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沉沉,万籁俱寂。
西席别院回廊的深暗阴影里,寿星佬鱼总管如石雕般静立,仰首望天,唯有袖中微颤的指尖,泄露了其心底波澜。
未几,清明殿门开,皇帝朱启明的龙辇起驾;
几乎同时,四位国公亦自配殿暖阁而出,穿过寂静御街,恰于景运门前与圣驾无声汇合,默然随行两侧。
别院大殿前,鱼总管早已肃立迎驾。
殿门洞开着,内里灯火通明,映得殿外夜色愈发浓重,那死寂的殿宇宛如一头蛰伏巨兽,张开幽深巨口。
朱启明落轿,未发一语,抬手制止六部尚书等人拜礼,只朝鱼总管微一颔首,目光便掠过四公,直刺向大殿深处。
四公上前执礼,皇帝仍不言语,率先迈步,龙靴踏碎满殿凝固的空气。
鱼总管适时高呼一声:“陛下到!”旋即碎步紧随。
四国公依爵位高低,无声鱼贯而入。
殿内众人当即肃立行礼,山呼:“拜见陛下!”
“今日乃鱼老寿辰,诸卿不必拘礼,坐。”
朱启明声音平和,目光却坚冷如刀,穿过人群,直抵御阶之上,脚步未有丝毫停滞,径自走向主位。
直至此时,杨天祏方侧首,对身旁紧绷的纪绍圣平淡道:“陛下赐坐,谢恩。”
言罢,即向皇帝方向低首执礼,扬声道:“臣,不负圣望,寻得忠良之后,回见陛下。”
朱启明不动声色,步履沉稳地登上御阶,凌厉目光始终锁在纪绍圣脸上。
纪绍圣身体紧绷如弓弦,微微升起,目光躲闪向杨天祏,触及其视线的一瞬间,又定住身形。
朱启明行至主位前,袍袖一拂,转身落座,右手同时已按在纪绍圣肩上,口中发出一道沉稳雄浑的赞许:“好!”
两人就此并肩而坐。
纪绍圣半边身子紧紧靠着蟒椅扶手,单臂环抱,手指死死抠入蟒鳞刻纹中。
此时,鱼总管方才缓步登上御阶,脸上堆起僵笑,“这娃儿,甚是喜人。”
说着,他双手托起小女孩,转身在自己座中落定,将女孩安置于腿上,单手环抱。
小女孩抿着红唇,那双乌溜溜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鱼总管颌下飘荡的雪白长须,眼神愈来愈亮。
朱启明目光从小女孩身上移开,落向御阶下肃立的四位国公,礼敬道:“四位上柱国,请入座。”
“谢陛下!”
四公回礼,视线于空中一触即分,相继落座。靖国公袍袖一拂,坐下时目光似不经意地扫向下首左侧的大司空。
大司空欧阳通眼神微动,当即扭身向御座执礼,言语间机锋直指杨天祏:
“杨天祏!今日乃鱼老寿辰,你献上这‘金童玉女’,是何居心?莫非意在诅咒鱼老,更或藐视陛下天恩?”
杨天祏冷目相对,声色俱厉:“老匹夫!你刻意曲解本王美意,构陷忠良,才是真正居心叵测!你这般气急败坏,莫非是因渝洲之战阴谋败露,而今心虚了?”
“杨天祏!”
右下首座,大司马朱耀霆拍案而起,声如洪钟,“庙堂之侧,岂容你肆意撒野!”
杨天祏只淡淡斜睨他一眼,好整以暇地调整了下坐姿,轻飘飘道:
“人敬一尺,我敬一丈。既知庙堂之高,犹敢直呼本王名讳,是在彰显你三公之尊,还是……欲凌驾于陛下钦封的王爵之上?”
欧阳通下首,大司徒齐云海忽地哈哈一笑,笑声意味深长:“镇南王?呵呵,这称呼……怕是不便在此刻提及吧?”
此话如一块寒冰坠入殿中,紧张气氛骤然一沉。众人皆低眉垂首,唯有眼角余光,隐晦地扫向御座之上。
朱启明却恍若未闻,依旧耐心地、反复整理着纪绍圣衣袖,仿佛全心沉浸在关怀忠良之后的温情之中。
杨天祏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嘴角勾起一丝微不可察的邪笑,慢条斯理道:
“当年离京,二总管遣耿前辈一路随护,直送入岭南,更在哀牢关为我斩过一圣。此事,想必镇国公……早已知晓?”
镇国公默然不语。殿内众人目光交错,心下已然雪亮。
杨天祏不再看他,目光转向始终沉默的鱼总管,声音平和却字字千钧:
“当初,二总管亦曾亲口提点,道是‘平定南蛮,便封王’。”
鱼总管长眉轻轻一颤,依旧默然。满殿寂寂,再无人出声,所有压力与等待,又一次无声地汇聚向御座之上。
朱启明指节轻叩纪绍圣手背,目光掠过鱼总管阴郁的面庞,扫向殿下群臣,声调平缓:“镇南王所言不虚。朕与二总管叙话时,确曾有此一说。”
视线转向杨天祏,眼底幽光流转,“本欲待镇南王回京,于大朝会上昭告天下,以正其名。”
“陛下隆恩!”杨天祏与之对视,神色肃然。
不料,朱启明话锋陡转:“然则今日乃鱼老仙寿盛宴,镇南王这份厚礼,恐有不妥。满朝文武谁人不知,这金童玉女,素来是陵寝冥器?”
此话一出,众人心神大震,所有目光齐刷刷钉在杨天祏身上。这项“诅咒”的罪名若坐实,足以问罪。
杨天祏脸上却不见半分波澜,反而言笑自若:“陛下,此喻差矣。”
他转而望向面色风雨密布的鱼总管,语调和缓,竟透着几分诚挚:
“《抱朴子》有云:‘金童玉女,侍奉天尊,表天地至清至纯之气’。臣以此相赠,乃是敬仰鱼老一生清正,侍奉先皇、打理宫闱,其赤胆忠心,犹若天尊座前童子,此乃誉其德行高洁,岂可以凡俗伪道同之?”
他略作停顿,目光环视众人,从容续道:
“即便依循凡间习俗,亦当取婚嫁吉兆。‘金童玉女’之像,意在祈愿新人鸾凤和鸣,福泽绵长。鱼老虽非凡躯,然其忠心可鉴,操守可敬,实为陛下股肱、大夏栋梁。
臣借此吉言,祝愿鱼老之精神基业,能如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佑我大夏,盛世永昌——此举此心,又有何不妥?”
一番话语引经据典,舌灿莲花,竟将这份隐含“恶毒诅咒”的寿礼,生生辩作了赞誉“德行高洁”与祈愿“传承不息”的至高颂扬。
满殿公卿瞠目结舌,尽皆哑口无言。
喜欢烽侠道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烽侠道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