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无数的长评不断出现,其中不乏精彩绝伦的点评,可惜由于闪动速度越来越快,根本看不过来。
嬴政此时的内心,充满了激荡!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心中暗道:不曾想在朕之后,尚有如此英雄豪杰之辈,果然是璀璨耀眼啊!
正当嬴政还沉溺于李世民这璀璨的一生、为他的伟大功绩而感叹的时候。
视频继续播放,史上十大帝王中位列第二者,迎面走来了。
在正式开始介绍这位帝王之前,视频先引用了前朝的一首流传很广的小令《醉太平》,唱的是——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千万。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而此后不久,当时间来到了公元1351年的时候,那是一个普通的春天,这一年因为“黄河夺淮”的治理工程还在继续,十五万被征发的民役苦不堪言。
可就在这挥汗如雨的工地上,有一句短短的童谣却在悄悄流传。
那童谣唱道:“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而后,当真有人从满是淤泥的河道中,挖出来了一具石人,将石人翻过来一看,背上赫然便是那两句童谣!
元末农民大起义,至此拉开序幕。
朱元璋!
在他的前半生,名字还叫做朱重八。
这个佃农的小儿子,他打从有记忆开始,便是跟随着父母四处为家。
何为佃农?就是那种自己没有土地,只能租种地主家土地的农民。
一年到头累死累活,得到的收成却少得可怜,甚至都不够自己一家人吃饭的,因为种地的大头,得给地主和房东送去。
到了灾年,粮食产量减少,佃农们成片成片饿死,或者全家出去逃荒。
而到了丰年呢,粮食产量高,地主就会涨房租,受不了的佃农也得全家去逃荒。
朱重八从祖父到父亲,都是在这样种地、逃荒的循环之中,艰难度过的。
当朱重八十六岁的时候,家里二嫂、二哥的独自先后病死,父亲、大哥、大哥长子、母亲先后饿死,基本上可以算是满门死绝。
朱重八哭干了眼泪,和二哥用门板抬着父亲的尸体,到处磕头求一块土地下葬。
在解决了下葬之地的问题后,朱重八用一块从河里捞起来的破绸子包裹了父亲的尸身下葬。
“敛无棺椁,体被恶裳,浮掩三尺,奠何瑶浆?”
有块地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又哪儿还有菜肴去做祭品呢?
父母没了,兄弟姐妹也没了。
大嫂带着侄子,一路要饭逃荒去了。
仅剩的朱重八与二哥也不得不分开各寻生路。
“兄云此去,各度凶荒,兄为我哭,我为兄伤。”
“皇天白日,泣断心肠,兄弟异路,哀恸遥苍。”
此后,朱重八便去了皇觉寺当了童仆,做最脏最累的活,每日管一顿饭。
但即便如此,也不过堪堪捱了五十来天而已。
因为,皇觉寺也揭不开锅了。
主持遣散了寺中僧侣,朱重八也被赶了出来,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四海化缘生活。
这三年,让他看尽了人间冷暖,品尝尽了世态炎凉——
“朝突炊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迻跄,仰穷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佒佯。”
“西风鹤唳,俄淅沥以飞霜,身如飘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
一浮云乎三载,年方二十而强。
此时,年景好了一些,流浪三年后的朱重八,再度回到了皇觉寺,在寺里继续打杂。
就这样,又是三年过去了,被命运所选择的时间,到了——公元1351年。
此时,朱重八的同乡汤河投奔了郭子兴的起义军,也给朱重八写了一封信,让他也来。
恰逢此时,皇觉寺被乱军攻击,一把火烧了精光。
而汤河写给朱重八的信,又被旁人看到,打算去官府告发他,走投无路之下,朱重八便投奔了郭子兴的队伍。
从小到大的经历,让朱重八恨透了这个时代,于是他决定为自己、为死去的家人,向这个腐朽不堪的元朝讨要一份公道。
在这之前,他只是朱重八。
但在这之后,他成了朱元璋!
所谓“璋”,是一种玉制的礼器,看上去和匕首有几分相似。
朱元璋的“元璋”二字,便是他将自己比喻成了诛灭元朝的玉璋!
