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皇帝发话,将‘岑文本为江南世家开脱’一事定论,房玄龄连忙又道:
“陛下,臣以为...卫公所言极是,江南乱局背后必有更大阴谋。
当务之急是加快救援进度,同时命萧瑀尽快查明参与作乱的世家,收集证据,以便日后处置。”
李靖点头附和:“房相之言在理,另外,某那不肖学生苏定方,已在利州站稳脚跟。
陛下可命他密切关注嶲州叛党动向,防止其与江南世家勾结,扩大乱局。”
李二陛下沉吟片刻,说道:“好,就依你们所言。
房卿,你即刻传令萧瑀,命他限期查明真相,若敢推诿,朕唯他是问!
李卿,你负责统筹军务,确保尉迟恭大军抵达巴州前,并无他事阻碍!”
就在此时。
“陛下,山南有战报送达!”
王德的声音透过政事堂的门帘传来。
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瞬间搅乱了堂内刚见缓和的气氛。
李靖原本端坐胡凳上,双手交叠置于膝前,可一听到山南二字,身体猛地向前倾了倾,后背挺直如弓。
那双常年征战沙场、见过无数血雨腥风的虎眸里,也是人生头一遭浮现出难以掩饰的惊慌。
手心悄然攥紧,指节因过度用力苍白无血色,薄薄冷汗顺着掌心纹路渗出,浸湿衣袍袖口。
若山南无信传来,他还能强行欺骗自己,说有苏定方在旁参谋,李斯文必然会安然无恙。
可若这次传来的是噩兆,一时间,他竟不知该做如何反应。
房玄龄的反应更是明显。
原本正端着茶盏,想借温热的茶水润喉,平复心绪。
此刻手剧烈一抖,茶水溅出些许,落在深色的袍角上,留下点点湿痕,却迟迟浑然未觉。
只是精明目光透露出急迫,死死盯着政事堂门口,喉结不自觉的上下滚动。
这些日子,房玄龄表面上镇定自若,忙着调度粮草、安排援军,试图麻痹心急如焚的情绪。
但人总是骗不过自己。
多日以来,每逢夜中入睡,房玄龄便会被噩梦惊醒。
脑海残留的,尽是李斯文浑身是血、朝他长长探手的求救模样。
他与李斯文虽无血缘,彼此间情谊却胜似叔侄。
且不说李绩临行前近乎托孤般的寄托,还有李斯文常年照看房俊的情分。
就说当初李斯文驰援凉州,便是他手把手教其如何在规矩内捞功,确保自己平安,生怕此子出丁点意外。
可如今...若这孩子真在山南遭遇事端,他又如何能承受,这宛若老来丧子般的悲痛?
高士廉将两人反应尽收眼底,心里不禁轻轻长叹。
卫国公卫国公,保家卫国。
就算是当年李靖临危受命,卧雪山定突厥、生擒颉利可汗。
多少次身陷绝境都面不改色,尽显大将风范;
而房玄龄更是以谦逊尔雅着称。
哪怕是在朝堂上遇到多大风波,总能给人留下一种从容应对的印象。
可如今,这两位久经风浪的老臣,却为了一个别家儿郎乱了方寸!
父辈情谊是一方面,但二人对李斯文的看重,更胜自家亲子一筹。
高士廉端起茶盏,不紧不慢的抿了一口,但茶水再如何宜人,却也无法驱散心中唏嘘。
白发人送黑发人,人生最大的悲事,莫过于此啊。
岑文本坐于一旁,眼神闪烁。
说实话,他是既盼着李斯文出事,好让嶲州乱党的真相稍稍延后;
却又怕李斯文真的战死,皇帝迁怒之下,连带着他们这些前隋老臣也会倒大霉。
此刻见李靖和房玄龄如此失态,他心中竟生出几分隐隐羡慕。
他这一生颠沛流离,膝下只有一子,只可惜中人之姿,守不住自己留给他的偌大政治资产。
可若岑长倩也能像李斯文般,深受皇帝与两位宰相的如此看重,将来等他百年,也实属无憾。
只可惜...这位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有化解不开的仇怨。
众人心绪各自纷飞,李二陛下早已站起身来。
原本紧锁眉头拧得更紧,快步走到政事堂门口,对着门外高喊一声:
“王德,快把战报呈进来!”
说话间,他余光瞥见李靖和房玄龄的模样,心中的歉意与愧疚如潮涌来。
本是毫无血缘的叔侄关系,房玄龄、李靖尚且会对李斯文如此牵肠挂肚。
李二陛下不敢想象,若今天在政事堂里等候消息的,是亲爹徐懋功的话,自己又该如何慰藉。
得知自己寄予厚望的次子身陷险境,这位儒将...怕是要当场昏厥过去!
徐家两子,大儿子李震体弱多病,不堪重用。
唯有李斯文这孩子,浪子回头金不换,身负才华又有胆识,本该是他预想中,将来辅佐太子的栋梁之臣。
可如今却因自己对江南世家的轻视,陷入这般境地。
“陛下,战报在此!”
王德快步走进来,双手高高捧着一份密封战报,封皮上印着红色翎羽标记,是紧急军情的象征。
李二陛下几乎是抢一般接过战报,手指有些颤抖的撕掉火漆封口,抽出其中信纸。
房玄龄和李靖对视一眼,纷纷凑上前来,目光紧盯皇帝手中信纸,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等目光中映入一封表面干净的战报,没有丝毫血迹浸染后,两人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些许。
若是真的到了绝境,战报恐怕不会如此规整。
李二陛下快速浏览着信中的内容,越看脸色越沉。
信中写道:“陛下钧鉴:
臣苏定方谨奏,巴州僚人之乱,情势危殆。
彼辈手持我军制式兵器,攻势如潮,锐不可当。
然江南各州郡府却作壁上观,按兵不动,致使蓝田公所部深陷重围,孤立无援。
驰援破阵之际,蓝田公却自持师承医道,悬壶济世乃天职本分,不愿见异族肆虐,侵我河山,祸及百姓。
自当死中求生,力求杀尽敌寇,解救山南黎民于水火之中。
临别之际,挥毫有诗篇,以明其志。
孩儿立志出乡关,功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蓝田公豪情壮志,臣又岂能独善其身。
此战虽十死无生,然国难当前,此身不过是以死许国,只憾辜负恩师期盼。
临阵仓促修书,特向陛下禀明战况,若遇不测,只望陛下珍重龙体,中兴社稷。
臣李斯文、苏定方绝笔!”
喜欢大唐极品帝婿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大唐极品帝婿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