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赵勇一瘸一拐地跑了过来,他小心翼翼地把那面已经破旧不堪的“汉”字旗插在桑明川的身边,兴奋地说道:“桑明川大哥,你看呀!咱赢了!我们真的赢了!”
温暖的阳光透过弥漫在空气中的硝烟,缓缓地照射下来,洒在每一个人带着伤痕的脸上,也洒在那面歪歪扭扭却无比珍贵的旗帜上。
桑明川静静地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田野,他的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感觉,他觉得,在这片土地之下埋藏着的,从来都不是懦弱,而是能够燎原的星火,是希望,是力量,是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他抬起手,用力地抹了一把脸,脸上的血和汗水混合在一起,顺着脸颊滑落,然而他的笑容却显得格外清亮、灿烂,拍了拍石敢的肩膀说:“走吧,咱们回家煮粮粥喝。”
在战后的第三天,陈留县的炊烟终于袅袅升起,那一缕缕炊烟混合着药草的味道,在半空中缓缓飘荡。
桑明川惬意地靠在城墙上晒着太阳,石敢正在认真地给他后背的伤口换药。
石敢粗粝的手指碰到伤口的时候,桑明川却一声都没有哼,只是目光专注地盯着远处田埂上扛着锄头的百姓们——他们已经开始翻地了,新翻出来的泥土散发着湿润的光泽,仿佛孕育着新的生机与希望。
“大哥,你说奇怪不奇怪?”
石敢一边往伤口上撒药粉,一边嘟囔着,声音闷在他的胡子里:“前几天还在拼命拼刀子打仗呢,今天就已经开始琢磨着下种种地了。”
桑明川听了,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笑意,他的喉结动了动:“这就是咱们汉人过日子的方式啊——只要命还在,就会想着往地里种点东西,盼望着秋天收获的时候能多打几担粮食。”
他忽然直起了身子,像是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一样:“对了,赵勇呢?让他把那批新粮种分下去,就得趁着这几天墒情好。”
“早就去了!”
石敢拍了下桑明川的后背,这一拍疼得桑明川龇牙咧嘴:“赵大哥肩膀上还缠着绷带呢,可是偏偏要扛最重的粮袋,拦都拦不住,倔得很。”
正说着话的时候,赵勇就从城外飞快地跑了进来,他的裤脚沾满了泥巴,怀里还抱着一捆刚刚抽芽的稻苗,那稻苗嫩绿可爱,充满了生命力。
赵勇兴奋地对桑明川说:“桑明川大哥,你看呀!苏远叔在城郊开了一片试验田,这是咱们从南边换的新稻种,据说能比以前的品种多收三成呢!”
桑明川小心翼翼地接过稻苗,他的指尖轻轻碰着那嫩黄的芽尖,心中满是期待。
他忽然想起了自己空间里那片长得正旺盛的稻子——等到这批试种成功之后,就把空间里的种子拿出来,这样肯定能让弟兄们多囤积一些粮食,为未来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
陈默拄着枣木拐杖一瘸一拐地过来,裤脚还沾着晨露打湿的草屑,右肩空荡荡的袖管在风里晃荡——守城时被燕军的狼牙箭剐掉了半条胳膊。
他在桑明川面前站定,从怀里掏出用油纸包着的伤药清单,粗粝的手指划过“金疮药三十帖“的字样:“城里三家药铺都拾掇利索了,张老丈带着阿桃她们正给伤号换药。“
