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令内容赫然写着:经研究决定,任命亦菲同志为兵团副总,位列兵团领导班子成员,协助老总叶倩倩同志工作。
原兵团老总刘军垦同志,调任北疆省二把手,与一把手阿依江同志(杨革勇大女儿)搭档。
军垦城市官员、市长职务,由军垦城现任常务副市长接任。
并明确指出,为保持军垦城发展的独特性和稳定性,今后军垦城主要领导干部,原则上从军垦城内部优秀干部中提拔产生。
这个结果,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不仅没批准辞职,反而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擢升!从军垦城一把手(正厅级)直接晋升为兵团副总(副部级)。
这不仅是级别的跃升,更是进入了兵团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发展的核心决策层。
而且,让她去和叶倩倩搭档,这显然是充分考虑到了她们之间熟悉默契,便于工作开展。
调刘军垦与阿依江搭档,同样是强强联合,有利于北疆省的整体发展。
最关键的是,明确了军垦城干部的内部提拔机制,这无疑是给了军垦城最大的自主权,也是对亦菲一直以来的担忧和努力的最佳回应与肯定!
亦菲拿到调令时,整个人都懵了。
她反复看了好几遍,确认那红头文件和鲜红的印章不是幻觉。巨大的震惊过后,是汹涌而来的复杂情感——
难以置信、深深的感动、如释重负的欣慰,还有一丝肩负更重责任的惶恐。
原来,上级和组织从未怀疑过她的忠诚与操守!他们清楚地看到了她的贡献、她的能力,也理解她的处境和顾虑。
他们没有用简单的批准或挽留来处理,而是用这样一种更富智慧和魄力的方式,给予了她最大的信任和舞台!
这不仅是对她个人的肯定,更是对军垦城模式、对叶家乃至所有兵团奉献者的一种高度认可和保护!
叶雨泽得知消息后,畅快地大笑起来,连说了三个“好!”字,当即决定晚上全家必须好好庆祝。
玉娥喜极而泣,抱着亦菲连声说:
“我就知道,组织是明白人!我闺女这么优秀,怎么可能让你走!”
叶万成老爷子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极其欣慰的笑容,喃喃道:“这步棋,走得高!”
叶风从大洋彼岸打来电话,声音里带着明显的激动和自豪:
“亦菲,太好了!我就知道,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兵团总部,这是最适合你的地方!”
他甚至主动提道,“等这边局势稳定些,我会常回去看看。或者……你看需要,我也可以调整重心。”
这话语中,透露出以往少有的、对家庭团聚的积极态度。
军垦城的干部群众在短暂的惊讶后,是一片欢腾和拥护。
亦菲的晋升,实至名归!这不仅是她的荣耀,也是整个军垦城的荣耀!
那个关于“内部提拔”的惯例确立,更是给所有军垦城的奋斗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激动和狂喜过后,亦菲很快冷静下来。她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兵团副总,分管的工作将更加宏观,涉及经济、民生、民族团结、戍边维稳等多个方面,需要她以更广阔的视野、更高的战略眼光去谋划和推动。
离任前,她在军垦城广场上走了很久。这里,不久前还弥漫着阅兵的庄严和民族团结联欢的欢腾。她仿佛又看到了魏全友老人那欣慰的笑容。
听到了各族孩子们欢快的歌舞,闻到了美食长廊里诱人的香气……这一切,都将是她未来工作中需要全力守护和推动的。
交接工作异常顺利。新任一把手是她在军垦城一手培养起来的得力干将,对军垦城感情深厚,能力突出,亦菲非常放心。
赴兵团总部报到那天,军垦城举行了简朴而热烈的送行仪式。
很多自发前来送行的群众,尤其是那些她曾经帮助过的各族同胞,捧着哈达、花帽,依依不舍。
“亦菲书记,常回来看看!”
“首长,兵团总部也要记得我们军垦城啊!”
“放心吧,首长,我们一定把军垦城建设得更好!”
