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抬眼扫过导演组帐篷门口,金属支架上悬着块半人高的全息屏幕,淡蓝色光膜清晰映着“扫码打卡”的字样。在手环上轻轻一点,手环立刻弹出道微光,对准屏幕扫过——“滴”的轻响落定,屏幕上同步跳出我的名字与“14:30 打卡成功”的提示,打卡流程干净利落。
刚收起手环,帐篷里就传来蔡导的声音,带着点熟稔的打趣:“哟,可把你这总导演盼来了!早上的写真工作进展如何啊?”我掀开帆布帘往里走,王嫦杉跟在身后,步子迈得稳当,双手轻轻交叠在身前,垂着的裙摆没晃出半分多余弧度,比早上拍写真时更显端庄。
“一切顺利。”我轻轻一笑,侧身让开位置,把王嫦杉让到身前,“还是老规矩,过段日子本期期刊就会发布,怎么,你还想看?”蔡导刚要接话,目光落在王嫦杉身上顿了顿,随即恍然道:“哈哈!那还得看总导演愿不愿意。哦,这位是……好像在哪见过,是王嫦杉吧?”
王嫦杉往前半步,微微颔首,声音清脆又规矩:“嗯,是嘞,小女嫦杉。今日同珂珂姐一道拍了写真,下午闲来无事,想来剧组里逛一逛,还望蔡导多担待。”她说着,轻轻理了理袖口,那股子大家闺秀的从容劲儿很是鲜明。
“早听闻网红嫦杉姐优雅端庄,今日一见果然气度非凡。”蔡导笑着摆手,视线转回我身上,“不过既然你能来到这里,说明已经过了咱们总导演这关。我这儿啊,一切都听咱们龙佐大导演的安排。”话落,他拍了拍手,“好了,话不多说,既然人齐了,咱们赶紧收设备,待会儿坐那边那辆观光车,接下来得去南区拍战场戏。”
老狂一听,立马跟着蔡导往帐篷里走,脚步快得很。导演组其余14个男同志也没闲着,有的拆悬在半空的全息地图支架,有的抱摄影机,还有人扛着无人机的便携控制台往门口挪——满帐篷都是金属碰撞的轻响,却半点不杂乱。我和王嫦杉在旁边打杂,帮着递递小工具、理理散落的数据线,毕竟体力活还是得靠男人们,尤其是老狂,仗着身强力壮,一抬手就把最重的摄影机箱子扛到肩上,脚步都没晃一下。
没一会儿,帐篷里的东西就拆得差不多了。无人机、摄影机、简易影棚的支架,还有几箱道具零件,一股脑全搬到了门口的观光车上——后备箱刚好用满,连个缝隙都没剩。我们导演组一行16人往车上坐,我和老狂、王嫦杉、蔡导凑在一排,身后的空位被其他同事填满。刚坐定,远处就传来一阵轻微的电机声,转头一看,全剧组30多辆观光车正陆续集合,淡蓝色的车身上都贴着“金龙影视城剧组”的标识,整整齐齐朝着南区的方向驶去。
风从观光车两侧吹进来,王嫦杉偶尔侧头看窗外,目光扫过路边复刻的光朝建筑,眼神里带着点好奇,却没多问,只安安静静坐着——倒真应了她那大家闺秀的性子。蔡导靠在椅背上,手里捏着个迷你对讲机,时不时跟其他车的负责人确认路线,声音透过风传过来,断断续续的,却都透着股稳劲儿。
观光车以每小时四十公里的速度往前驶,沿途掠过南区山地特有的低矮草木,风裹着泥土气从两侧吹进来,约莫二十分钟后,前方终于露出别列佐夫斯克要塞的轮廓——深褐色砖石砌成的墙体带着东正风格特有的厚重感,四角立着圆顶塔楼,塔顶铜饰在光线下泛着暗哑光泽,跟剧本里标注的模样分毫不差。车刚停稳,就能看见要塞城墙门口两侧搭着剧组的影棚,中间留着条土路过道,刚好容两辆观光车并行,各部门工作人员扛着设备、搬着道具,沿着过道来回穿梭,热闹却不杂乱。
老狂先跳下车,伸手扶了我和王嫦杉一把。导演组那十四个男同志也没耽搁,有的扛着摄影机往影棚走,有的抱着全息设备支架,我和王嫦杉跟在后面打杂,帮着递螺丝、理线路。没一会儿,导演一组和二组的蓝色帆布帐篷就搭好了,帐篷里的全息监视器、控制台按预定位置摆齐,连数据线都理得整整齐齐,透着股专业劲儿。