忽然压低声音,往城墙根挪了两步:“济阳送来两车草药,苏远那小子特意挑了止血的铁苋菜和接骨的续断,说是山里老猎户传的方子。“
他用下巴点了点城外:“慕容恪退得比兔子还快,营里丢下的箭矢能插满半个山坳,盔甲上的铜钉都没来得及撬走。我让二牛带人去拾掇,他媳妇正哭着要铜钉打嫁妆呢。“
“全听陈默先生的。“
桑明川正用布巾擦拭连弩上的锈迹,闻言抬头时,看见十二岁的阿木抱着捆箭矢跑过,箭杆上还沾着燕军的黑色翎毛。
“让弟兄们把旌旗拆了!“
他忽然加重语气:“红底黑字的慕容氏图腾,拿来给孩子们做鞋底——省得他们忘了这些豺狼长什么样。“
远处传来叮当的打铁声,那是老铁匠李三叔正把燕军的破损甲片熔成锄头,火星子溅在青石板上,烫出点点黑斑。
三日后的清晨,兴汉寨的土路上扬起阵阵尘土。
二十辆独轮车首尾相连,车把手上都系着红布条——那是陈留县绣娘连夜赶制的平安符。
张默披着件打补丁的蓝布褂子走在最前,车斗里码着陈留县的粗棉布、济阳的草药包,最顶上还摆着个陶瓮,里面是兴汉寨腌的腊肉,油星子顺着瓮沿往下滴,在车板上积成小小的油洼。
“都把腰杆挺直了!“
他回头吆喝,看见瘸腿的陈默正帮少年阿木把草药捆扎结实:“咱这不是逃难,是去换种子的汉家商队!“
“邻县的王家庄有位老把式!“
张默往车辕上磕了磕旱烟袋,烟锅里的火星子落在刚抽穗的麦田里:“据说能把野桃树嫁接到毛桃树上,结的果子甜得能粘住牙。我打算请他来,在鹰嘴崖下那片荒坡种满桃树。“
他忽然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三粒饱满的麦种:“这是去年藏在墙缝里的,听说王家庄有新培育的'百日麦',六十天就能收割。“
桑明川往他褡裢里塞了袋炒花生,指尖触到老人腰间的玉佩——那是他早逝的儿子留下的。
“路上过黑风口时当心。“
他帮张默紧了紧车绳:“上个月有猎户看见过狼群。“
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闹声,阿木正带着群半大孩子用燕军的断矛当马骑,矛尖早被李三叔敲扁了。
“换不着种子就回来。“
桑明川忽然说:“开春我教你们做曲辕犁,比啥种子都管用。“
张默用烟杆敲了敲桑明川的胳膊:“你当我是赵勇那愣头青?“
他忽然凑近了,压低声音:“我让二牛媳妇缝了个夹层,里面藏着你画的新式水车图纸——王家庄的老把式要是肯来,咱就把图纸给他看。“
朝阳照在他花白的胡子上,亮晶晶的全是汗珠:“当年我爹教我修水渠时就说,汉人要想活得体面,手里得有三样东西:锄头、书本、不服输的骨头。“
商队走的那天,桑明川在城头站到日头偏西。
石敢光着膀子蹲在他脚边磨镰刀,刀刃在阳光下晃得人睁不开眼:“看啥呢?张老丈说了,换回来的麦种先在咱寨试种,郑大娘还说等秋天收了新麦,给你蒸带枣子的馒头。“
他往刀背上吐了口唾沫:“当年我爹就是吃了没粮食的亏,被羯人当两脚羊拖走的——现在咱有地有种子,谁也别想再欺负咱汉人!“
远处田埂上,几个妇人正用燕军的旌旗布料纳鞋底,针脚密得能数出个数。
桑明川忽然指向城外:“你看那片秧田。“
新插的秧苗在风中轻轻摇晃,嫩绿的叶子上还挂着水珠,倒映着蓝天白云。
“上个月这里还是尸横遍野。“
他弯腰捡起块碎片,上面的血锈已经发黑:“现在倒像块绿毯子。“
石敢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看见阿桃正带着孩子们在田埂上插柳条,每根柳条上都系着红布条——那是给死去弟兄们的招魂幡。
“咋能忘了?“