一声声真挚的呼唤,让亦菲的眼眶多次湿润。她强忍着泪水,与送行的领导和群众一一握手、拥抱。
车子缓缓启动,驶离她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军垦城。透过后视镜,看着那座在朝阳下熠熠生辉的城市轮廓,亦菲的心中充满了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和力量。
到达兵团总部所在地,叶倩倩亲自在办公楼前迎接她。
两位同样从军垦城走出来,同样干练果敢的女性,此刻在更高的平台上汇合,双手紧紧握在一起,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欢迎回家,亦菲同志。”叶倩倩笑容爽朗,“以后,咱们姐妹俩可要扛起更重的担子了。”
“倩倩姐,我一定全力以赴,配合好你的工作。”亦菲郑重承诺。
新的办公室,视野开阔,可以俯瞰城市的大部分景色。
亦菲站在窗前,没有太多时间沉浸在新环境的感慨中。桌上已经堆满了需要熟悉的文件和待议的议题。
她深吸一口气,坐到办公桌前,翻开了第一份文件——那是关于推动整个兵团区域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规划草案,其中自然涉及战士集团的相关技术合作。
这一次,她不再需要有任何避嫌的犹豫。她可以堂堂正正地,从整个兵团发展的大局出发,去评估、去推动、去决策。她拿起笔,神情专注而坚定。
晚上,亦菲回到组织上为她安排的住所,这是一套简洁而温馨的公寓。
她给叶风发了条信息,简单报了平安,并告诉他自己已经投入新的工作。
叶风很快回复,是一张他和远芳(她似乎正在帮忙处理文件)以及孩子(通过技术合成的“全家福”)的图片,下面附言:
“我们都以你为荣,家里一切安好,勿念。等你稳定下来,我带孩子们回去看你。”
看着这条信息,亦菲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虽然相隔万里,虽然关系复杂,但此刻,她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属于家庭的支撑。
她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璀璨的灯火。这里,是更大的舞台,也是更重的责任。
她想起了阅兵式上那感人的方阵,想起了魏全友老人那句“好啊,真好”,想起了广场上各族群众载歌载舞的欢腾场面,想起了夜空中绽放的、“兵团精神永放光芒”的焰火……
历史的接力棒,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传递到了她的手中,并且是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
她不再是那个因身份而倍感束缚的军垦城主官,而是成为了兵团精神的传承者和发展蓝图的重要绘制者之一。
“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八一精神图腾的昭示,在此刻有了全新的含义。
亦菲的眼神清澈而坚定。她知道,军垦城的故事还在继续,兵团的传奇永不落幕。
而她,亦菲,将在这片更广阔的天地里,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属于她,也属于这个伟大时代的新篇章。
那身发白的旧军装所代表的精神,必将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永远指引着她和所有兵团人,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窗外,繁星满天,与城市的灯火交相辉映,仿佛预示着,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征程,已然开启。
亦菲在兵团总部的日子,如同上紧发条的钟表,精准而高速地运转起来。
副总的职务,分管着经济、发改、民族事务及部分科教文卫工作,摊子大,任务重,远比在军垦城时更加宏观和复杂。
她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
叶倩倩作为一把手,主抓全局和战略,对亦菲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两人本就是搭档,彼此了解,工作配合极为默契。
叶倩倩的雷厉风行和亦菲的沉稳细致相得益彰,兵团总部的工作人员私下里都说,这两位女首长搭班子,效率出奇的高。
亦菲接手的第一个重大挑战,便是那份关于推动整个兵团区域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规划草案。
这不仅是兵团产业升级的关键,也牵动着战士集团的神经。
过去在军垦城,她需要避嫌,如今站在兵团全局的高度,她反而可以甩开膀子,光明正大地研究和推动。
好歹,这个工程小叔子叶茂曾经推动过,甚至把新能源和沙漠治理结合在一起,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那也只是实验,并没有大规模开展,而亦菲正好根据叶茂的成功经验,展开工作。
