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武王的德行悄然远去,成康昭穆的功绩渐渐模糊;平王东迁维持着王室的威严,桓王中箭预示着礼乐的崩塌。
天下从一个混乱走向下一个混乱。
犬戎入侵、幽王身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周朝衰弱的正常途径,观夏、商两朝,王朝的衰弱是无可避免的,其中一个十分显着的现象,王朝的统治者慢慢失去了对权贵集团(地方势力)的控制,譬如夏之方国、商之诸侯,在互相争斗和反复拉扯的过程中,强弱发生了转换,天下的归属也就随之改变。
成汤代夏,武王灭商,都是走的这条路。
周王室对于诸侯的失控,还是要从平王东迁说起,失去镐京,对于周王室来说,不仅仅只是失去了一座都城,两百余年积累的威望和实力,顷刻间损失大半。周人仓皇出逃的身影与平王无奈东迁的路程,宣告的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周室的落寞,伴随着的是戎狄的狂欢,还有诸侯的机会。
秦人、晋人、郑人。周室所失去的,几就是诸侯所能得的,周室所不能的,也就由诸侯来完成,而周室所无法维系的,也只能依靠诸侯来完成。
周平王十分无奈地发现,当戎狄的祸患慢慢消退,天下却不能再回到当初的模样了。新的秩序一旦稳定,权力的主人也更换了身份。名义上的周天子,却在权力更迭的过程中,得不到实质上的获利。
诸侯开始在各种意义上越过礼乐的规定,无视周天子。
可得益于分封制,成熟的分封制,周天子仍然是天下的共主,而诸侯的力量还相对弱小。
新的混乱与争斗,持续在一地一域之诸侯。一时的长短、力量的强弱,成为将来漫长时间内不变的主题。
谁会成为这段混乱与秩序共存、纷争与战火不息的时间,天下的主角呢?在历史给出答案之前,谁也不知道最终的结果。
而所谓的主角,是一种十分主观的说法。当原始人开始脱离基于生存的迁徙,部落以组织的形式组织起人类的力量,文明也就在生存与发展之中随着诞生。
文明一旦起步,直至毁灭之日,便永不停歇。在这股力量面前,个人的智慧和成就,哪怕立于历史的顶端,也多少显得苍白和渺小。
所以,没有主角,最好的主角恰恰就是文明本身,天地自然早已编写好剧本,在文明触及之时,便能够绽放出最精彩的剧情,即使千百次的重复演绎,依然不改它的魅力,因为我们只是一时的观众。
如此,再伟大的英雄人物,再耀眼的神圣君王,也离不开文明、社会的推动。我们难以看清文明、社会的运行,却能借此窥探英雄人物、伟大人物的命运。
只是这样的话,就是容易将人看低,看低有看低的好处,却不能只是将人看低了。
光阴流转,终化尘土,山河不易,英雄故去。如此看,谁人能不低,可世间也就只剩下两样东西,时间与尘土。
人,是要与人对比的。抛开最复杂的人体不谈,人类群体赋予自己的所有社会意义,莫不是为了对比存在的,也是要依靠对比存续下去的。
身份、地位、名气,功绩。有的人可以比天还高,比太阳都耀眼;有的人低至尘土中,比草芥还轻贱
何以有高低?能人之所不能,为人之所不为。能与不能,最能见人之长短;为与不为,最能明志向之远近。
而这样的话,就是容易将那些英雄人物、伟大人物看高了。看高有看高的好处,却也不能只是将人看高。
当然,所谓的高与低,只是人想要探究的出发点不同,论事、论时、论势,个人所在其中的作用、存在便自然要渺小的多。英雄人物、伟大人物可能只剩下一个名字,芸芸众生也就只是数字。而只有当我们关注到人本身之时,才能懂得英雄人物、伟大人物的耀眼光辉。
即使是如此,哪怕对文明、历史、社会都有所通晓,看历史人物也难免不够真实。不真实,便会远离事实。
因为真实的永远是人的本性和情感,它虽然更加难以让人明了,却也极难以掩藏。
不能了解人的本性和情感,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冰冷与虚幻,它们与现实的物质繁荣会形成强烈的冲突,容易将有心的人困在迷茫中。
笔者之所以要在齐桓公这个篇章写这么多,完全是因为齐桓公的独特性。
可以这么说,三皇五帝之后,圣主贤君并不在少数,但他们要么是年代久远,缺少史料记载,要么就是没有齐桓公那么复杂典型,不足以为后人学习警示。
复杂,人类最显着的特征之一。没有人是不复杂的,只是大多数人的复杂没有旁人愿意去了解而已。生与死、公与私、江山社稷与个人得失,人的复杂也就在取舍之间而突显出来。
春秋五霸之中,笔者曾将齐桓公排在第一位,这其实是很显而易见的。而与桓公排在同一档次的晋文公,功业或许相差不多。但文公无疑是更完美的,完美对于君王来说自然是好事,可对于后来者却缺少足够的吸引力。一个遗憾的结局,会让成功者过往的辉煌化作最绚丽的烟花,绽放在黑暗的夜空中。它在历史中或许只是一闪而逝,却让千百年来的后来者总是驻足回望。
《王朝的腐朽》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皮皮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皮皮读书!
喜欢王朝的腐朽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王朝的腐朽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