刚收拾完,道具组的四辆观光车就到了——前两排坐着人,后面三排堆满了拍摄要用的道具和物资。道具组的人跳下来,跟我们一起把东西搬进两个导演组的帐篷,分门别类归置好。搬完后他们打了个招呼就去忙别的了,毕竟全剧组还有服装组、摄影组要搭影棚,都在赶下午拍摄的进度。
我们几个走进导演一组的帐篷,蔡导先点开桌上的全息显示屏,别列佐夫斯克要塞的布景图立刻弹了出来,不同颜色的光点清晰标着各拍摄区域。“早上在东区拍了两部分,”他指着屏幕上“大内议事厅”的光点,“一是光复帝收到六营首战告捷的消息后,决定派增援部队赶赴要塞,强化城防力量;二是拉天承,他在工部调试完新一批武器装备,已经安排量产,后续会随增援部队一起运往前线。”
说着,他指尖划到“要塞临时营房”的标记上:“至于这边,按剧情走,六营休整两天后进驻别列佐夫斯克要塞,负责主要城防,六团的三营、四营也刚汇合,分别守另外三面城门。主线得从第一集团军一团一营展开——他们之前跟大部队走散,误入热带雨林沼泽,不少人中了瘴气,瓦太慧艳就是这时候跟六营遇上的,还靠医术救了马兰娟,现在马兰娟伤势稳定,刚好拍后续城防戏。”
老狂和王嫦杉站在旁边听着,偶尔点头,我盯着全息图核了核细节,确认没差池。等蔡导讲完,我们一起走出帐篷视察其他组的布置——服装组的影棚里,工作人员正整理衣物;摄影组的人在调试无人机,镜头对准别列佐夫斯克要塞的城墙,连砖石缝隙里的仿旧痕迹都能清晰拍到。各组影棚大体都搭建完毕,就等演员到位,就能开拍。
我们导演组查完周边布置,蔡导就拿起对讲机,声音透过设备传得清亮:“各单位注意,准备开始拍摄。导演二组,按计划负责外围场景。导演一组,随我进城!”
话音落,导演组的人自动分成两组,我、老狂、王嫦杉和蔡导跟着另外六位同事凑成十人,上了导演一组的观光车——还是我们四个坐第一排,其余人坐在后面两排。刚坐稳,无人驾驶的观光车就自动启动,缓缓朝着要塞城门驶去。
离城门还有几米远,就听见“轰隆”一声闷响,悬在城门上方的厚重铁门顺着轨道往下落,稳稳砸在地面上。城门旁的护城河不算宽,几块木板早已架在水道上充当临时桥梁,观光车顺着木板开过去,刚过桥,身后就传来电子喇叭的提示音。我透过后视镜往后看,只见四五辆昌元中巴车跟了上来,车型和早上拍写真时金环分部用的一模一样,每辆都能载二十人左右,这阵仗少说也来了百来人,想必是主要演员们到了。
在导演一组和摄影一组、三组的车带头下,车队缓缓开进要塞。城里是明显的战后景象:部分房屋的墙面留着炮弹炸过的坑,屋檐下还挂着焦黑的木片,几个穿工装的场务正拿着工具清理碎石——按剧情设定,六营和三营、四营驱逐十六国联军后刚驻扎进来,正忙着打理城池。城墙外围已经搭好了成片的军绿色帐篷,穿草黄色军服的群演们来回走动,见我们的车开过来,有的点头致意,有的还抬手行了个简礼。
车队朝着要塞中心驶去,目的地是一座东正风格的教堂——按剧本安排,抢救伤员的戏份要在这里拍,毕竟城里能容纳大量医护人员和伤员的场地,也就只有这座教堂最合适。刚到教堂门口,就见其他组的工作人员已经忙开了:服装组的人在整理衣物,道具组的人往教堂里搬医疗用品,场务们则在协调动线,所有场景布置都已基本就绪。
导演一组的观光车刚停稳,我们就下了车。中巴车上的演员们也陆续下来,走在最前面的是元世兴、马兰娟和瓦太慧艳——三人都穿着草黄色的光朝军服,元世兴腰间束着宽腰带,马兰娟的军服平整利落,瞧不出之前受伤的痕迹,瓦太慧艳则在袖口别着块白布,算是医护人员的简易标识。
众人汇合后,蔡导把一个大喇叭和剧本递过来,我接过翻到今天要拍的戏份,清了清嗓子喊:“第六幕,第一场,准备开始拍摄,各单位注意,Action!”