她组织了数次专家论证会,邀请包括战士能源在内的多家相关企业参与研讨,深入兵团各师市调研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
她发现,兵团范围内新能源产业发展不平衡,有些师市盲目上马项目,有些则缺乏技术和市场支持,存在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风险。
而战士集团虽然技术领先,但在与兵团内部合作时,有时也会因为体量过大、技术门槛高,让一些兄弟师市感到难以对接和消化。
在一次由叶倩倩主持的兵团专题会议上,亦菲系统地汇报了自己的调研成果和思考。
“各位领导,同志们,”亦菲的声音清晰而沉稳,她面前放着厚厚的材料,目光扫过与会的每一位成员。
“新能源产业是未来发展方向,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但目前存在‘散、小、乱’和对接不畅的问题。”
“我建议,由兵团层面统筹,成立‘兵团新能源产业发展联盟’,整合各师市资源,统一规划布局,避免内耗。”
“同时,设立兵团新能源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支持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项目。”
她顿了顿,特别强调:“对于像战士集团这样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我们既要积极引进合作,也要考虑如何让他们的技术更好地本土化、普惠化,带动兵团整体产业链的提升,而不是形成新的技术壁垒。
我们可以鼓励他们与各师市企业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或者建立技术共享平台,输出管理和标准。”
这个提议,既有高度,又具操作性,尤其是关于战士集团的合作模式,既肯定了其领头羊地位,又提出了更有利于兵团整体发展的合作路径,跳出了以往要么完全依赖、要么刻意回避的窠臼。
叶倩倩首先表示支持:“亦菲同志的建议很好,站位高,思路新。我们发展产业,不能只看个别企业的得失,更要看对整个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战士集团是军垦城走出来的企业,有责任,也有能力为整个兵团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这个联盟和基金的想法,我看可行。”
其他领导也纷纷附和,认为这是破解当前新能源发展困局的有效办法。
会议原则上通过了亦菲的方案,并要求她牵头负责具体落实。
消息传到战士集团,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叶雨泽在电话里对亦菲说:“闺女,你这招高明啊!既用了我们的力,又没让我们吃独食,还逼着我们把最好的技术拿出来共享。好,这才是做大事业的样子!”
叶风也发来信息,表示战士能源会全力配合兵团的新战略,并已经开始研究技术共享和混合所有制合作的具体方案。
亦菲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畅快。她不再是被身份束缚的地方官,而是真正能够运用智慧和权力,去推动区域发展的决策者。
这种“立规则、建平台”的方式,远比以前在具体项目上纠结要高明和有效。
然而,挑战接踵而至。就在新能源联盟筹备紧锣密鼓进行时,一件涉及民族关系的突发事件,考验着亦菲的智慧和担当。
在北疆一个偏远的团场,因水源分配问题,兵团连队与相邻的地方维吾尔族村庄发生了纠纷,双方情绪激动,聚集了上百人,场面一度紧张。
虽然当地干部迅速介入控制住了局面,但潜在的隔阂和怨气并未消除。
叶倩倩高度重视,对亦菲说:“这件事处理不好,会影响民族团结大局。亦菲,你分管民族事务,亲自去一趟,务必把问题彻底解决,消除隐患。”
亦菲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带着相关部门的同志,轻车简从,赶赴事发团场。她没有直接去连部听汇报,而是先去了那个维吾尔族村庄。
时值初夏,村庄里的葡萄藤开始爬架,杏树结满了青果。
亦菲让随行人员在村口等候,她只带着翻译,走进了村里最德高望重的阿卜杜勒老人家中。
老人起初有些戒备,但看到亦菲态度诚恳,没有半点“官架子”,还用简单的维吾尔语问候,神情渐渐缓和。
亦菲盘腿坐在炕上,喝着老人递上的奶茶,耐心倾听他的诉说。
老人讲了村庄用水的困难,讲了对兵团一些灌溉方式的不满,也讲了历史上双方互助的美好记忆。
随后,亦菲又走访了几户普通村民,倾听他们的心声。
她发现,问题根源并不仅仅是眼前的水源分配,还涉及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双方缺乏有效沟通机制等深层原因。
喜欢大国军垦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大国军垦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