来到郭子兴的起义军之后,很快朱元璋便展现出了他超越常人的智慧和能力,并得到了郭子兴的欣赏和重用。
郭子兴将朱元璋晋升成了自己的亲卫,并将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了他。
马氏,便是后来的马皇后,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四大贤后之一。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所谓的四大贤后,分别是:朱元璋的马皇后、后梁朱温的张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汉武帝刘彻的皇后卫夫子。
说回前文。
此时,朱元璋在迎娶了马氏之后,回乡拉起了一支人马,先后接收了几波被打散的起义军,一路向着东南方向打了过去,最后在如今的和县附近驻扎、观望。
此地距离集庆(今南京)不远,近可相持相望,远可攻城占据。
在经历了一番苦战之后,郭子兴病死,他的势力在一番明争暗斗之后,被朱元璋尽数吸收、继承。
朱元璋将接下来的战略定在了河对岸的集庆,因为郭子兴的教训,让他迫切希望能够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
而目前的起义军各大团体,也只剩下了刘福通、韩林儿仍然在孜孜不倦进行北伐,跟元军正面硬刚。
接下来的七八年时间里,东南角的张士诚不思进取,在投降和反叛中反复横跳,跟他同在东边的方国珍一起,成为了遭人唾骂的骑墙派。
无论是起义军还是元朝军,他们两边交好,两边拿便宜。
西南方向的天完大帝徐寿辉被陈友谅上位顶替,明玉珍不服陈友谅,跑去四川占山为王。
(天完,取自“大元”二字,分别在大上面强加一横,元上面压宝盖头,意味强压、覆灭大元之意。)
而此时朱元璋打下了南京,在打南京的过程中对原属于郭子兴的队伍进行了彻底的整合、吸收,成为了一方诸侯。
拿下南京之后,朱元璋的四周情况很是复杂:北边刘福通和元军激战正酣,东边张士诚和方国珍战火不休,西边徐寿辉和陈友谅打得有来有回。
于是,朱元璋便贯彻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一顿闷头发育。
等到刘福通和元军李察罕打得两败俱伤之后,所有人都知道元朝气数已尽,于是李思齐也在陕西拥兵自重,割据一方。
李察罕的儿子扩廓帖木儿(王保保)继位,成为了元朝最后的守护者。
经过漫长的战斗,最终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三人笑到了最后。
此时朱元璋提出了一个口号“打土豪分田地”,愿意加入朱元璋的百姓,都分他们土地耕种,有朱元璋开具的文书做契约。
这契约只是在朱元璋的势力范围内才有效,其余人不会承认的,所以想要土地永远在自己手里,百姓们自然是只能帮助朱元璋夺得天下。
是以,军民上下一心,虽然总兵力上朱元璋并不占优,却充分占据了“人和”。
张士诚在拿下了最富庶的江南地区后,便不思进取,夜夜笙歌,完全没有了当初十七条扁担杀贪官的血性。
所以,最后的赢家,只能是在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角逐出来了。
公元1360年,陈友谅亲率大军前来攻打,刘伯温怒斥投降派,请朱元璋阵斩言降者,至此军心大定,可以一战。
康茂才写信施反间计,陈友谅轻信,在南京城南名为龙湾的地方,只身带小股部队前来偷袭,却被打了一个埋伏,朱元璋大胜。
公元1363年,张士诚出兵攻打韩林儿所在的安丰,朱元璋名义上是韩林儿的部下,所以亲率主力前去解围、接应。
陈友谅蛰伏三年,此时闻讯全军出击,数百艘楼船倾巢出动,向着洪都进发(今江西南昌)。
洪都的守将,是朱元璋的大哥的二儿子,他年仅28岁的侄子朱文正。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洪都保卫战”就此展开。
陈友谅,六十万人,包括楼船、攻城器等设施,兵强马壮,声势浩大。
朱文正,两万人,还要分散防守洪都的八个正门、多个水门,兵力捉襟见肘,顾此失彼。
陈友谅认为三天之内,必能拿下洪都。
而朱文正和城内守军,足足坚持了八十五天。
没有休息、没有支援!
前排士卒浴血奋战,后排士卒修补城墙。
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区区两万人不光守住了洪都,甚至还有余力出城反击!
