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在掌握的线索,这件看似普通案子的不合理处,就都说得通了。
李仕山甚至都能梳理出这件事的脉络来。
自己外甥这件事章化寻肯定不会自己出手,必然是通过秘书孙浩民来进行操作。
孙浩民作为“栖凤帮”的核心成员,在安江的人脉自不必说。
他必定仔细排查了所有面试人员的背景。
恰好周斌父亲身上存在问题,就成了最合适的替罪羊。
一个普通的违纪问题被上纲上线,硬生生办成贪污和挪用公款的刑事案件。
因为只有刑事犯罪,才能彻底断绝周斌的面试资格。
电话那头,刘阳见李仕山久久不语,试探着问道:“老师,下一步该怎么做。”
李仕山又沉默了一会儿后,说道:“辛苦你了,暂时先不动,我先想想再说。”
挂断电话后,李仕山起身走到窗边。
夕阳的余晖将市委大院染成金色。
楼下几个工作人员正在楼下搬运东西,应该是为明天常委会扩大会议做着准备。
这看似平和的场面下,李仕山的心情却一点都不平静。
这个案件的脉络已经清晰,可自己前面要走的路却更加艰难。
陈山河若要翻案,面对的可能是整个安江政法系统的对抗。
这些人比如会出于维护整个小团体的利益,一直对外。
而他李仕山,一个刚刚上任的市委副书记,真要为了一个村支书的案子,与深耕多年的本土势力正面交锋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李仕山心里没有任何犹豫,是肯定的。
前世陈山河为自己付出那么多,在这件事上,自己不支持,那还算个人嘛。
只不过,这事还要从长计议,不能着急。
李仕山望着窗外渐暗的天空,心里嘀咕了一句,“自己现在手里的实力还不够啊,要提早抢班夺权吗?”
这一刻,李仕山的脑海里开始不断地计算着自己如果提早入局的话,将会发生的变数,以及应该提前准备的后手。
渐渐地,窗外最后一抹夕阳沉入地平线,安江市的灯火次第亮起。
或许这一刻起,由陈山河引起,李仕山谋划的安江大地震,要开始了。
第二日,上午九点整。
安江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在市委大楼会议室准时召开。
深红色的帷幕垂落两侧,党徽高悬,庄严肃穆。
椭圆形的会议桌前坐满了市委常委和市政府领导,后排延伸出去的座位上,则是各大市属部委局办的一把手,以及滨江、江北两区的党政主官。
偌大的会堂座无虚席,却静得能听见空调送风的微弱声响,以及偶尔翻动稿纸的悉索声。
这次常委会扩大会议非常重要,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做好下个月即将到来的文明城市评审。
市委书记姚星亮端坐主位,深色西装,一丝不苟的背头,面色沉肃如水,目光冷冽的扫过全场。
“同志们,”姚星亮的声音不高,却异常的严厉,“文明城市创建,是我们安江市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更是对我们执政能力、干部作风的一次全面检验,一场大考!”
“下个月,考评组就将进驻安江,进行明察暗访!现在,已经到了最后冲刺、决战决胜的关头!”
姚星亮顿了一下,继而加重语气,“我在这里,再强调八个字:万无一失,一失万无!”
“在这个节骨眼上,哪个部门、哪个区,敢给我掉链子,敢出纰漏,影响了全市的大局……”
姚星亮的声音陡然拔高,右手抬起,食指关节在实木桌面上重重一叩!
“咚!”
一声闷响,在寂静的会场里格外惊心。
“那就不是简单批评教育能过关的!”他目光如炬,“是要摘帽子的!我姚星亮,说到做到!”
这句话的分量让在场的每个人心头一颤。
尤其是几个关键部门的负责人,下意识地挪动了一下身子,仿佛头顶的“帽子”已经有些不稳了。
李仕山安静地坐在姚星亮右侧的位置,年轻的面上看不出什么波澜。
他手中的钢笔在摊开的笔记本上无意识地轻轻点着,也就是装装样子而已。
就在这时,姚星亮话锋一转,说道:“……特别是,滨江商业中心项目的拆迁安置问题,必须确保绝对平稳。”
“这个项目是市里的重点工程,也是未来的城市名片,但在维稳这个天大的事情面前,任何潜在风险都必须扼杀在摇篮里!”
所有人的目光,有意无意地投向了坐在姚星亮左侧的市长郑春平身上。
霎时间,会场内绝大多数人的目光,或直接或隐蔽,齐刷刷地投向了坐在姚星亮左侧的市长郑春平。
谁人不知,滨江商业中心这个十几亿的巨大综合体项目,是郑市长当初力排众议,亲自南下招商引资引入的,一直被视作他任期内最亮眼的政绩工程。
李仕山听到这个项目的名字,手里握住的钢笔不由得紧了几分,脑海里浮现出了前世那不堪回首的一幕。
这个滨江商业中心项目,他太清楚了。
前世这家企业将对安江沿岸进行改造,要打造商业中心和高档小区。
紧接着就是对这沿江的居民进行拆迁。
当时拆迁的时候,给的补偿款非常优厚,还承诺后期这里建造的商品房给住户优惠。
不过因为资金问题,企业要先给一半,剩余的一半等一年后在给。
当时区政府也是信誓旦旦的进行背书,表示绝对可靠。
谁能想到,这家企业在拆迁完之后,资金链就断裂了,然后就跑路了。
不得已,政府只能又找来一家企业接手。
可是这家企业却有条件,那就是上一家企业承诺的拆迁款他们只能在给一少部分,至于购房优惠想都不要想。
这个结果拆迁户自然就不愿意了。
他们就天天跑到新盖好的楼盘上闹事,要么就是到区政府、市政府上访,可以说是烦不胜烦。
也不知道那个领导想出的馊主意,让和这片拆迁区域有关联的机关干部去维稳,每人负责几户或者十几户,美其名曰“包干到户”。
很不巧的是,李仕山住的机械厂家属院也在拆迁的范围内。
虽然那个时候,母亲家具生意赚了不少钱,已经买了新房,对于拆迁款多少其实并不是太上心,可是李仕山就惨了。
那一个多月的日子如同梦魇般的日子。
机械厂家属院里那些看着李仕山长大的叔伯阿姨们,指着鼻子骂他“忘了本”、“当了官就不认人”,连累父母都抬不起头……
喜欢直上青云:从高考落榜开始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直上青云:从高考落榜开始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