话音刚落,元世兴和马兰娟就领着一众演员官兵往各自的驻扎地走,另一辆中巴车又下来一批人,是侯欲方带着的后续演员,加起来差不多八十多号人。我们跟着瓦太慧艳往教堂里走,教堂已经被布置成临时医院的模样:长条木桌拼成的诊台上铺着白布,上面摆着草药罐、纱布和手术钳,几个扎着白布的群演扮成医疗兵,正忙着整理器械;还有些群演穿着军服,袖口肘间扎着红布——按设定,这是第一集团军的标识,方便区分不同部队。
进了教堂,服化组的人就围了上来,扶着扮演伤员的演员躺在临时病床上,开始上妆:有的往演员脸上涂浅褐色的颜料,模拟雨林里的污渍;有的在演员额头、手臂上贴假伤口,还往“伤口”旁抹点红药水,看着格外逼真。按剧情,第一集团军一团一营之前误入热带雨林,不少人不适应湿热环境,感染了痢疾和皮肤癣,这会儿妆面正是要还原他们生病后的状态。
化妆期间,摄影组的人去了外场取景,拍要塞里的军营和城墙镜头,导演组的其他同事也跟着去协调。我、蔡导、老狂和王嫦杉留在教堂里,看着服化组工作。瓦太慧艳坐在旁边的木凳上,偶尔起身帮服化组递个工具,我们几人也时不时跟她搭几句话,随口聊了聊接下来的拍摄流程。没一会儿,服化组的人就过来提醒:“瓦太老师,您的妆可以补了,马上要开拍了。”
服化组很快帮瓦太慧艳补完妆——只在她脸颊两侧加了点浅褐色的污渍,衬得她像刚从外面奔波回来,带着股风尘仆仆的劲儿。补妆刚结束,摄影三组的无人机就从教堂门口飞了进来,悬在半空调整角度,显然是准备好从空中捕捉镜头。
我和蔡导、老狂、王嫦杉站在监视器旁,目光落在屏幕上。按剧情流程,瓦太慧艳先从教堂门口走进来,刚迈过门槛,侯欲方就快步迎了上去,双手微微抱拳,语气里带着些急切:“郡主,可算把你盼来了!先前部队因雨林湿热走散,没护住你,也没找到你的下落,是在下失职!”
瓦太慧艳抬手虚扶了一下,声音稳而清:“侯司令,不必多礼。你看,我这不是安然无恙吗?”她说话时,指尖轻轻拂过军服袖口的灰尘,动作自然,完全不像演的——监视器里能清晰看见她脸上的污渍,配上那股从容的神态,倒真像刚经历过奔波。
侯欲方松了口气,语气缓和下来:“看到你没事,我就彻底安心了。先前六军团的六团长已经跟我汇报了大体情况,说你一直和六营在一起,我虽放了些心,但终究要见到本人才踏实,不然真出了状况,我可没法跟陛下交代。”
“我现在并无大碍,”瓦太慧艳立刻打断他,目光转向周围躺着重伤员的病床,语气沉了些,“倒是这些将士们,现在状况如何?”
侯欲方叹了口气,侧身让开位置:“他们大多是第一集团军的弟兄,误入雨林后不适应湿热环境,染了病。随军的医生不懂热带病症,束手无策,我已经让人把六集团军的随军医护员叫过来了,正等着呢。”
话音刚落,一个穿草黄色军服、袖口别着白布的医护员就快步走进来,是提前定好的演员,名叫林松。他手里攥着个病历本,走到两人面前,语气带着些为难:“侯司令、郡主,这些将士的症状我在医书上见过,是雨林湿热引发的皮肤癣,也夹杂着些痢疾,我知道些理论上的治疗方法,可没实际实践过,不敢轻易下手。”
瓦太慧艳接过病历本翻了两页,眉头微蹙:“我在医书里见过这病症的治法,得先用针灸扎合谷、曲池两穴缓解瘙痒,再用黄连、黄柏煮水擦拭患处;痢疾的话,得用马齿苋熬汤给将士们喝,能清热止泻。”
按剧本,林松接下来该接“可眼下药材不全,针灸的银针也只有几支,怕是不够用”,可他愣在原地,张了张嘴没说出话来,显然是忘了台词。我见状,立刻对着对讲机喊:“卡!”
声音刚落,教堂里的动作都停了下来。林松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抱歉抱歉,刚才脑子一懵,忘了下一句了。”
我笑着摆了摆手,拿起大喇叭说:“没事,先顺一遍台词,记熟了咱们再拍。”
《今生:上部》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皮皮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皮皮读书!
喜欢今生:上部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今生:上部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