石敢把磨亮的镰刀别在腰后,已经疤痕纵横的胸膛在阳光下发亮。
“你后背那道伤,赵勇肩头的箭孔,陈默空荡荡的袖管——这些都是羯狗和鲜卑崽子留下的念想!“
他忽然抓起把泥土,褐色的土块从指缝漏下去:“但咱汉人过日子,就像这秧苗,被踩了还能往上长。“
远处传来孩子们的歌声,是陈默教的《汉家谣》,调子歪歪扭扭的,却唱得格外响亮。
正说着,赵勇领着群半大孩子冲了过来,领头的阿木怀里抱着个陶罐,跑起来一颠一颠的,罐口的布巾都掉了。
“桑大哥快看!“赵勇扯开粗嘎的嗓子,左胳膊还吊在脖子上——上次炸粮仓时被气浪掀翻,摔断了锁骨。
“苏远叔教咱腌的梅子!“
他献宝似的揭开陶罐,酸气混着酒香扑面而来:“他说这酸梅汤喝了能解乏,给伤号们泡水喝正好!“
阿木踮着脚往桑明川手里塞梅子,掌心还沾着没洗干净的草木灰。
陶罐里的梅子紫得发黑,上面还沾着几粒没去净的梅核。
桑明川捏起一颗放进嘴里,酸得腮帮子直抽抽,眼角却湿了——这味道让他想起好几辈子前老母亲腌的酸菜。
“好小子!“
他拍了拍赵勇的后脑勺:“苏远那家伙总算办了件正经事。“
远处传来李三叔的吆喝声,老铁匠正把最后一块只剩一半的燕军甲片敲成犁头,叮当声里,阿桃带着女孩子们唱起了新学的歌谣:“种好田,打好铁,汉人骨头比金坚......“
到了亥时,桑明川在油灯下翻账本,泛黄的纸页上记着“陈留县存粮三百石““伤号七十七名“,墨迹旁还画着个歪歪扭扭的稻草人——那是阿木白天硬要他画的。
忽然听见窗外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他吹灭油灯摸到窗边,看见月光下,陈默正带着三个年轻人扎稻草人,草人的胳膊是用燕军的断矛做的,脑袋上还扣着顶破头盔。
“要把草人胳膊扎高点。“
哑奴阿福突然比划起来,他用残存的三根手指指着田埂,又做了个鸟雀啄食的动作——这个上个月才从燕军手里逃回来的少年,此刻正认真地给草人系上红布条。
月光像层薄霜洒在陈默佝偻的背上,他正用麻绳给稻草人捆扎“胳膊“,断矛做的手臂在风里轻轻摇晃。
“扎紧点.......“
他慢悠悠地说:“去年就是雀子把谷种啄了,害的弟兄们啃了半个月树皮。“
十八岁的春杏忽然笑出声,她手里的草人脑袋歪到了一边:“陈叔,这草人咋跟燕军一个德性,歪脖子瞪眼的?“
陈默也笑了,空荡荡的袖管在月光里飘:“等开春结了新麦,让它们也尝尝咱汉人的粮食——比他们抢来的甜。“
院角的蟋蟀又叫了起来,和着年轻人的笑声,在夜里传得老远。
桑明川靠在门框上,忽然觉得眼眶发热——没有刀光剑影,只有月光、笑语,还有田埂上那些戴着破头盔的稻草人。
他转身回屋,在账本上添了几笔:“明日种两亩油菜,五亩粟米!“
末了又画了个小小的笑脸,旁边注着:“阿木说要给稻草人做件花衣裳。“
夜风从窗棂钻进来,带着麦种的清香,他仿佛已经看见明年春天,金灿灿的油菜花海里,孩子们追着蝴蝶跑,稻草人戴着红布条,在风里轻轻摇晃。
惊蛰刚过,一场夜雨落得缠绵悱恻,淅淅沥沥的雨丝裹着泥土腥气,把陈留县外的田埂润得软软的。
桑明川披着油布蓑衣在地里转,蓑衣下摆还滴着水,在青石板上积成小小的水洼。
脚下的泥裹着顶破地皮的草芽,踩上去咯吱响,惊起几只躲雨的蝼蛄。
石敢跟在后面,裤脚卷到膝盖,露出被蚂蟥叮出的血痕,手里拎着竹筐晃悠——筐底铺着松针,刚发芽的薯种白胖的芽尖顶着点红,像一群蜷着的胖娃娃。
“阿木娘说这叫'金芽薯'!“
他忽然开口,声音被雨声泡得发闷:“去年在济阳逃难时见过,苗儿能长到一人高。“
“这玩意儿真能长?”
