在因缘执着吗?从哪里跌倒,咱们就从哪里站起来。佛陀就跟你讲因缘所生法。他说,你们不用改变观念,你希望在因缘里面追求,我因缘里面照样有好东西给你。你既然要执着,你就执着四谛十二因缘,你可以从因缘里面创造涅盘的快乐。因缘所生法,有杂染的因缘,有清净的因缘。当然一开始是先有痛苦的因缘、快乐的因缘,你应该放弃痛苦追求安乐。在快乐里面有过失,佛陀再区分,有杂染的因缘、有清净的因缘。哦!凡夫一看,这么简单!反正这都是我的熟境界,我无量劫来就在因缘里面打滚。你告诉我不用离开因缘所生法,那好极了,我做得到。所以三乘人就在因缘里面,从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的修学当中,都离开生死了。那你佛陀怎么办呢?就是说,你与其执着一个痛苦的东西,你倒不如执着一个功德的东西、涅盘的东西。就是,佛陀是不得已了。

当然,诸位都学佛很久。如果你一初学,我跟你讲说,其实你布施布到最后,那个功德是你自己显现出来的,你会布施吗?你就不布施了。什么东西都会归到一念心性,他心中没有一个目标。就是说,我们凡夫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让我追求。为什么?因为我们习惯这样子,这个是轮回养成的习惯,没有对错。就是他已经习惯有个东西。我现在告诉你说,你往生极乐世界,你念佛,其实极乐世界也是你自性本具,阿弥陀佛只是一个助缘,以弥陀为增上缘启发你自性的功德。你那个往生的意愿就降低很多了。凡夫的善根力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东西来引导,就是“引之令得出”。佛陀意思就是说,反正我先给你拉开三界再说,后半段我再来处理。佛陀有本事处理后半段的。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佛陀教育众生是两段。就是,第一个,想尽任何的办法先满足你的愿望,总之先把你从三界拉出来。即便这个方法是有一点不圆满,也没关系,好过你再轮回。佛陀只能这样子干了。所以,为什么“示以三乘教”?因为众生就在因缘里面执着,所以我不得不以其人之道反制其人。我就在因缘里面创造一种功德相来引导你,让你从这种杂染的执着变成清净的执着。出来以后,虽然你的修行带有法执,但是后续佛陀有办法处理的。

喜欢妙法莲华经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妙法莲华经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我在日本当棋圣原神:混在提瓦特的那些年我有七个技能栏楚汉群英传山村嫂子的秘密穿书后,我成豪门大佬追求对象神豪系统:穿成豪门炮灰真千金后联盟语音包,扮演角色就变强谁懂啊,我的死对头竟是逆天奶娃火影,从自创血迹开始吊打忍界茫渺人间我的背后灵是帝皇四合院:遁世启新里程快穿之我为女主打辅助卡牌,开局赌出了至高模板闪耀漫威的圣斗士重生之征战岁月符文之地的奇妙冒险快穿攻略:兽系boss,宠上瘾甲午崛起
经典收藏一剑,破长空重生后,陆爷抱住了正牌心尖人原神:始源律者的光辉照耀提瓦特重生后,国公嫡女只想躺平摆烂海贼:我有大将派大星凶宅鬼探昭棠赋青云平步死后:偏执王爷他为我殉葬了怦然心动冲喜那日,病秧子相公他醒了应世武道圣尊各天涯军嫂俏!军爷糙!八零随军闪了腰臣与陛下平淡如水从弃婴到总裁龙珠:我用三个愿望直接起飞!合约当妈爆红娃综精灵:小智,冠军了系统才来
最近更新我重生后,哥哥们都真香了穿越之我的太子相公重生之我怎么又又重生了不正经修仙:开局偷听合欢功都首富了,你让我去摆摊卖烤肠?重生归来,贵女她不对劲王爷,王妃又去皇宫摆摊了帝娇幽冥之契姐妹先嫁我后嫁,她嫁儿子我嫁爸太子妃掐指一算,疯批殿下心惊胆战快穿:每一个位面都是救赎文诡夜世界,我能看见别人血条快穿之为了功德努力打工大权在握后,新旧夫君挠破了头时光与你,情定今生从私吞宗门灵石矿开始崛起柯南,从掉下小哀开始发现外室子后,整个侯府跪求我原谅盛唐奇幻录
妙法莲华经 妙音0 - 妙法莲华经txt下载 - 妙法莲华经最新章节 - 妙法莲华经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