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八十五天防守之后,朱元璋来了。
徐达、常遇春、冯胜、郭兴……这一个个明朝开国将星,也全都来了。
与陈友谅一样,朱元璋也倾尽全力来到了洪都,押上了他所有的兵马、所有的粮草、所有的谋士、所有的武将、以及,所有的信心。
就在这里,就在洪都,决一死战吧。
公元1363年,元惠宗至正23年7月,距离元末农民大起义已经过去12年了。
陈友谅和朱元璋的大军,隔着鄱阳湖南北相望。
他们,都是此间最杰出、最强大的枭雄,也是最疯狂、最血性的赌徒。
他们咆哮着,押上了包括自己性命在内的全部的筹码。
他们一个从打鱼起家,从最底层的士兵一路晋升成为皇帝;一个从要饭的和尚出发,尝尽人间疾苦,此刻身后统御着千军万马。
陈友谅的水军自是雄伟壮观,无论战舰的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胜朱元璋。可围攻洪都八十五天未能破城,此时师老兵疲,军队锐气尽失。
反观朱元璋,则是士气正旺,三军齐整。
是以,究竟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此役,陈友谅先胜一筹,却未能尽全功,彻底消灭朱元璋水军。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陈军久攻不下,自然轮到朱元璋的部队反击了。
朱元璋的水军胜在船小好掉头,灵活轻便,凭借风力转变,用火攻烧毁了陈友谅大量的大型战船。
火趁风势,风借火威。
陈友谅,一败涂地!
大量士卒投降,无数战船被俘,而陈友谅他自己,也被流矢所中,死于乱军之中。
洪都保卫战,最终以朱元璋大胜告终。
陈友谅残部保护的陈友谅儿子陈理,仓皇逃窜回老家,一年后被休整好的明军围攻,陈理出城投降。
尘埃落定,接下来轮到了东边的张士诚。
张士诚的军队腐朽不堪,整个征讨过程毫无悬念,一路望风而降。
依靠江南的富庶,张士诚在被困三年后,城破被俘,在押送途中自缢而亡。
至此,长江以南尽收朱元璋之手。
作为胜利者的朱元璋,是如此评价他的两位对手的——“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
算得上是很中肯了。
公元1367年10月21日,朱元璋命令徐达、常遇春为正副将军,开始北伐。
元惠宗望风而逃,明军攻占元大都改名北平(现北京)。
从北伐开始到结束,用时仅仅只有一年的时间。
明军摧枯拉朽一般将整个天下平定。
在我国历史上,这是有且仅有的唯一一次、由南方政权北伐成功的孤例!
漂泊了将近四百余年的幽云十六州,终于再度回归了中原的怀抱。
(所谓幽云十六州,取十六州首、尾两州名字并称,其十六州分别为:幽州、顺州、儒州、檀州、蓟州、涿州、瀛州、鄚州、新州、妫州、武州、蔚州、应州、寰州、朔州、云州)
此时,盘踞西北多年的李思齐,见大势已去,很明智地降了朱元璋。
元惠宗这时候被打成了元顺帝,在王保保的护卫之下,憋屈地回到了草原的怀抱。
一年后,便憋屈地死在了草原的怀抱中。
这时候来到了公元1368年,趁着北伐的间隙,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了,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跟着朱元璋一路拼杀的大将们,也终于在这个时候,都受到了分封。
虽然登基了,但天下还没有彻底平定,又缝缝补补打了二十多年,总算是将所有的小股割据势力全都彻底清除了。
而元朝残余势力,在王保保的统帅之下,仍然在北方草原上,时不时搞点小动作,袭扰大明。
朱元璋能忍得了这口气?于是开始继续北伐。
在大明的铁拳之下,北元和王保保输了又输,最终像是赌干净了身上全部家当的赌徒一样,谁也不知道消失到哪儿去了。
纵观朱元璋的一生,无论是个人勇武还是战略战术,他的表现都算得上是无可指摘。
要单论个人综合素质实力,把我国这些皇帝放一块儿单挑,保守点估计的话,朱元璋也能是站到最后的三个人之一。
而朱元璋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们证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只要老百姓不乱,中间的人随便换。
至此,视频再度黑屏···
喜欢大秦公子,曝光赵高指鹿为马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大秦公子,曝光赵高指鹿为马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