石敢蹲下身,粗糙的手掌托着薯种转了两圈,指腹摩挲着芽尖的绒毛,戳了戳薯种:“看着跟咱平时吃的红薯不一样啊——表皮光溜得像抹了油,倒像是庙里的玉如意。”
“这是从南边换来的改良种。”
桑明川用锄头刨出半尺深的坑,土块上还沾着前朝的陶片。
他捏着薯种放进坑底,芽尖朝上摆得端端正正,覆土时特意留了指节宽的空隙:“张老丈商队里的老马头说,这玩意儿耐活得很——去年济阳大旱,他地里的金芽薯照样收了八担。”
远处传来木槌声,是二牛媳妇在村口夯土坯,新泥混着碎麦秸,要给学堂补屋顶。
石敢的眼睛一下子瞪得溜圆,手中的薯种掉在泥里:“上千斤?那咱要是种上百亩,岂不是能囤十万斤粮?”
他慌忙捡起薯种在手心磕着:“到时候给阿木娶媳妇,嫁妆里都能摆上白薯干!”
“所以才得仔细伺候着。”
桑明川直起身,抹了把脸上的雨珠,水珠顺着下颌线滴进衣领。
他用锄头把敲了敲田垄,划出笔直的浅沟:“行距三尺,株距两尺,多一分少一分都不成。”
忽然往东边努嘴,雨幕里隐约看见个红棉袄影子:“赵勇那小子又在溪边和那帮孩子玩泥巴呢!”
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赵勇正蹲在溪边的大青石上,手里攥着根柳条,在泥地上画着歪歪扭扭的连弩——扳机处还特意捏了个泥疙瘩当机括。
小女孩阿桃蹲在旁边,辫梢沾着草籽,正用碎瓷片给泥弩刻花纹:“赵大哥,你这弩没有箭槽!”
“那你画一个,我看看!”赵勇把小女娃拨到一边,却偷偷把箭槽补得更深。
石敢刚要扬声喊,桑明川按住他胳膊:“让他玩,前儿修水渠时,这小子在水里泡了三个时辰,该放松放松了。”
话音刚落,赵勇就举着泥疙瘩冲过来,红棉袄下摆扫过秧田,带起一串泥水:“桑明川大哥!你看我捏的连弩,像不像?”
泥疙瘩在他手里滴着泥浆,机括处还粘着片柳叶。
桑明川接过来看时,忽然笑了——泥弩的望山竟是照着自己那把连弩刻的,连扳机护圈的弧度都分毫不差。
“这望山角度不对!”他屈指弹了弹泥疙瘩:“得再抬高三分。”
“这已经很像......”
桑明川接过泥疙瘩在手里掂了掂,指腹摩挲着泥弩上凹凸的纹路:“等秋收了,让老铁匠李三叔帮你打造一件。他年轻时给慕容恪打过马槊,火候拿捏得准。”
雨丝落在泥弩上,冲出细小的沟壑,他忽然把泥疙瘩还给赵勇:“不过先得把这薯种种好——不然哪来铁料打兵器?”
赵勇的眼睛瞬间亮得像雨后的星子,把泥疙瘩往怀里一揣就往地里冲,红棉袄在雨幕里划出道弧线:“那我现在就去翻地!”
阿桃也举着瓷片跟上去,辫梢的草籽掉在刚种好的薯种坑里:“赵大哥,我帮你划行距!”
石敢看着他俩的背影直乐:“赵大哥,听见打铁比见了肉还亲。”
桑明川望着远处的田垄没接话。
春雨洗过的田野泛着青,新插的秧苗在水里立着,像阿桃绣鞋上的绿玉簪。
他忽然弯腰捡起片陶片,是半片汉代的瓦当,上面还能看见模糊的云纹。
“去年这时候!”
他摩挲着瓦当边缘:“咱们还在城墙根捡燕军的断箭呢。”
石敢猛地顿住,田埂上的蝼蛄又开始叫了,唧唧哝哝的,像在说旧事。
“桑明川兄弟!”
陈默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他拄着枣木拐杖,右肩空荡荡的袖管在风里晃荡,蓑衣上沾着的草籽簌簌往下掉:“城里的学堂用燕军的断矛当椽子,总算收拾好了。张老丈说要教《千字文》,我想着先教孩子们认'禾''谷''麦'这几个字。”
“好啊。”
桑明川转过身,把汉代瓦当塞进石敢怀里:“不仅要教认字,还得教他们认田埂、辨五谷。知道为啥种庄稼,才知道为啥要守着这土地。明天让阿桃带孩子们来地里,摸摸这薯种的芽尖——比书本上说得明白。”
陈默愣了一下,空荡荡的袖管扫过桑明川肩头:“你这主意好!我那战死的儿子要是还在,也该到学堂念书了。”
他忽然从怀里掏出片桦树皮,上面用炭笔写着“兴汉学堂”四个歪歪扭扭的字:“这是我昨晚琢磨的校名,你看咋样?”
雨停了,东边的云缝里漏下缕阳光,照在桦树皮上,每个字都像镀了层金。
陈默愣了一下,随即抚掌大笑:“你这话说到我心坎里了!明日我就去写告示,让家里有孩子的都送来。咱们这一代人已经很苦了,可不能再让下一代重蹈覆辙了!”
“就叫兴汉学堂。”
桑明川望着远处赵勇两人的身影,阿桃正用柳条量行距,赵勇在泥地上写“田”字,笔画歪歪扭扭却格外用力。
雨后天晴,田埂上的水洼映着蓝天白云,水里的秧苗像要长到天上去。
雨渐渐收了势头,云层像被顽童撕开的棉絮,漏下的阳光在草叶尖的水珠上滚成金豆,晃得人眯起眼。
田埂那头传来赵勇的吆喝,他正追着个扎羊角辫的丫头跑,草鞋溅起的泥点打在蓝布褂子上——那是阿桃偷摘了二牛家的桑葚。
孩子们的笑闹惊起三只白鹭,翅膀掠过水面时,带起的银亮水珠正好落在蹲在溪边的小不点阿木脸上,他“呀“地跳起来,手里的陶碗“哐当“掉在石头上,盛着的蝌蚪顺着裂缝游进水里。
桑明川弯腰捡起块土坷垃,拇指碾过湿泥里的稻壳——是去年秋收时嵌进地里的。
腥甜的土气混着艾草香钻进鼻腔,让他想起空间黑土地里正抽穗的粳稻。
指尖突然触到个硬东西,扒开泥层竟又是片带齿的陶片,边缘还留着火烧的黑痕。
“这是......“他摩挲着陶片上模糊的绳纹,忽然听见身后传来木犁轱辘声,转头看见李三叔赶着牛从水渠边过,犁铧翻起的泥浪里,几只蝼蛄蜷成小球。
他把陶片塞进腰带,忽然觉得“再造中华“四个字有了分量。
不是史书里金戈铁马的壮烈,而是阿木碗里游动的蝌蚪,是李三叔犁铧上的新泥,是学堂窗棂上赵勇刚刷的红漆。
远处飘来蒸红薯的甜香,是张默媳妇在灶上忙活,炊烟裹着这味道爬上城墙,与药铺晾晒的艾草味、铁匠铺的铁腥气缠在一起,在雨后的晴空里织成张网。
许老汉的烟袋锅“吧嗒“磕在田埂上,震落的烟灰里混着半片红薯干。
《打破诸天从魔法界贵族开局》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皮皮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皮皮读书!
喜欢打破诸天从魔法界贵族开局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打破诸天从魔法界贵族开局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